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恒温干燥烘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8766阅读:1230来源:国知局
电热恒温干燥烘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热恒温干燥烘房。



背景技术:

烘房又称烘干固化房针对大型电气、电机、涂料、化学用品、外表进行固化、食品及各类产品的水分烘干先进的热风循环系统使工作室温度分布均匀。低噪声风机系统创造了安静的工作环境。密封电热管加热,性能稳定,寿命长。底部装有轨道并配有供装载工件或试件的台车,工作效率高。进、排气装置,可调节工作室的换气量。独立控制台,即可就近控制,也可集中到控制室统一控制。可选用进口高精度智能程序控温仪表控温,P.I.D参数自调整,固态继电器调功,可预设多段程序控温曲线。智能控温仪表控温,控制灵敏可靠。记录仪记录工作全过程温度曲线。超温保护装置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切断加热电源,保护设备及工件的安全。

授权公告号为CN202361772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烘房,主要包括烘房本体、位于所属烘房本体内两侧的喷风管,位于所属烘房本体内中间的回风管以及位于所属烘房本体外侧顶部的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两端分别与回风管和喷风管相连。

但是上述热风机的的出风口与喷风管相连,热风需要经过整个喷风管之后才能进入烘房内部,此时热风会通过喷风管的侧壁与烘房内部进行热交换,使热风温度降低,此时从喷风管口出来的热风温度小于从热风机出风口出来的热风温度,因此上述烘房的内部底侧升温效果不明显,从而影响了整个烘房的加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恒温效果显著的电热恒温干燥烘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恒温干燥烘房,主要包括烘房本体,烘房本体包括设有恒温干燥腔、位于烘房本体上端且与恒温干燥腔相通的循环腔、位于烘房本体两侧的热风腔以及进风口与循环腔相通且出风口与热风腔的上端相通的鼓风机,所述热风腔的底端设置有与恒温干燥腔相通的通风口,所述热风腔在通风口的上端水平设置有加热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鼓风机的工作,热空气从恒温干燥腔中形成从下至上的流动,空气进入循环腔,之后进入鼓风机并且从鼓风机的出风口进入热风腔,因为鼓风机的吹动,热空气从热风腔的上端向下流动,因为加热管位于通风口的上端,因此从上至下流动的热空气从通风口出来的温度为最高,热空气在从恒温干燥箱的底部向上流动,使恒温干燥箱的温度保证恒定,上述设置能够充分利用热空气向上流动的特性,使热空气能够充分加热恒温干燥箱,保证恒温干燥箱的温度恒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风腔中沿热风腔的高度方向布置有若干加热管,布置有所述加热管的热风腔的高度至少占热风腔总高度的三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布置有所述加热管的热风腔的高度直接影响热空气在热风腔中的加热效果,布置有所述加热管的热风腔的高度越大则加热效果越明显,同时加热管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传导给恒温干燥箱,直接为恒温干燥箱提供热量,有利于恒温干燥箱的温度保持恒定,但布置有所述加热管的热风腔的高度越大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布置有所述加热管的热风腔的高度至少占热风腔总高度的三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腔中设有将循环腔分割成循环左腔和循环右腔的第一隔板,所述循环左腔与左侧热风腔通过左鼓风机相通,所述循环右腔与右侧热风腔通过右鼓风机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隔板,能够有利于将恒温干燥箱的空气尽可能地循环起来,同时削弱左鼓风机对循环右腔、右鼓风机对循环左腔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左腔与左侧热风腔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左鼓风机,所述循环右腔与右侧热风腔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右鼓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鼓风机的数量设置有利于将恒温干燥腔中的空气调动起来,有利于热风的循环,使恒温干燥腔的各处温度均能够保持,从而加强干燥烘干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循环腔和右循环腔上端设置有若干与大气相通的第一紧急出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热恒温干燥烘房内部压强过大或者有毒气体含量过高时,可以通过第一紧急出气口将部分气体排出,从而保证电热恒温干燥烘房内部的气压稳定以及气体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腔中还设有与第一隔板相互平行的第二隔板,所述烘房本体的上端面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紧急出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热恒温干燥箱内的气压过高,但还不至于启动第一紧急出气口来泄压,第二紧急出气口的设置能够在不干扰循环左腔和循环右腔与恒温干燥腔、热风腔的循环,部分气体通过第二紧急出气口泄出,对恒温干燥腔的温度影响较小,但也保证电热恒温干燥烘房内的压强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烘房本体包括后侧板、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以及设置于烘房本体前端的对开门,所述后侧板、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以及对开门的内侧均设置有隔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开门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在电热恒温干燥烘房内取放物品,同时隔热层的设置有利于保持烘房本体的温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防爆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爆板的设置能够防止电热恒温干燥烘房的气压突然上升时对所有侧壁造成损坏,仅通过将防爆板压迫使气体从防爆板的裂纹中泄露出来,从而保全侧板不被烘房内部高压破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侧板设置有采光通孔,所述后侧板的内外侧壁均设置有讲采光通孔盖合的有机玻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光通孔的设置能够有利于光线进入烘房内部,从而保证烘房内部的光线量,同时在采光通孔两侧均盖有有机玻璃,这个能够保证高压不会压破玻璃,同时不会从采光通孔泄露出去,影响烘干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侧板的外端设置有朝向采光通孔的工作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灯的设置能够使烘房内部的采光不受天气影响,同时,烘房内部的高温高压不会影响到灯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烘房本体内恒温干燥箱、循环腔、鼓风机、热风腔以及设置于热风腔中的加热管,能够保证热空气的循环与加热,保证恒温干燥箱的温度保持恒定;

