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直吹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407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直吹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壁挂式直吹新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化、产业化进程的加深,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而全世界人们受到的空气污染大部分来自室内,面对日益污染的地球环境,人们对洁净空气的渴求日益增强。现代居室内,一般都通过装设新风机来净化室内的空气,新风机工作时能将室外的新风吸入室内,并将室内的旧风排出到室外。

现有的新风机一般包括直立式新风机和壁挂式新风机,而壁挂式新风机由于其所需安装空间相对较小而被广泛使用于面积较小的安装空间内。现有的壁挂式新风机的送风方式为侧面送风,即新风机的一端设有出风口,过滤后的新风由该出风口向外送出,侧面送风方式的送风距离近、新风覆盖范围小、且送风方向固定;另外,常需要在安装空间内布置用于传送新风的新风管路,布置新风管路时施工繁琐、难度大、造价高、且破坏现有的装修,如不配置新风管路,则新风的循环范围小、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直吹新风机,以解决现有的壁挂式新风机存在的送风距离近、新风覆盖范围小、送风方向固定及新风管路布置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壁挂式直吹新风机,包括:用于与墙体内壁面悬挂连接的风机壳体,风机壳体上设有供室外的新风进入其内过滤的新风入口、供过滤后的新风向外排出到室内的新风出口,新风出口设置于风机壳体上与墙体内壁面相对的正立面上;风机壳体内沿新风运动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对新风进行初次过滤的初效过滤器、用于使新风和室内的陈风进行能量交互的板式热交换器、用于牵引新风运动的新风风机、用于对新风再次过滤的高效过滤器及用于将过滤后的新风升压并以任意角度由新风出口向外送出的送风构件。

进一步地,送风构件包括设置于新风出口内且与风机壳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座,安装座上活动装设有用于使新风升压并以任意角度向外送出的送风嘴;送风嘴上设有贯通且呈喇叭状的送风道,送风道的扩口端朝向高效过滤器以进风,送风道的缩口端朝向室内以将升压后的新风送至室内。

进一步地,送风嘴呈半球状;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安装送风嘴的安装槽,安装槽的内壁呈与送风嘴的外球面相适应的结构,送风嘴通过与安装槽的配合活动装设于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风机壳体的内侧壁上竖直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贯通的通风孔;安装板上朝向板式热交换器的一侧连接有新风风机,且新风风机的出风口与通风孔连通;安装板的另一相对侧连接有高效过滤器,壁挂式直吹新风机还包括用于将高效过滤器压紧于安装板上的压紧装置,压紧装置连接于风机壳体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高效过滤器的纵剖面呈倒“V”型,其内具有用于容置空气的容置腔,高效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及装设于过滤器壳体上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芯体;高效过滤器的底端设有用于与安装板贴合的连接平面,连接平面上设有用于连通通风孔和容置腔的进风口;高效过滤器上还设有与连接平面平行的承力面,连接平面在压紧装置施加至承力面上的压力作用下与安装板贴紧相连。

进一步地,过滤芯体沿其长度方向的纵剖面呈倒“V”型;过滤器壳体包括分设于过滤芯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以用于对过滤芯体的两端分别卡持的前端板和后端板,用于对过滤芯体的顶端进行封堵的顶封板,及用于对过滤芯体的两条底边分别支承的两根支承框条,顶封板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板和后端板相连,各支承框条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板和后端板相连;前端板和后端板的底面及两根支承框条的下表面构成连接平面;支承框条的上表面为承力面。

进一步地,支承框条包括沿过滤芯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条,安装条的一侧连接有用于支承过滤芯板的底边的支承板;安装条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板和后端板的内侧壁固定;过滤芯体的两条底边分别支承于两根支承框条的支承板上。

进一步地,前端板和后端板结构相同,且两者关于过滤芯体对称设置,前端板上朝向后端板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对对应设置的过滤芯体的端部进行卡紧的卡槽,支承框条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板和后端板的内侧壁固定;过滤芯体包括呈板状结构的两块过滤芯板,两块过滤芯板的顶端相对靠拢,两块过滤芯板的底端相对分离,各过滤芯板的两端分别卡紧于前端板和后端板的卡槽内,各过滤芯板的底边支承于对应设置的支承框条上。

