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风道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0192发布日期:2018-09-21 20:26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风道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的抽油烟机大多只有一个或两个用于吸附油烟的进风口,吸入的油烟直接经过风轮内部再通过一根主风道排出。这样的抽油烟机油烟吸附效果不够明显,容易导致风轮叶片上吸附大量油垢,难以处理,增加清洗的难度,同时,油烟机经长期工作后,会降低抽油烟机的工作效率。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多风道抽油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多风道抽油烟机,该多风道抽油烟机,通过多风道进行油烟抽取,加快了内部油烟流动,提高油烟吸附效果,其中,油烟进风道不通入抽风组件内部,直接连通排烟道,解决了风轮清洗难、使用时间越长烟机效率越低的问题,进而长期保证烟机较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多风道抽油烟机,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多个与壳体表面进风口组连通的风道,风道分别与壳体内部抽风组件连通。

优选的,所述风道包括清洁进风道和油烟进风道,所述清洁进风道与抽风组件的进气端无缝隙连通,所述油烟进风道与抽油烟机顶部的排烟道连通。

具体而言的,所述清洁进风道和油烟进风道分别为多通路复合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多通路复合风道包括一个出风口和多个入风口,所述每个入风口对应连通清洁进风口组或油烟进风口组,所述出风口对应连通抽风组件内部或排烟道。

优选的,所述清洁进风道和油烟进风道分别为单通路独立风道。

具体而言的,所述单通路独立风道的一端连通上进风口或下进风口,另一端对应连通抽风组件内部或排烟道。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作为油烟移动方向的引导面,而非形成用于聚拢油烟的罩设区域。

进一步的,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口组位于壳体的非罩设区域位置;

油烟沿着壳体外表面移动,并被至少一个非罩设区域位置设置的进风口组吸入对应的风道内。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壳体,抽油烟机形成以壳体边缘为界的内部空间区域,壳体边缘构成的界限部分定义为空间界面,空间界面以外的部分定义为外部空间区域;

油烟仅在外部空间区域范围内、沿壳体的外表面移动并通过进风口组被吸入抽油烟机内部的风道,油烟在进入进风口组之前不进入任何内部空间区域;

风道内部相对于外部空间区域内的油烟呈负压状态。

优选的,所述清洁进风道连通的进风口组为清洁进风口组,所述油烟进风道连通的进风口组为油烟进风口组。

本实用新型的多风道抽油烟机,通过多风道进行油烟抽取,加快了内部油烟流动,提高油烟吸附效果,其中,油烟进风道不通入抽风组件内部,直接连通排烟道,解决了风轮清洗难、使用时间越长烟机效率越低的问题,进而长期保证烟机较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风道抽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道为多通路复合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风道为单通路复合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从图1至图3中,包括:

1、壳体;

11、引导面,12、内部空间区域,13、外部空间区域;

2、进风口组;

21、清洁进风口组,22、油烟进风口组;

3、风道;

31、清洁进风道,32、油烟进风道;

4、抽风组件;

5、排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多风道3抽油烟机,设置有壳体1,壳体1内部设有多个与壳体1表面进风口组2连通的风道3,风道3分别与壳体1内部抽风组件4连通。

本实用新型内部设有多个与进风口组2连通的独立的风道3,增加了油烟传输的路径,从而提高了油烟抽取速率,增强了抽油烟机的整体吸附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烟机壳体1设计独特。

壳体1的外表面作为油烟移动方向的引导面11,而非形成用于聚拢油烟的罩设区域。

壳体1所有的外表面均可作为引导面11,且该壳体1不含有平面、斜平面或非平面等任意一种的罩设于灶台上方的平台式结构。

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口组2位于壳体1的非罩设区域位置。

油烟沿着壳体1外表面移动,并被至少一个非罩设区域位置设置的进风口组2吸入对应的风道3内。

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油烟产生后,油烟会沿着壳体1外表面移动,并被至少一个非罩设区域位置设置的进风口组2吸入抽油烟机内部的风道3。

在此说明,上述提及的罩设区域,是指烟机壳体1形成的拢烟区域,烟机下方的炉灶所产生的烟雾因为罩设区域的原因,主要进入拢烟区域,并通过设置于罩设区域上方的进风口吸入风道3,最后从排烟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抽油烟机,壳体1的作用不是为了形成拢烟区域,而是形成油烟移动的附着引导面11,油烟不是聚拢到壳体1所形成的空间内再被吸走,而是让油烟沿着壳体1表面自下而上移动,并被附近的进风口组2吸入风道3。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非罩设区域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罩设区域而言的,本实用新型的非罩设区域指的是不以拢聚油烟为目的的壳体1区域。

通过壳体1,抽油烟机形成以壳体1边缘为界的内部空间区域12,壳体1边缘构成的界限部分定义为空间界面,空间界面以外的部分定义为外部空间区域13。

油烟仅在外部空间区域13范围内、沿壳体1的外表面移动并通过进风口组2被吸入抽油烟机内部的风道3,油烟在进入进风口组2之前不进入任何内部空间区域12。

风道3内部相对于外部空间区域13内的油烟呈负压状态。

在油烟吸附过程中,风道3内部相对于外部空间区域13内的油烟呈负压状态,致使外部空间区域13的油烟可以顺利的吸附到烟机内部。

风道3包括清洁进风道31和油烟进风道32,清洁进风道31与抽风组件4的进气端无缝隙连通,油烟进风道32与抽油烟机顶部的排烟道5连通。

清洁进风道31的主要作用是向抽风组件4内部吸入外界纯净空气。

油烟进风道32的主要作用是抽取油烟,并将油烟通过排烟道5排出,避免油烟通入抽风组件4内部,造成污染。

清洁进风道31连通的进风口组2为清洁进风口组21,油烟进风道32连通的进风口组2为油烟进风口组22。

清洁进风道31和油烟进风道32可分别为多通路复合风道3。

多通路复合风道3包括一个出风口和多个入风口,每个入风口对应连通清洁进风口组21或油烟进风口组22,出风口对应连通抽风组件4内部或排烟道5。

多通路复合风道3能够节约壳体1的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风道3的设计,增强了油烟吸附效果,通过对风道3进行改进,避免油烟直接通入抽风组件4内部造成污染,延长抽油烟机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非平面结构的抽油烟机不设有类似罩体的结构,也不存在罩设区域,减小空间占有面积,同时,油烟会附着壳体1的外表面流动,最终被不同位置的进风口组2吸入烟机内部并排出,加强油烟的吸附效果,提高壳体1外表面的利用率。

实施例2。

一种多风道3抽油烟机,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提供了另外一种风道3的结构。

清洁进风道31和油烟进风道32还可以为单通路独立风道3。

单通路独立风道3的一端连通上进风口或下进风口,另一端对应连通抽风组件4内部或排烟道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单通路独立风道3没有支路,可以使进风口组2的负压强度相同,将抽油烟机的整体吸附效果提升到最佳。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