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暖气片与供暖管道的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3225发布日期:2018-07-18 01:25阅读:57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暖气片与供暖管道的软管。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尤其在北方地区,往往需要利用散热器进行室内取暖,在城市一般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而在农村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集中供热,往往需要使用土质暖气或其他热介质交换装置,使放置在室内的散热器(即暖气片)发热,而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农村房屋面积大,活动的区域广,例如厨房区域与客厅区域或者卧室区域并不紧密相连,也就说如果各个区域都安装暖气片,热量需求比较大,况且人们活动在一定时间段内相对固定,例如做饭吃饭时间可能在厨房区域,睡觉时间在卧室,其他时间或是在客厅,而若是在人离开的区域继续供暖,对能源严重造成浪费。为此,人们想到拆卸暖气片到供暖区域供暖,这样可以减少能源浪费,但是现有的暖气片几乎都是固定在某一处,无法根据供暖需要做到随时拆除移动,况且强行拆卸移动暖气片,很容易损坏暖气片接头,同时刚性管道接头拆卸起来是一件很费力的事,同时对安装暖气片尺寸和与管道接头之间的距离有严格要求。

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连接暖气片与供暖管道的软管,方便人们可根据需要随时拆装暖气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连接暖气片与供暖管道的软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连接暖气片与供暖管道的软管,包括暖气片、供暖管道和软管;

所述软管为一段可伸缩的连接管道,所述软管包括位于管道两端的两个螺纹接头和位于管道中间部分的可伸缩式管段;

所述供暖管道包括出水管和回水管;

所述暖气片上设置有进水管接头和回水管接头;

所述进水管接头、回水管接头以及出水管和回水管的各个分支管路端部均对应软管管道两端的螺纹接头设置有与之配合的螺纹接头。

优选地,所述软管位于管道两端的两个螺纹接头为内嵌式内螺纹接头;

所述进水管接头、回水管接头以及出水管和回水管的各个分支管路端部均对应软管管道两端的两个内嵌式内螺纹接头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外螺纹接头。

优选地,所述内嵌式内螺纹接头与软管管道两端为硫化固接。

优选地,所述软管位于管道两端的两个螺纹接头为内嵌式内螺纹接头;

所述进水管接头、回水管接头以及出水管和回水管的各个分支管路端部均对应软管管道两端的两个内嵌式内螺纹接头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外螺纹接头。

优选地,所述软管位于管道两端的两个螺纹接头为外嵌式外螺纹接头;

所述进水管接头、回水管接头以及出水管和回水管的各个分支管路端部均对应软管管道两端的两个外嵌式外螺纹接头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内螺纹接头。

优选地,所述外嵌式外螺纹接头与软管管道两端为硫化固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连接暖气片与供暖管道的软管,可快速灵活地将暖气片与供暖管道拆装,其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可避免硬质管接头必须要求管道接头之间的距离与暖气片尺寸相配才能拆装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能式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暖气片与分支管路连接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暖气片与分支管路连接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暖气片与可移动底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软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软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底座的底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可移动底座的底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可移动底座的底板的左侧图。

其中:1.锅炉;2.出水管;3.回水管;4.暖气片;41.进水管接头;42.回水管接头;5.回流泵;6.暖气片控制阀;7.分支管控制阀;8.可移动底座;80.卡槽;81.底板;81a.活动耳板;81b.固定耳板;82.可调节支撑腿;83.脚轮;9.软管;9a.内嵌式内螺纹接头;9b.可伸缩式管段;9c.外嵌式外螺纹接头;10.弹性软垫;11.供水管;12.水位表;13.气压表;14.安全阀;a.滑块;b.滑槽;c.滑块销孔;d.滑槽销孔;e.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连接暖气片与供暖管道的软管,用于节能式供暖系统中,所述节能式供暖系统包括锅炉1、供暖管道和暖气片4;

所述供暖管道包括连接锅炉底部的出水管2和连接锅炉上侧部的回水管3,所述出水管2和回水管3分别与暖气片4相连;

所述锅炉1设置在供暖区域的上方,方便锅炉内的热水顺利流出;

所述回水管3中设置有回流泵5,方便热水循环回流;

所述出水管2和回水管3均设置有多个分支管路,且每个分支管路的端部均配有一个分支管控制阀7,每个供暖区域均预先分配有一组出水管2和回水管3的分支管路;

所述暖气片4设置在其中一个供暖区域中,且暖气片4上设置有进水管接头41和回水管接头42,所述进水管接头41和回水管接头42上均配有暖气片控制阀6;