2、第一隔板的设置,能够有利于热空气的循环,同时减弱鼓风机对其余鼓风机进风的影响;

3、第一紧急出气口、防爆板的设置加强了烘房本体的安全性能;

4、第二紧急出气口和第二隔板的设置,在不影响热风循环的前提下,降低了烘房内的气压。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热恒温干燥烘房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电热恒温干燥烘房的左视剖视图;

图3为电热恒温干燥烘房的俯视图;

图4为电热恒温干燥烘房的主视图;

图5为上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房本体;11、后侧板;111、防爆板;112、采光通孔;113、有机玻璃;114、工作灯;12、上侧板;13、下侧板;14、左侧板;15、右侧板;16、对开门;17、左隔板;18、右隔板;19、上隔板;191、底板;1911、第一通风孔;192、调节板;1921、第二通风孔;1922、键孔;193、固定螺栓;21、恒温干燥箱;22、循环腔;221、第一隔板;222、第二隔板;223、循环左腔;224、循环右腔;23、热风腔;231、通风口;232、加热管;24、鼓风机;241、左鼓风机;242、右鼓风机;25、通风口;31、第一紧急出气口;32、第二紧急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热恒温干燥烘房,主要包括烘房本体1,烘房本体1包括后侧板11、上侧板12、下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以及设置于烘房本体1前端的对开门16,后侧板11、上侧板12、下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以及对开门16的内侧均设置有隔热层。在靠近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处设置有与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分别平行的左隔板17和右隔板18,在靠近上侧板12处设置有与上侧板12平行的上隔板19。

左隔板17、右隔板18以及上隔板19将烘房本体1分隔成恒温干燥腔21、位于烘房本体1且与恒温干燥腔21相通的循环腔22、位于烘房本体1两侧的热风腔23以及进风口与循环腔22相通且出风口与热风腔23的上端相通的鼓风机24。

如图5所示,上隔板19主要包括底板191以及安装于底板191上端的调节板192,底板191上端开设有第一通风孔1911,调节板192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1921,其中调节板上还设置有键孔1922,固定螺栓193通过键孔1922将调节板192安装于底板191的上端面,通过调节固定螺栓193在键孔1922中的位置,从而来调节调节板192在底板191上的位置,从而调节第一通风孔1911和第二通风孔1921之间的重合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左隔板17和右隔板18的低端设置有连通热风腔23与恒温干燥腔21的通风口231,热风腔23在通风口25的上端水平设置有若干加热管232。其中热风腔23中沿热风腔23的高度方向布置有加热管232,布置有加热管232的热风腔23高度至少占热风腔23总高度的三分之一,在本实施例中,布置有加热管232的热风腔23高度至少占热风腔23总高度的五分之二。

循环腔22中设置有第一隔板221和第二隔板222,其中第一隔板221和第二隔板222均平行于左侧板14与右侧板15,循环腔22在第一隔板221左侧为循环左腔223,循环腔22在第二隔板222右侧为循环右腔224,循环左腔223和循环右腔224的总体积相同。循环左腔223与左侧热风腔23通过左鼓风机241相通,循环右腔224与右侧热风腔23通过右鼓风机242相通。

如图1和图3所示,循环左腔223与左侧热风腔23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左鼓风机241,循环右腔224与右侧热风腔23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右鼓风242,在本实施例中,左鼓风机241和右鼓风机242均设置有四个。

循环左腔223和循环右腔224上端设置有若干与大气相同的第一紧急出气口31,同时循环腔23在第一隔板221和第二隔板222之间的上侧板12上设置有第二紧急出气口32。

如图1所示,后侧板11上设置有防爆板111,后侧板11设置有采光通孔112,所述后侧板11的内外侧壁均设置有讲采光通孔112盖合的有机玻璃113,后侧板11的外端设置有朝向采光通孔112的工作灯114。

烘房本体1内的热空气流动如下所示:随着鼓风机24的工作,热空气从恒温干燥腔21中形成从下至上的流动,空气进入循环腔22,之后进入鼓风机24并且从鼓风机24的出风口进入热风腔23,因为鼓风机24的吹动,热空气从热风腔23的上端向下流动,因为加热管232位于通风口231的上端,因此从上至下流动的热空气从通风口231出来的温度为最高,热空气在从恒温干燥箱21的底部向上流动,使恒温干燥箱21的温度保证恒定,上述设置能够充分利用热空气向上流动的特性,使热空气能够充分加热恒温干燥箱21,保证恒温干燥箱21的温度恒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