进一步地,壁挂式直吹新风机还包括用于使新风中的粉尘带上负电荷的负离子模块,及用于吸附带有负电荷的粉尘的静电集成器;负离子模块设置于初效过滤器和板式热交换器之间;静电集成器设置于负离子模块和板式热交换器之间。

进一步地,风机壳体上还设有供室内的陈风进入其内的排风入口,及供完成能量交互后的陈风排出至室外的排风出口;风机壳体内沿陈风的移动方向依次设有板式热交换器,及用于牵引陈风移动的排风风机,由排风入口进入的陈风经过板式热交换器与新风完成能量交互后由排风出口向外排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直吹新风机中,包括用于将过滤后的新风升压并以任意角度由新风出口向外送出的送风构件,又新风出口设置于风机壳体上与墙体内壁面相对的正立面上,故本实用新型的正立面送风方式不仅送风距离远、新风覆盖范围广、送风方向灵活多变,且通过送风构件对新风的增压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直吹新风机无需布置用于传送新风的新风管路,安装操作简单、且不会破坏现有的装修。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壁挂式直吹新风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送风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高效过滤器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过滤器壳体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支承框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0、风机壳体;101、新风入口;102、新风出口;103、正立面;104、安装板;105、排风入口;106、排风出口;20、初效过滤器;30、板式热交换器;40、新风风机;50、高效过滤器;501、容置腔;502、连接平面;504、承力面;51、过滤器壳体;511、前端板;5110、卡槽;512、后端板;513、支承框条;5131、安装条;5132、支承板;514、顶封板;53、过滤芯体;531、过滤芯板;60、送风构件;61、安装座;610、安装槽;62、送风嘴;620、送风道;63、缓冲片;70、压紧装置;80、负离子模块;90、静电集成器;110、排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直吹新风机,包括:用于与墙体内壁面悬挂连接的风机壳体10,风机壳体10上设有供室外的新风进入其内过滤的新风入口101、供过滤后的新风向外排出到室内的新风出口102,新风出口102设置于风机壳体10 上与墙体内壁面相对的正立面103上。风机壳体10内沿新风运动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对新风进行初次过滤的初效过滤器20、用于使新风和室内的陈风进行能量交互的板式热交换器30、用于牵引新风运动的新风风机40、用于对新风再次过滤的高效过滤器50及用于将过滤后的新风升压并以任意角度由新风出口102向外送出的送风构件60。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直吹新风机中,包括用于将过滤后的新风升压并以任意角度由新风出口102向外送出的送风构件60,又新风出口102设置于风机壳体10上与墙体内壁面相对的正立面103上,故本实用新型的正立面送风方式不仅送风距离远、新风覆盖范围广、送风方向灵活多变,且通过送风构件60对新风的增压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直吹新风机无需布置用于传送新风的新风管路,安装操作简单、且不会破坏现有的装修。

可选地,如图3所示,送风构件60包括设置于新风出口102内且与风机壳体10固定连接的安装座61,安装座61上活动装设有用于使新风升压并以任意角度向外送出的送风嘴62。送风嘴62上设有贯通且呈喇叭状的送风道620,送风道620的扩口端朝向高效过滤器50以进风,送风道620的缩口端朝向室内以将升压后的新风送至室内。送风嘴62活动装设于安装座 61上,且送风嘴62上设有贯通且呈喇叭状的送风道620,送风道620的扩口端朝向高效过滤器50以进风,送风道620的缩口端朝向室内,故当新风穿过送风道620时,新风在送风道620 的作用下被升压,当升压后的新风由新风出口102向外排出时,由于新风升压后具有较高的喷射速度,射程较远,故非常适合大空间使用,无需再配送送风管路,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新风机安装时由于需要布置送风管路而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送风嘴62活动设置于安装座61内,升压后的新风可以任意角度由新风出口102向外排出,故即使不配置送风管路,新风的循环范围大、使用效果好。

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送风嘴62呈半球状。安装座61上设有用于安装送风嘴 62的安装槽610,安装槽610的内壁呈与送风嘴62的外球面相适应的结构,送风嘴62通过与安装槽610的配合活动装设于安装槽610内。通过送风嘴62的外球面与安装槽610的配合,使送风嘴62可在安装槽610内进行任意角度的转动。