所述暖气片4的进水管接头41通过软管9与出水管2的一个分支管路端部相连,所述暖气片4的回水管接头42通过软管9与回水管3的一个分支管路端部相连。

优选地,所述锅炉1上侧部还设置有供水管11,所述锅炉1顶部表面配有水位表12和气压表13以及安全阀14。

优选地,所述暖气片4底部配有可移动底座8,其方便暖气片灵活移动。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底座8包括与暖气片4底部卡接具有卡槽的底板81和支撑于底板81底部的可调节支撑腿82以及与可调节支撑腿82固定相连的脚轮83。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底座8与暖气片4底部接触的卡槽内设置有弹性软垫10,其可防止暖气片4相对可移动底座8的卡槽晃动进而产生磨损,也可以防止暖气片在移动过程中可移动底座脱落,同时也不影响可移动底座8相对暖气片的拆除。

优选地,所述弹性软垫10的厚度随所支撑的暖气片4的厚度变化而变化。当所支撑的暖气片的厚度相对卡槽宽度相差小时,选用较薄的弹性软垫;当所支撑的暖气片的厚度较相对卡槽宽度相差大时,选用较厚的弹性软垫。此处,可移动底座可适用于暖气片的厚度小于卡槽的宽度的大多数暖气片,其中弹性软垫在此起到弹性调节卡槽与暖气片之间间隙的作用。

在此,所述可移动底座8的底板81上的卡槽80还可以由位于底板上的一个固定耳板81b和一个活动耳板81a两边限位构成,所述暖气片4的底部卡接在固定耳板81b和活动耳板81a之间,如图7-9所示。

优选地,所述活动耳板81a底部设置有滑块a,对应底板81上设置有与滑块a配合的滑槽b;所述滑块a的两侧设置有一组滑块销孔c,所述滑槽b的两侧壁对应设置有多组滑槽销孔d;所述滑块a与滑槽b滑动配合时,一组滑块销孔c与多组滑槽销孔d中的一组叠合并嵌插配有销钉e固定。在此,活动耳板81a的设置方便根据所支撑的暖气片4的厚度随时调节卡槽80的宽度,使得可移动底座8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优选地,所述支撑底板81和可调节支撑腿82为内螺纹套筒与外螺纹杆相配螺旋固定。

优选地,所述支撑底板81和可调节支撑腿82为外螺纹杆与内螺纹套筒相配螺旋固定(图中未示出)。

优选地,所述软管9为一段可伸缩的连接管道,其包括位于管道两端的两个内嵌式内螺纹接头9a和位于管道中间部分的可伸缩式管段9b,如图5所示;所述暖气片4上的进水管接头41、回水管接头42以及出水管2和回水管3的各个分支管路端部均对应软管9管道两端的两个内嵌式内螺纹接头9a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外螺纹接头。在此,内嵌式内螺纹接头9a和外螺纹接头的设置方便迅速拆装暖气片4。

优选地,所述内嵌式内螺纹接头9a与软管9管道两端为硫化固接。

优选地,所述软管9为一段可伸缩式连接管道,其包括位于管道两端的两个外嵌式外螺纹接头9c和位于管道中间部分的可伸缩式管段9b,如图6所示;所述暖气片4上的进水管接头41、回水管接头42以及出水管2和回水管3的各个分支管路端部均对应软管9管道两端的两个外嵌式外螺纹接头9c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内螺纹接头。在此,外嵌式外螺纹接头9c和内螺纹接头的设置方便迅速拆装暖气片4。

优选地,所述外嵌式外螺纹接头9c与软管9管道两端为硫化固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式供暖系统,使用时,通过可移动底座8将暖气片4移动到需要供暖的区域,并调整暖气片4的安装高度,然后通过软管9将暖气片4上的进水管接头41和回水管接头42分别与出水管2和回水管3的一组分支管路端部相连,然后打开进水管接头41和回水管接头42的暖气片控制阀6以及对应分支管路端部的分支管控制阀7。拆卸时,分别关闭进水管接头41和回水管接头42的暖气片控制阀6以及对应分支管路端部的分支管控制阀7,然后拆除软管9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连接暖气片与供暖管道的软管,可方便人们随时拆装移动暖气片,并将暖气片移动到需要供暖的区域,做到了对能源的有效利用,极大地方便了非集中供热地区人们的供暖需求,同时在夏季或不需要供暖的时候,可将暖气片搁置起来以免其占用有限的室内空间。

具体地,通过在暖气片底部配备可移动底座,可灵活方便地将暖气片移动到需要供暖的区域,并可通过可调节支撑腿调整暖气片安装高度,使其符合不同供暖区域不同人员的供暖需求。

另外,用于连接管道和暖气片的可伸缩软管,可快速灵活地将暖气片与供暖管道拆装,其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可避免硬质管接头必须要求管道接头之间的距离与暖气片尺寸相配才能拆装的麻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顶”、“侧”、“上”、“中”、“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