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946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尤其是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通常吸油烟机包括顶吸式和近吸式,近吸式的吸油烟机利用涡流风压远离,将大部分距离灶台较近的油烟以弧线形式吸收,可减小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而且动力源离灶台较近,基本上不会降低动力源的抽吸效果。

如申请号为201120392664.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吸式油烟机,包括开有前倾吸烟口的壳体,其壳体内倾斜设置有正对吸油烟口的抽风组件,吸油烟口处还倾斜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可拆卸设置在吸烟口外侧的过滤网;又如申请号为201210410639.8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负压式抽油烟机采纳技术方案:包括蜗壳式风机安装在排烟负压风道外侧,蜗壳式风机同体连接的正压出风口向上成一定斜角与排烟负压风道上端连接,使其形成正压出风口与负压排烟风道相连的油烟出口风道,排烟负压风道下端与集烟壳体上面连接,排烟负压风道上端与正压出风口形成油烟出口风道,油烟滤网安装在集烟壳体的外面。

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方案,滤网的网孔为长条形,油烟通过滤网时产生的噪声较大;此外,由于只有一道滤网,过滤效果较差,无法将油脂在进入风机系统前完全过滤;而且,由于通常采用的为多翼离心风机,并且多翼离心风机置于下三角中,为了保证较高的进风效率,风机系统体积较大。风机的这种布置方式,由于叶轮对气体有预旋作用以及气体在流入叶轮中进行90°转向过程中会逐步改变方向,单纯的前后一致进出口角度对于叶轮的实际做功能力是不利的;此外,风机距离出风管道距离远,难以克服管道阻力,风机直面用户,缺少降噪措施,噪声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吸烟过滤效率、降低噪声的近吸式吸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包括壳体和风机系统,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前端的与水平方向呈倾斜的面板,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开口而成为吸油烟机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系统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三元风机和第二三元风机,所述第一三元风机的第一进风口和/或面板上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上开设有圆形的网孔。

为加强过滤效果,优选的,所述滤网包括设置在面板上的开口处的第一滤网,以及设置在第一三元风机的第一进风口的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包括第一滤网本体和密布在第一滤网本体上的第一网孔,所述第二滤网包括第二滤网本体和密布在第二滤网本体上的第二网孔。

为便于第一滤网的拆装,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片,而第一滤网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向壳体内延伸的、中空的连接柱,所述面板的位于开口下边缘的位置开设有与插片配合的插孔,所述面板的位于开口上边缘的位置设置有向壳体外凸出的与连接柱配合的定位凸柱,由此使得第一滤网和面板可拆卸连接。

为确保较大的进风面积,避免油污堵塞网孔,同时又能保证较好的过滤效果,各网孔的孔径相同、为3mm~8mm,相邻两个网孔之间的间距为网孔的孔径的2~3倍。

为在不改变机箱尺寸的基础上,增加风量,所述第一三元风机还包括第一三元叶轮,所述第二三元风机包括第二三元叶轮和第二进风口,在油烟流动路径上,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第一进风口的下游,所述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朝向相同的方向。

为使得第一级风机的出口气流能够充分扩压,使得动压转为静压,进入第二级风机,第一三元叶轮和第二三元叶轮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与第一三元叶轮的直径的比值0.2~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均为朝下使得第一三元风机和第二三元风机呈卧式布置在机箱内,所述机箱内形成有风道,所述第一三元风机的第一进风口与风道入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一三元叶轮直径的1~2倍,所述第一三元叶轮的中心与风道入口的距离大于第一三元叶轮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机箱,所述第一进风口为倾斜地朝下使得第一三元风机斜置在壳体和机箱构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二进风口为朝下使得第二三元风机卧式布置在机箱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机箱,所述第一进风口为倾斜地朝下使得第一三元风机斜置在壳体和机箱构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二进风口为倾斜地朝下使得第二三元风机斜置在机箱内。

为提升流场,所述第一三元风机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三元风机的第二进风口之间通过导风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网孔设计为圆形孔,降低了油烟穿过过滤网时产生的噪音;通过限定网孔的排布方式以及网孔的大小、网孔间的间距,保证了过滤网的进风面积;通过采用两个三元风机,风机结构紧凑,尺寸相对较小,风机效率和风压高,产生的负压梯度大,能使得吸烟效率大幅度提升,而通过小尺寸的三元风机,能使得两个三元风机在串联的组合方式下仍具有较小的尺寸,使得吸油烟机不需要改变现有的尺寸,安装也不会受到楼层层高的限制;由于串联三元风机进口负压大,进口风速高,进气流对于风机进风口的冲击损失较大,漩涡较大,油脂堆积较多,小密网可以将进口大涡打碎成小涡,对于进口气流进行整流,同时增加油脂分离功能,减少油脂对于风机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吸油烟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吸油烟机的正面剖视图(隐藏出风罩);

