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风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353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风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送风降温系统,尤其适用于货车车厢等厢式空间、或者其它不适宜使用空调的场所。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随着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车厢内货物的搬运,物流中转场货物的分拣、搬运等工作量都在增加,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为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舒适度,避免高温带来的人身伤害,工作场所都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目前,最为有效的降温措施是使用中央空调,但是,货车的车厢内一般都没有配备空调,另外,物流运输的中转场地多为开放式场地,由于不便安装和能耗问题,物流运输的中转场地也不适宜使用中央空调,因此,目前的车厢和物流中转场的送风降温多采用风扇或者鼓风机。但是,现有的风扇或者鼓风机送风降温时存在以下较为明显的不足:

1、风量无法智能化调节,送风的舒适度感知较差;

2、风能在传输过程中损耗较快,而物流用的货车车厢长度较长,向车厢等厢式空间送风时送风能力不够,导致效果较差;

3、噪音大,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降温系统,该送风降温系统降低了风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送风的舒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送风降温系统,包括送风设备、导风管和送风管,所述送风设备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导风管将所述送风设备和所述送风管连通,所述送风管为伸缩管,送风管的末端设置有送风口;

所述导风管和/或送风管内安装有测量风量的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通信连接从而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管为刚性的直管。导风管设为刚性的直管,气流在导风管部分传输时,与导风管的管壁摩擦小,传输效率高且损耗低。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管为波纹式伸缩管。波纹式伸缩管的伸缩量大而且管路轴线为直线,内部没有不必要的弯曲,既可以根据实际适用场合方便的调节送风管的长度,又不会导致风能的过度损耗。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管包括导风总管和导风支管,所述导风总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导风总管的开口端与所述送风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导风支管位于导风总管的侧壁上并与导风总管相连通,所述送风管与所述导风支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同时设置风速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更加全面,从而使风量的调节更加合理,进一步提高送风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风速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安装在导风总管内,所述风速传感器安装在相邻的两条送风支管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导风总管的封闭端。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设备安装在隔音房内,所述隔音房的侧壁上安装有隔音材料构成的隔音层。

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房内安装有冷气机。

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房的空气入口处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设置空气过滤装置,进入隔音房的空气经过过滤,品质得到提升,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进而进一步的提升送风设备的送风品质,优化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设备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隔音房内,所述送风设备和所述支架接触的位置安装有减震垫。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设备与所述导风管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减震装置为0.15~0.5米长的柔性管路,所述柔性管路一端连接送风设备,柔性管路另一端连接导风管。通过柔性管路实现送风设备和导风管之间的对接,不影响风能的输送,同时减少噪音沿管道的传送。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末端的端面封闭,所述送风口在送风管侧壁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上设置有阀门。在送风管上设置阀门,当设置有多条送风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启或关闭阀门,从而调节工作的送风管的数量和位置,更加节能和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的送风管上安装有悬挂导轨。

优选的,所述导风管和/或送风管内还安装有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相连接从而根据湿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加湿器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导风管和所述送风管的内侧壁上均设有防腐层。当管路的内部设置加湿器时,防腐层可有效的防止管路内壁被腐蚀,延长管路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送风设备包括一台或多台鼓风机,控制器与鼓风机的开关相连接,当包含多台鼓风机时,控制器可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增加或减少鼓风机的启动数量和/或转速,从而自动控制风量稳定在一定的输出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送风降温系统,设置导风管和送风管,送风设备产生的风能沿管路运输,阻止了外界对风能传输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风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送风能力,满足大型货车车厢的送风需求。

2、本实用新型示例的送风降温系统,送风管为伸缩管,不使用时将其收缩后占用空间小,使用时可延伸至车厢等厢式空间的内部,可将风能输送至车厢的最内部,使用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示例的送风降温系统,设有检测风量的传感器,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送风设备的工作,实现风量的自动化调整,使风量维持在舒适度比较高的水平,提高送风的舒适度。

4、本实用新型示例的送风降温系统,导风管包括导风总管和导风支管,导风总管的侧壁上分布多个导风支管,配备一套送风降温系统可为多个车厢或者其它工作场所进行降温,使用方便。

5、本实用新型示例的送风降温系统,同时设置风速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安装在相邻的两条送风支管之间,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导风总管的封闭端,既可检测管道内的风速,还可以检测管道内的压力,检测信号更加的全面,调节风量的依据更加科学合理,不仅保证了送风的舒适度,也有效的保护管道。

6、本实用新型示例的送风降温系统,将送风设备安装在隔音房内,同时送风设备与其安装支架之间设置减震垫,送风设备与导风管之间也设置减震装置,大大降低了噪音,解决了送风噪音大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示例的送风降温系统,安装送风设备的隔音房内设置有冷气机,降低风送设备的送风温度,降温效果好。

8、本实用新型示例的送风降温系统,将送风口设置在送风管的侧壁上,且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从而使低温的气流向多个方向同时流出,提升了降温效果和送风舒适度。

9、本实用新型示例的送风降温系统,安装有悬挂导轨,便于伸缩的送风管使用时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和安装,同时,悬挂导轨本身具有缓冲震动的作用,进一步的降低送风噪音。

