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403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冬天或室内温度较低条件下,人的手脚容易冻伤。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可以采用空调来进行取暖,然而,空调需要将室内封闭,导致空气不流通,长期以往,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生活比较拮据的家庭,用空调显得非常奢侈,此外,对于室内空间较大的,若采用空调,则十分耗电,而且空调取暖效果差。因此,取暖设备应运而生,如小太阳取暖器等,由于价格低廉、加热速度快的原因,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但是目前的取暖器大多如专利号为ZL201220192007.4(公告号为CN 20259865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壁挂式红外线取暖器》所示,包括底座、与底座铰接的轴座、安装在轴座上的网罩、反射罩以及发热管,所述反射罩设置在网罩内,并在反射罩内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发热管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其中网罩由前罩和后罩拼装而成,由附图中可看出,为了使前罩和后罩稳固连接在一起,需在前罩和后罩的边沿处开设若干螺纹孔,通过插入螺纹孔的螺钉将前罩和后罩拼装在一起。

该专利存在的缺陷在于:取暖器在安装和拆卸时,需要逐一安装和卸掉螺钉,费时且操作麻烦。且多次装卸后,螺纹孔的螺纹易被磨损,使前罩和后罩连接不牢固,影响取暖器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安装拆卸方便快捷的取暖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取暖器,包括网罩、防护罩、反射罩以及发热体,所述网罩设于防护罩上端并与防护罩扣合形成一空腔,所述反射罩设于空腔内并与防护罩固定相连,且所述反射罩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网罩,所述发热体设于反射罩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的上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结构,所述网罩下沿的边缘处开设有与所述卡槽结构一一对应的缺口,该缺口内形成有卡条,所述网罩能相对反射罩周向转动从而使所述卡条卡入所述卡槽结构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结构包括安装部和卡槽部,所述卡槽部开设有一个开口朝下供卡条插设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的一侧壁自槽口处向外弯折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安装于反射罩上沿。通过安装部将卡槽结构固定于反射罩上沿,网罩在相对反射罩周向转动时能够使卡条卡入卡槽内,直至网罩不能再转动,实现网罩和反射罩的连接。

再改进,网罩与反射罩虽已通过卡条和卡槽卡接,但是为了使网罩更加稳固的罩设于反射罩上方,保护用户免被烫伤,所述防护罩上开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网罩上开有一个与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连接件相连,实现网罩和防护罩固定连接。如此仅需一个连接件即可,不仅能实现网罩和防护罩的固定连接,且安装和拆卸方便。

再改进,所述安装部向下延伸有卡凸,所述反射罩的上沿开有供卡凸插设的卡孔,进一步保证卡槽结构稳固、准确的安装在反射罩上沿。

再改进,所述卡条距缺口底部的距离与卡槽底壁的厚度相适配,在卡条卡入卡槽中后,对卡条起定位、限位作用,使卡条和卡槽配合良好。

再改进,所述防护罩和反射罩的罩面轮廓均呈球形弧面,反射罩呈球形弧面以聚能反射,提高反射效果和取暖效率,防护罩也呈球形弧面,以与反射罩形状相适配,方便反射罩安装于防护罩内;所述缺口呈L形,以形成卡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网罩上设置卡条,在反射罩上设置卡槽结构,网罩周向转动,即可使网罩和反射罩相连,从而使取暖器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而且重复安装和拆卸也不会破坏原有的卡条和卡槽结构;2.仅需要一个连接件将网罩和防护罩固定连接,即可使网罩更加稳固的罩设于反射罩上方,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逐一装拆多个螺钉,安装和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无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6为图1的卡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剖视图(卡条卡入卡槽中时);

图8为图7的B处放大图;

图9为图1的剖视图(卡条与卡槽脱离卡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取暖器包括网罩1、防护罩2、反射罩3以及发热体4,网罩1设于防护罩2上端并与防护罩2扣合形成一空腔,反射罩3设于空腔内并与防护罩2固定相连,且反射罩3的开口端朝向网罩1,发热体4固定设于反射罩3上以使反射罩3可以将发热体4产生的红外光均匀的反射出去,发热体4由弯成环形的可以产生红外光的石英电热管构成,通电后可以产生红外光以产生热量。

反射罩3与网罩1通过如下方式相连:如图5所示,网罩1下沿的边缘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缺口11,且缺口11内形成有卡条12,反射罩3的上沿周向设置有与卡条12一一对应的卡槽结构31,如图6所示,该卡槽结构31包括安装部311和卡槽部,卡槽部开设有一个开口朝下供卡条12插设的卡槽312,且卡槽312的一侧壁自槽口处向外弯折形成安装部311,该安装部311固定安装于反射罩3上沿。卡条12距缺口11底部的距离与卡槽312底壁的厚度相适配,以在卡条12卡入卡槽312中后对卡条12定位、限位。

其中安装部311上开有第三螺纹孔311b,反射罩3上沿开有与第三螺纹孔311b对应的第四螺纹孔33,安装部311和反射罩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为了更好的对安装部311进行定位和固定,安装部311设有向下延伸的卡凸311a,反射罩3的上沿开有供卡凸311a插设的卡孔32。

网罩1与反射罩3虽如上所述已通过卡条12和卡槽312卡接,但是为了使网罩1更加稳固的罩设于反射罩3上方,保护用户免被烫伤,防护罩2上开有一个第一通孔21,网罩1上开有一个与第一通孔21相适配的第二通孔13,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13通过连接件相连。该连接件可以为螺钉,通孔可以为螺纹孔,当然并不局限于该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中,防护罩2和反射罩3的罩面轮廓均呈球形弧面,缺口11呈L形,当然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形状,只要能够实现前述技术特征的功能即可。

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的取暖器在安装时,先将网罩1与防护罩2扣合使网罩1下沿伸入防护罩2内,此时卡槽结构31位于缺口11内,然后顺时针转动网罩1使卡条12卡入卡槽312内,直至卡条12和卡槽312完全卡死,网罩1不能再转动。此时,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13相对应,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13将网罩1与防护罩2固定连接。

如图9所示,当需要拆卸时,先取下连接件,然后逆时针旋转网罩1使卡条12和卡槽312脱离卡合,即可实现网罩1与防护罩2的分离。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