图4为图1的吸油烟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吸油烟机的第一滤网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吸油烟机的第二滤网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图7的吸油烟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吸油烟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6,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上方的机箱2,为便于描述,在下文中,“前”、“后”、“左”、“右”、“上”、“下”均是指使用者在使用吸油烟机时,吸油烟机相对于使用者的方位,而并不对结构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板11,第一侧板11的前端面由上至下逐渐向后倾斜(与水平方向倾斜),从而朝向使用者的前侧为倾斜面。两个第一侧板11之间的顶端设置有顶板12,两个第一侧板11之间的后端设置有后侧板13。机箱2包括四个第二侧板21,各第二侧板21之间构成油烟通过的风道25。

两个第一侧板11前端之间设置有面板14,面板14包括位于内面板142,以及围绕在内面板142外周、形成框架的外面板143,内面板142上开设有开口141以形成吸油烟机的进风口,优选的,进风口位于内面板142中心。内面板142相对于外面板143朝向壳体1内凹陷,并且内面板142的外边缘和外面板143的内边缘中间封闭,内面板142和外面板143均呈平面。

面板14前侧上方设置有挡烟屏15、下方设置有挡板18,挡烟屏15和挡板18形成的整体与外面板143的形状、尺寸适配,并且在吸油烟机工作时,挡烟屏15和内面板142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油烟从挡烟屏15和内面板142之间的间隔通过后从进风口进入到壳体1内。面板14和挡烟屏15均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的倾斜,挡板18可以与外面板143齐平,并且挡烟屏15至少与部分进风口相对应。优选的,挡烟屏15与面板14转动连接,可相对面板14旋转,而挡板18则与面板14连接固定。

吸油烟机工作时,挡烟屏15逐渐离开面板14、旋转向上打开,直至保持一定角度的打开状态,油烟可由此进入壳体1内。吸油烟机停止工作时,挡烟屏15向下移动、向后转动拉回至靠近内面板142,此时进风口被挡烟屏15关闭,并且优选的,挡烟屏15与外面板143齐平成为一体。

通过如此设置的挡烟屏15,打开时,挡烟屏15能根据壳体1正面夹角的大小而灵活平移和旋转贴靠,挡烟屏15开启更方便更便捷,密封效果更好,拢烟面积更大,油烟聚集能力强;关闭时,能够隐藏较油污的滤网和风机,使得吸油烟机显得干净整洁,方便清洗,同时又能防止油烟的串味,对厨房空气环境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壳体1内设置有滤网,滤网可以设置与壳体1的开口141对应,也可以设置在风机系统的进风口处。壳体1的底部,后侧板13底部和面板14底部之间连接有底板17。上述第一侧板11、顶板12、后侧板13、面板14、挡烟屏15和底板17共同限定了壳体1内的腔体。

在本实施例中,机箱2内设置有风机系统4,优选的,风机系统4为三元风机,三元风机可采用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201310418009.X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风机系统4可以为单个的三元风机,两个并联的三元风机或两个串联的三元风机,由于三元风机具有结构紧凑、尺寸相对较小、风机效率和风压高的特点,能够产生的负压梯度大,能使得吸烟效率大幅度提升。风机系统4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详细介绍。机箱2上方设置有与风机系统4的出风口连接的出风罩5,从而通过出风罩5,可将油烟排入到公共烟道。

参见图2~图4,风机系统4包括两个可独立运转的第一三元风机41和第二三元风机42,两个三元风机串联设置。通过使用三元叶轮,相比于离心风机,可以大幅增加流动效率,提高风量。

第一三元风机41包括第一蜗壳411和设置在第一蜗壳411内的第一三元叶轮412,第二三元风机42包括第二蜗壳421和设置在第二蜗壳421内的第二三元叶轮422。第一蜗壳411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413,第二蜗壳421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423,第一蜗壳411的顶端形成第一出风口414,第二蜗壳421的顶端形成第二出风口424。

第一三元叶轮412和第二三元叶轮422可采用现有技术,如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620102790.9的专利中所公开的结构,两个三元叶轮各自独立,分别具有独立的第一驱动电机431和第二驱动电机432。

第一三元风机41(作为第一级风机)和第二三元风机42(作为第二级风机)分别互相独立,并且均呈卧式布置,即两个三元风机的进风口均为朝下。第二三元风机42位于第一三元风机41的上方,两个三元风机间隔布置。油烟从集烟罩1进入时,依次通过第一三元风机41(油烟流动路径的上游)和第二三元风机42(油烟流动路径的下游)。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一出风口414和第二三元风机42的第二进风口423之间呈开放式,即上述的第一出风口414和第二进风口423之间不通过导风管连接,第一出风口414直接将油烟排出到机箱2内的风道25内,第二进风口423从机箱2内的风道25内将油烟吸入。

第一三元风机41和第二三元风机42互相对应布置,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一进风口413和第二三元风机42的第二进风口423可以对应(同轴、或者在同一个垂直方向上),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二出风口414和第二三元风机42的第二出风口424也可以对应(同轴、或者在同一个垂直方向上)。第一进风口413和第二进风口423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两者之间的距离与第一三元叶轮412或第二三元叶轮422(两个三元叶轮相同)的直径的比值0.2~1。两级风机之间保持合适的间距,使得第一级风机的出口气流能够充分扩压,使得动压转为静压,进入第二级风机;但也不能离的太远,否则失去双风机串联的意义。

