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空调线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647发布日期:2019-01-15 22:5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空调线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空调线控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空调线控器有操作按键及显示界面,按键一般使用触摸按键和机械式轻触开关控制,均需要人手接触到线控器上,在手不干净或有其他物质时易造成对操作界面的损坏,手势识别技术为新型非接触式,可通过识别手势的意识来实现对操作界面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手势识别可实现非接触式的方式对线控器的进行相关操作,避免了触摸式的操作方式对接触屏幕带来的损伤的新型空调线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空调线控装置,包括装置外壳体、照明装置、处理器模块、散热排口、影像捕获屏、传输线、手势识别芯片和主芯片,影像捕获屏连接设置在装置外壳体的表面,手势识别芯片和主芯片设置在装置外壳体的内部,影像捕获屏、手势识别芯片和主芯片均通过传输线串联连接,处理器模块设置在装置外壳体的内部,与主芯片连接,散热排口设置在外壳体内部的边缘处,扩展卡插槽设置在装置外壳体内部的边缘处。

优选的,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电路板、反光板和照明灯泡,电路板设置在装置外壳体的内部,反光板设置在装置外壳体的内部,照明灯泡设置在反光板的内部,电路板与照明灯跑通过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反光板的结构为漏斗形的结构,照明灯泡设置在反光板内部的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散热排口包括散热口和栅栏,栅栏设置在排风口处。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新型空调线控装置,通过手势识别可实现非接触式的方式对线控器的进行相关操作,避免了触摸式的操作方式对接触屏幕带来的损伤,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电路板、反光板和照明灯泡,电路板设置在装置外壳体的内部,反光板设置在装置外壳体的内部,照明灯泡设置在反光板的内部,电路板与照明灯跑通过电路连接,所述反光板的结构为漏斗形的结构,照明灯泡设置在反光板内部的中心处,该结构能够对夜间的手部动作进行照明,便于影像捕获屏能够在夜间捕获手势动作,所述散热排口包括散热口和栅栏,栅栏设置在排风口处,该结构能够在散热的同时,防止杂物阻塞散热排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装置外壳体;2、照明装置;4、处理器模块;5、散热排口;6、影像捕获屏;7、传输线;8、手势识别芯片;9、主芯片; 11、电路板;12、反光板;13、照明灯泡;14、散热口;15、栅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2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型空调线控装置,包括装置外壳体1、照明装置2、处理器模块4、散热排口5、影像捕获屏6、传输线7、手势识别芯片8和主芯片9,影像捕获屏6 连接设置在装置外壳体1的表面,手势识别芯片8和主芯片9设置在装置外壳体1的内部,影像捕获屏6、手势识别芯片8和主芯片9均通过传输线7串联连接,处理器模块4设置在装置外壳体1的内部,与主芯片9连接体1,扩展卡插槽设置在装置外壳体1内部的边缘处,散热排口5设置在外壳内部的边缘处,所述扩展卡插槽上设置有橡胶保护盖10,所述散热排口5包括散热口14和栅栏15,栅栏15设置在排风口14处。

结合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2包括电路板11、反光板12和照明灯泡13,电路板11设置在装置外壳体1的内部,反光板12设置在装置外壳体1的内部,照明灯泡13设置在反光板12的内部,电路板 11与照明灯跑13通过电路连接,所述反光板12的结构为漏斗形的结构,照明灯泡13设置在反光板12内部的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为:主芯片负责显示内容处理,同其他控制器的通讯数据交换,将收集到的操作指令下发到空调其他控制执行,同手势识别芯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主芯片通过手势识别芯片发过来的信息执行相关操作;

手势识别芯片:负责收集手在线控器操作界面上的手势信息处理 (往下按、往左或右的滑动等)将信息进行处理后发送给线控器主芯片,进行信息间的交互,实现对空调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新型空调线控装置,通过手势识别可实现非接触式的方式对线控器的进行相关操作,避免了触摸式的操作方式对接触屏幕带来的损伤,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电路板、反光板和照明灯泡,电路板设置在装置外壳体的内部,反光板设置在装置外壳体的内部,照明灯泡设置在反光板的内部,电路板与照明灯跑通过电路连接,所述反光板的结构为漏斗形的结构,照明灯泡设置在反光板内部的中心处,该结构能够对夜间的手部动作进行照明,便于影像捕获屏能够在夜间捕获手势动作,所述散热排口包括散热口和栅栏,栅栏设置在排风口处,该结构能够在散热的同时,防止杂物阻塞散热排口。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