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出入口自然通风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9144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出入口自然通风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出入口自然通风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高效节能的公共交通方式,近年来在国内主要城市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如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的出入口的设计主要采用三种模式:一、下沉式广场入口式,经由下沉广场进入地铁建筑;二、垂直入口上部的敞开式结构,直接经由露天开敞楼梯或自动扶梯进入地下结构;三、通过地上建筑的入口式,当地下空间与商城、大型建筑毗邻时,就可以通过建筑的地面地面部分进入地铁站。针对于前两种出入口的设计模式,地铁口的外观设计又可分为玻璃外墙式和非玻璃外墙式,无论是哪种模式,都存在一下问题:不能自主地调节地铁口的自然通风情况,使得外部气流的引入或缺乏可能对地铁站内候车区域的气流组织和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增加额外的冷热负荷,使得站区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压力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出入口自然通风调节装置,以能方便地调节自然通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出入口自然通风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若干个对自然通风口形成遮挡的平板构件,各平板构件上下两端固定安装有一对下金属夹板、上金属夹板,下金属夹板的下支撑轴支撑于自然通风口下端的构筑物上,上金属夹板的上支撑轴与设置于自然通风口上端构筑物上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由驱动机构驱动各平板构件以各自的上支撑轴、下支撑轴为轴线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节地铁口外部的通风模式,能较为精细地达到不同的通风效果,既有利于站台公共候车区域的空气质量达到要求,又使地铁口外观设计更为美观、新颖。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五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出入口自然通风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出入口自然通风调节装置中玻璃平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出入口自然通风调节装置中玻璃平板构件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出入口自然通风调节装置中玻璃平板构件的传动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出入口自然通风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玻璃板10,下金属夹板11,下支撑轴111,上金属夹板12,上支撑轴121,橡胶封口压条13,伺服电机20,同步传送带21,纵向槽211,固定块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出入口自然通风调节装置包括若干个对自然通风口形成遮挡的平板构件,各平板构件上下两端固定安装有一对下金属夹板11、上金属夹板12,下金属夹板11的下支撑轴111支撑于自然通风口下端的构筑物上,上金属夹板12的上支撑轴121与设置于自然通风口上端构筑物上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由驱动机构驱动各平板构件以各自的上支撑轴121、下支撑轴111为轴线旋转。当各平板构件位于初始位置时,各平板构件基本上对自然通风口形成密闭。参照图5,驱动机构驱动各平板构件旋转可方便地改变相应两平板构件气流通道面积,从而较为精细地达到不同的通风效果,有利于站台公共候车区域的空气质量达到要求。

参照图2,一般而言,所述平板构件宜由玻璃板10和嵌套固定在其横向两端的橡胶封口压条13构成,各平板构件位于起始位置时相邻两玻璃板10相邻侧的两橡胶封口压条13形成密封。玻璃板10可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其他板材替代。

参照图1和图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20和由其驱动的同步传送带21,同步传送带21具有纵向槽211,各上金属夹板12的上支撑轴121延伸入该纵向槽211内。同步传送带21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固定块22,各上支撑轴121与相邻的一个固定块22之间通过连杆机构传动连接。参照图4,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第二连杆24的一端与上支撑轴121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24的另一端、固定块22铰接。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出入口自然通风调节装置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