优选地,送风构件60还包括具有缓冲和定位作用的缓冲片63,缓冲片63设置于安装槽 610和送风嘴62的外球面之间,用于送风嘴62和安装槽610之间的缓冲和定位。

可选地,如图1所示,风机壳体10的内侧壁上竖直设有安装板104,安装板104上设有贯通的通风孔。安装板104上朝向板式热交换器30的一侧连接有新风风机40,且新风风机 40的出风口与通风孔连通。安装板104的另一相对侧连接有高效过滤器50,壁挂式直吹新风机还包括用于将高效过滤器50压紧于安装板104上的压紧装置70,压紧装置70连接于风机壳体10的内侧壁上。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压紧装置70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设有可伸缩的压杆的装置。

可选地,再结合图4和图5所示,高效过滤器50的纵剖面呈倒“V”型,其内具有用于容置空气的容置腔501,高效过滤器50包括过滤器壳体51,及装设于过滤器壳体51上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芯体53。高效过滤器50的底端设有用于与安装板104贴合的连接平面 502,连接平面502上设有用于连通通风孔和容置腔501的进风口。高效过滤器50上还设有与连接平面502平行的承力面504,连接平面502在压紧装置70施加至承力面504上的压力作用下与安装板104贴紧相连。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过滤器50中,连接平面502与安装板104 贴合,且通过压紧装置70施加在高效过滤器50的承力面504上的压力的作用下,连接平面 502安装板104贴紧,从而使高效过滤器50固定连接于安装板上。由于高效过滤器50仅通过其底端的连接平面502与安装板相连,且连接平面502为水平设置的平面,故在风机壳体10 内钣金制作安装板104时,钣金制作工艺简单、钣金加工效率高且质量好;本发明的高效过滤器中,仅通过一个连接平面502与安装板贴合连接,其有效地减少了密封面的面积,降低了泄露点,使密封更加可靠,进而提高风机壳体10内机组的密封效果,同时也使得高效过滤器装配简单,降低客户的使用、更换难度。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过滤芯体53沿其长度方向的纵剖面呈倒“V”型。过滤器壳体51包括分设于过滤芯体5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以用于对过滤芯体53的两端分别卡持的前端板511和后端板512,用于对过滤芯体53的顶端进行封堵的顶封板514,及用于对过滤芯体53的两条底边分别支承的两根支承框条513,顶封板514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板511和后端板512相连,各支承框条513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板511和后端板512相连。前端板511和后端板512的底面及两根支承框条513的下表面构成连接平面502。支承框条513的上表面为承力面504。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支承框条513包括沿过滤芯体5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条5131,安装条5131的一侧连接有用于支承过滤芯板531的底边的支承板5132。安装条5131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板511和后端板512的内侧壁固定。过滤芯体53的两条底边分别支承于两根支承框条513的支承板5132上。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前端板511和后端板512结构相同,且两者关于过滤芯体53对称设置。前端板511上朝向后端板512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对对应设置的过滤芯体53的端部进行卡紧的卡槽5110。同样的,后端板512上朝向前端板511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对对应设置的过滤芯体53的端部进行卡持的卡槽5110。支承框条513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板511和后端板512的内侧壁固定。过滤芯体53包括呈板状结构的两块过滤芯板531,两块过滤芯板531的顶端相对靠拢,两块过滤芯板531的底端相对分离,各过滤芯板531的两端分别卡紧于前端板511和后端板512的卡槽5110内,各过滤芯板531的底边支承于对应设置的支承框条513上。

优选地,前端板511、后端板512及支承框条513分别为整体成型结构,不变形,尺寸精度可靠。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前端板511、后端板512及支承框条513由塑料材料制备而成,更换成本低。

可选地,如图1所示,壁挂式直吹新风机还包括用于使新风中的粉尘带上负电荷的负离子模块80,及用于吸附带有负电荷的粉尘的静电集成器90。负离子模块80设置于初效过滤器20和板式热交换器30之间。静电集成器90设置于负离子模块80和板式热交换器30之间。可选地,如图1所示,风机壳体10上还设有供室内的陈风进入其内的排风入口105,及供完成能量交互后的陈风排出至室外的排风出口106。风机壳体10内沿陈风的移动方向依次设有板式热交换器30,及用于牵引陈风移动的排风风机110,由排风入口105进入的陈风经过板式热交换器30与新风完成能量交互后由排风出口106向外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