10、本实用新型示例的送风降温系统,设置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使送风的气流带有合适的湿度,避免空气过于干燥给人们带来的不适,进一步的提升送风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送风降温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送风降温系统的送风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送风降温系统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中:1隔音房,2送风设备,3减震装置,4送风管,41送风口,42阀门,5风速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导风总管,71导风支管,8悬挂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降温系统,包括送风设备2、导风管和送风管4,所述送风设备2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导风管将所述送风设备2和所述送风管4连通。所述导风管包括导风总管7和导风支管71,所述导风总管7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导风总管7的开口端与所述送风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导风支管71位于导风总管7的侧壁上并与导风总管7相连通,所述送风管4与所述导风支管71相连通。具体的,送风设备2包括多台鼓风机,多台鼓风机的出风口汇总至导风总管7,控制器与鼓风机的开关相连接。

所述导风管为刚性的直管。导风管设为刚性的直管,气流在导风管部分传输时,与导风管的管壁摩擦小,传输效率高且损耗低。

送风管4的结构如图2所示,送风管4为波纹式伸缩管,送风管4的末端设置有送风口41。波纹式伸缩管的伸缩量大而且管路轴线为直线,内部没有不必要的弯曲,既可以根据实际适用场合方便的调节送风管的长度,又不会导致风能的过度损耗。送风管4末端的端面封闭,送风口41在送风管4侧壁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送风口41可以并列的设置多组。送风管4上设置有阀门42,送风管4上安装有悬挂导轨8。具体的,波纹式伸缩管可采用帆布伸缩管道。

送风设备2安装在隔音房1内,隔音房1的侧壁上安装有隔音材料构成的隔音层,以对送风设备2工作产生的噪音有效隔离。送风设备2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隔音房1内,所述送风设备2和所述支架接触的位置安装有减震垫。具体的,支架可以由顶部的平台和平台下方的支腿构成,送风设备2安装在平台上,送风设备2和平台的台面之间设置垫片,垫片缓冲吸收送风设备2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从而减震降噪。送风设备2与刚性的导风管之间也设置有减震装置2,具体的,减震装置2可采用长度为0.3米左右的橡胶管,橡胶管一端连接送风设备2,橡胶管另一端连接导风管。通过橡胶管实现送风设备2和导风管之间的对接,不影响风能的输送,同时减少噪音沿管道的传送。

隔音房1内还安装有冷气机,降低风送设备的送风温度。此外,隔音房的空气入口处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设置空气过滤装置,进入隔音房的空气经过过滤,品质得到提升,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进而进一步的提升送风设备的送风品质,优化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具体的,空气过滤装置可以是与隔音房的空气入口相适配的空气过滤器、过滤空气的滤芯或者安装在隔音房空气入口处的空气净化器。

在导风总管7内安装有传感器,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5和压力传感器6,如图1,风速传感器5安装在相邻的两条送风支管71之间,压力传感器6安装在导风总管7的封闭端。风速传感器5检测管道内的风速,压力传感器6检测管道内的压力,风速传感器5和压力传感器6均连接于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送风设备2的工作,使风量维持在合适的输出范围,也避免管道内压力过大对管道造成损坏。

送风设备2、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信号传输如图3所示,送风设备2的工作信号和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都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送风设备2的工作信号是否处于合适范围,若送风设备2的风量处于规定范围以外,则控制器会及时的对送风设备2的风量进行调整,具体的,风量的调整可以通过控制鼓风机的开启数量和鼓风机的转速来实现,控制器可采用PLC逻辑编程控制器,比如,可采用欧姆龙的CP1H系列、CP1L系列或者CP1E系列等。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一个使用过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使用时,将送风管4设置有送风口41的一端深入车厢或者其它需要送风的工作场所,通过调节送风管4的伸缩量调节其长度,使送风口41位于合适的位置,送风管4可通过悬挂导轨8实现在车厢或者其它工作场所的安装,十分方便。开启送风设备2,送风设备2产生的风能经过导风管和送风管4进入送风位置,气流从送风口41流出,实现送风降温。

在送风管4上设置阀门42,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启或关闭阀门42,从而调节工作的送风管4的数量和位置,更加节能和方便。

除去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实施方式外,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还可以仅安装风速传感器或者仅安装压力传感器,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也可以调整,比如,可以将传感器安装在送风管内,或者导风管和送风管内同时安装。

可以理解的,送风设备的数量、送风管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限于实施例所述的数量。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送风品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除去包含前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还在管路内还安装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控制器分别与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相连接从而根据湿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加湿器的工作。湿度传感器可安装在导风管内,也可安装在送风管内,或者导风管和送风管内同时安装,湿度传感器检测送风的湿度,使其处于人体感觉最舒适的范围,若不在合适范围内,则控制器控制加湿器的工作,对送风的湿度进行调节,避免气流过于干燥给人带来不适感。

导风管和送风管的内侧壁上均设有防腐层。当管路的内部设置加湿器时,防腐层可有效的防止管路内壁被腐蚀,延长管路的使用寿命。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