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器瓶体干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099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技术领域,特别与灭火器瓶体的烘干有关。



背景技术:

灭火器瓶体在灌装灭火剂之前要经过筒体水压试验测试。经过水压试验后的瓶体,筒体内壁残留很多水分。去除这些水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热空气吹除。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灭火器瓶体的内部烘干机都是采用电热管加热,加热器出风段设置温度传感器,可控制烘干温度;最后由风机输送热风至气瓶内部进行干燥。此类设备需要高功率电热管,能耗较大,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火器瓶体的内部烘干干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灭火器瓶体干燥处理装置,包括:

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上设置有贯穿传送装置上下面的放置孔,所述放置孔的下端周边设置有连接在传送装置下表面的支撑环;

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设置在传送装置的下方且可沿着竖直方向上下升降,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分流台,所述分流台为空心腔体结构,分流台的侧壁设置有连通至所述空心腔体内的进风管且分流台的顶面设置有若干与瓶体瓶口相对应的出风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汇水台,所述汇水台为上端开口的薄壁凹腔体,所述干燥装置设置于所述凹腔体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分流台下端面与汇水台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汇水台的侧壁上开设有U型槽,设置U型槽的目的是用于容纳进风管,当分流台的上下升降时,进风管可相对地滑动于所述U型槽内。

进一步地,为加强干燥效果,所述出风管侧壁上开设有呈圆周排布的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台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与瓶体瓶口相适配的凹坑,所述凹坑的直径大于瓶体瓶口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台的上端面设置有连通于凹坑与凹坑之间以及凹坑与分流台侧壁之间的井字形排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传送装置带动灭火器瓶体移动,当灭火器瓶体到达指定工位时,驱动机构驱动分流台上升,将竖直设置的出风管深入到瓶体内部,利用高压空气将瓶体内部的水分作干燥处理,处理后的落水可在汇水台中作收集处理,处理完毕后,驱动机构驱动分流台下降,最后传送装置将干燥后的瓶体送出。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对瓶体干燥时,采用自动化工步利用高压气体快速处理瓶体内部,较现有的电热管加热烘干的处理方式而言,具有节约能耗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灭火器瓶体干燥处理装置,包括传送装置1和干燥装置2,其中:

所述传送装置1上设置有贯穿传送装置1上下面的放置孔10,所述放置孔10的下端周边设置有连接在传送装置1下表面的支撑环11;使用时,灭火器瓶体4瓶口朝下放置在所述放置孔10中。

所述干燥装置2设置在传送装置1的下方且可沿着竖直方向上下升降,所述干燥装置2包括分流台20,所述分流台20为空心腔体结构,分流台20的侧壁设置有连通至所述空心腔体内的进风管22且分流台20的顶面设置有与瓶体4瓶口数量相对应的出风管23。

为便于对落水处理,本装置还增设了汇水台3,汇水台3为上端开口的薄壁凹腔体,所述分流台20通过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凹腔体内。驱动装置可以是气缸或者其它机械机构,只要能驱动分流台20上下升降即可。

为防止分流台20上下升降运动时与所述汇水台3发生干涉,所述汇水台3的侧壁上开设有U型槽30,用于容纳进风管22。

为加强风干效果,所述出风管23侧壁上开设有呈圆周排布的出风口。同时,在分流台20上端面设置了与瓶体4瓶口相适配的凹坑24,凹坑24直径大于瓶体4瓶口的直径。当驱动机构驱动分流台20上升到指定位置时,出风管23深入到灭火器瓶体4内部,而瓶体瓶口部分则与所述凹坑24相适配,形成可容纳高压气体流出的罅隙,这样,高压空气及风干后的水汽可沿着罅隙进而沿着井字形排水槽21排放到汇水台3中。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