可替代的,第一三元风机41(作为第一级风机)和第二三元风机42(作为第二级风机)错位布置,即第一蜗壳411和第二蜗壳412呈反向,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一进风口413靠近右侧,第二三元风机42的第二进风口423靠近左侧,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二出风口414靠近左侧,第二三元风机42的第二出风口424靠近右侧,此时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一出风口414与第二三元风机42的第二进风口423在垂直方向上对应或接近对应。第一进风口413和第二进风口423之间的距离为垂直方向上的距离。

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一进风口413与风道25入口保持一定的距离,两者之间的距离为第一三元叶轮412直径的1~2倍,第一三元叶轮412的中心与风道25入口的距离必须大于第一三元叶轮412的直径,避免油烟经滤网16整流后未通过足够的流道即进入到风机系统4内,确保一定的整流作用,但也不能大于2倍直径,否则距离负压区域距离太远。

这种串联布置的方式,实现了油烟直吸直排,提高了静压,提升吸油烟机效果;两级风机过滤,增加了过滤效果,提高了油脂分离度;两级风机串联,每一级风机转速就不需要那么高,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双风机的整机高度可以接近或低于单风机斜置的高度,并且吸油烟机效果成倍提升。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滤网包括设置在内面板142的开口141处的第一滤网161和设置在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一进风口413处的第二滤网162。

其中,第一滤网161和开口141均可成方形,第一滤网161包括第一滤网本体1611和开设在第一滤网本体1611上的第一网孔1612,密布在第一滤网本体1611上,优选的,呈阵列分布。第一滤网本体1611的底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片1613,而第一滤网本体1611的顶端设置有向壳体1内延伸的、中空的连接柱1614,内面板142的位于开口141下边缘的位置开设有与插片1613配合的插孔1422,内面板142的位于开口141上边缘的位置设置有向壳体1外凸出的与连接柱1614配合的定位凸柱1423。优选的上述的插片1613、插孔1422、连接柱1614和定位凸柱1423分别具有间隔布置的两个。内面板142的设置定位凸柱1423的部分可相对内面板142其余部分向壳体1内凹陷,由此确保第一滤网161安装在开口141内,并且开口141边缘齐平,即与内面板142基本齐平而成平面。

当需要安装第一滤网161时,可先将插片1613插入到插孔1422内,然后,将连接柱1614向后与定位凸柱1423扣合固定(定位凸柱1423扣入到连接柱1614内,通过设计两者的尺寸使得两者扣合后紧密配合而固定),由此完成第一滤网161的安装。当需要拆卸第一滤网161,如进行清洗时,可先将第一滤网161上部向前拉动,使得连接柱1614与定位凸柱1423脱离,然后,将插片1613从插孔1422内抽出,由此完成第一滤网161的拆卸。

第二滤网162呈圆形,与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一进风口413的形状、尺寸适配,第二滤网162包括第二滤网本体1621和开设在第二滤网本体1621上的第二网孔1622,密布在第二滤网本体1621上,优选的,呈阵列分布。第二滤网本体1621可以与风机系统4通过螺母等紧固件连接。

在上述的滤网结构中,第一网孔1612和第二网孔1622均为圆形孔,这是因为圆形孔对于低频噪声的声腔陷阱体积最大,可大幅降低油烟穿过滤网时产生的噪声。优选的,每个网孔(第一网孔1612或第二网孔1622)的孔径相同,为3mm~8mm,相邻两个网孔之间的间距(两个网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网孔的孔径的2~3倍。这样布置的网孔,既可以保证滤网的进风面积,又能防止油污堵塞网孔。风机系统4运行时,油烟进入壳体1内形成的负压区之前首先与滤网接触,由此大颗粒的油脂被吸附在滤网上,防止大颗粒油脂进入风机系统4。

实施例二

参见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三元风机41设置在壳体1和机箱2共同构成的腔体内,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一进风口413朝向前,并且呈与水平方向倾斜地置于壳体1和机箱2构成的腔体内,即第一三元风机41部分位于壳体1内、而其余部分位于机箱2内。第一三元风机41这样布置,不仅具有较短的流道(离吸油烟机的进风口近),而且距离出风管道也近,因此,大大的减少了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一三元叶轮412内因为气流分离而产生的涡流损失,提高了叶轮效率。

这种串联方式构成的风机整体高度较低,风机出口静压较大,有利于克服高层管道阻力,此外,由于三元风机的小体积、大风量,解决了楼层层高受限的问题。这种双风机串联的方式,在保证吸油烟机进风口负压的同时,上端的卧式布局降低了整机的高度,使其可以应用到更多的厨房场景。

实施例三

参见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三元风机42同样倾斜地设置在机箱2内,即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一进风口413与水平方向呈倾斜地朝下,第二三元风机42的第二进风口423与水平方向呈倾斜地朝下。

第一三元风机41的第一出风口414和第二三元风机42的第二进风口423之间通过导风管46连接。

这种斜置串联方式构成的风机,进一步减小了整体体积,而且使得负压区更为下移,提升了吸油烟机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