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5703发布日期:2018-08-14 18:24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市面上广泛应用太阳能储热水箱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人进行了技术研发与攻关,主要解决提高储热箱储热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改进了现有储热水箱的结构和技术缺陷,研发的储热水箱具有储热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因此,这种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它包括墙体1,它还包括保温集热模块2、集热水箱3、上水管4、下水管5与地面6;

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整体置于地面6之下,墙体1是由水泥砖砌筑而成的;在墙体1墙面上是保温集热模块2,而在保温集热模块2内壁上铺设玻璃钢,构成集热水箱3;

在集热水箱3两端安装上水管4与下水管5,它们穿过地面6与保温集热模块2垂直插入集热水箱3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保温集热模块2是由水泥加气块组成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集热水箱3的形状是立方体、长方体或平面截锥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水管4与下水管5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水管4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深度的20~30%;下水管5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深度的70~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水管4与下水管5之间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宽度的85~92%。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

经过太阳能加热的热水通过集热水箱上水管4进入集热水箱3中,再由集热水箱下水管5送出,本实用新型整体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具有保暖保温效率高,热能散失慢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它包括墙体1,它还包括保温集热模块2、集热水箱3、上水管4、下水管5与地面6;具体结构参见附图1。

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整体置于地面6之下,墙体1是由水泥砖砌筑而成的,这样既能够达到保温,降低热量散失,又降低设备投资,安全可靠;

在墙体1墙面上是保温集热模块2,在保温集热模块2内壁上铺设玻璃钢,构成集热水箱3。

保温集热模块2是由水泥加气块组成的。水泥加气块是以砂、粉煤灰及含硅尾矿等硅质材料与石灰、水泥等钙质材料为主要原料,掺加铝粉发气剂,通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步骤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水泥加气块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墙体1的墙面与保温集热模块2是以交错方式连接成一体的。

在保温集热模块2内壁上以平面粘贴方式铺设玻璃钢。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玻璃钢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集热水箱3的形状是立方体、长方体或平面截锥体。对于长方体的集热水箱3,其长与宽的比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是3~8:1。对于平面截锥体的集热水箱3,其两底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是方形、正多边形等,而它的高度应该与集热水箱3深度相适应。

在集热水箱3两端安装上水管4与下水管5,它们穿过地面6与保温集热模块2垂直插入集热水箱3中。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上水管4与下水管5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上水管4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深度的 20~30%;如果上水管4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小于20%,则影响水流量;如果上水管4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大于 30%,则循环不充分;因此,上水管4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为20~30%是恰当的;

下水管5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深度的 70~80%。如果下水管5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小于70%,则循环不充分,造成局部温差大;如果下水管5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大于80%,则影响水流量;因此,下水管5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为70~80%是合适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水管4与下水管5之间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宽度的85~92%。如果上水管4与下水管5之间的距离小于85%,则循环不充分,造成局部温差大;如果上水管4与下水管5之间的距离大于92%,则影响水流量;因此,上水管4与下水管5之间的距离为85~92%是合理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寒冷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需要储热水箱在低温、长时间内保证热能不散失,从而保证热能有效利用而改进研制的一种设备。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取暖高效储热水箱具有结构合理,制造成本低,便于日常维护,储热效能高等主要特点。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能够保证在低温、长时间内热能不散失,从而保证热能有效利用。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取暖高效储热水箱具有结构合理,制造成本低,便于日常维护,储热效能高等主要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墙体、2-保温集热模块、3-集热水箱、4-上水管、5-下水管、6-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述实施例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

该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如下:

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包括墙体1、保温集热模块2、集热水箱3、上水管4、下水管5与地面6;

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整体置于地面6之下,墙体1是由水泥砖砌筑而成的;在墙体1墙面上是保温集热模块2,保温集热模块2是由水泥加气块组成的。在保温集热模块2内壁上铺设的玻璃钢,构成形状为立方体的集热水箱3;

在集热水箱3两端安装用聚乙烯制成的上水管4与下水管5,它们穿过地面6与保温集热模块2垂直插入集热水箱3中。

上水管4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深度的 20%;

下水管5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深度的 76%。

上水管4与下水管5之间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宽度的85%。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

该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的实施方式相同,只是在保温集热模块2内壁上铺设的玻璃钢,构成形状为长方体的集热水箱3;

上水管4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深度的 30%;

下水管5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深度的 70%。

上水管4与下水管5之间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宽度的92%。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取暖储热水箱

该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的实施方式相同,只是在保温集热模块2内壁上铺设的玻璃钢,构成形状为平面截锥体的集热水箱3;

上水管4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深度的 25%;

下水管5下口与保温集热模块2内侧底面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深度的 80%。

上水管4与下水管5之间的距离是集热水箱3宽度的9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