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花菜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5507发布日期:2018-06-23 00:2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花菜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黄花菜的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农作物加工技术的滞后,成了阻碍产业发展的绊脚石。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黄花菜的加工大都采用阳光自然照射达到去除水分目的,因此需要大面积的场地进行晾晒,而且在采摘黄花菜的季节时,正是我国北方强降雨的时节,造成了采摘以后得不到阳光,导致黄花菜在24小时以后就自然腐烂。

为此,专利号为20162026358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黄花菜烘干装置,该专利一种立体烘干技术的黄花菜的烘干装置,有效的避免了连阴气候的干扰,而且减少了烘干场地,同时,省时省工,烘干出的产品成色好,损坏率低,但是烘干架较高,在取放黄花时,比较费力,进而增加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劳动效率。

因此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就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快速放取黄花菜的烘干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黄花菜烘干装置,包括烘干房、烘干架和加热炉,所述烘干房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烘干架通过开口设置在所述烘干房内,所述烘干房通过连接管道与加热炉相连接,该连接管道口设置成20cm×20cm的形状,所述烘干房设置成6m×4m×3.5m的形状,所述烘干架设置成5m×3.5m×3m的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架具有多层金属网架,且金属架网的架面为网状型,网眼的宽度为0.3cm,所述金属网架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链条末端设有环形圈,所述烘干架侧边设有固定杆,所述金属网架两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为网状型,网眼为0.3㎝。

进一步的,所述链条一共四组,所述四组链条分别连接金属网架的四个角。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分为四组,每组两个,分别设置在烘干架侧部的上、端,所述链条拉直后链条的环形圈与下部的固定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网架在链条拉直后之间的距离为0.2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金属网架可以调节高度,这样方便我们在金属网架上放置黄花菜,只需将黄花菜放置在网状托盘上,将网状托盘放置在金属网架上即可,然后再将金属网架升高,这样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且结构简单,材质廉价,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黄花菜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黄花菜烘干装置的烘干架的未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黄花菜烘干装置的烘干架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烘干房,2.烘干架,21.链条,22.固定杆,23.环形圈,24.挡板,3.加热炉,4.金属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拟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

技术实现要素: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图1-3,1.烘干房,2.烘干架,21.链条,22.固定杆,23.环形圈,24.挡板,3.加热炉,4.金属网架。

一种黄花菜烘干装置,包括烘干房1、烘干架2和加热炉3,所述烘干房1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烘干架2通过开口设置在所述烘干房1内,所述烘干房1通过连接管道与加热炉3相连接,该连接管道口设置成20cm×20cm的形状,所述烘干房1设置成6m×4m×3.5m的形状,所述烘干架2设置成5m×3.5m×3m的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架2具有多层金属网架4,且金属架网2的架面为网状型,网眼的宽度为0.3cm,所述金属网架4之间通过链条21连接,所述链条21末端设有环形圈23,所述烘干架2侧边设有固定杆22,所述金属网架4两侧设有挡板24,所述挡板24为网状型,网眼为0.3㎝。

所述链条21一共四组,所述四组链条21分别连接金属网架4的四个角。

所述固定杆22分为四组,每组两个,分别设置在烘干架2侧部的上、端,所述链条21拉直后链条21的环形圈23与下部的固定杆22连接。

所述金属网架4在链条21拉直后之间的距离为0.2m。

用于烘干黄花菜之前,将链条21放松后与烘干架2上端的固定杆22连接,金属网架4与金属网架4之间通过挡板24阻隔开,然后将黄花菜放入网状托盘后放入金属网架4上,挡板24防止托盘移动,然后将链条21拉直与烘干架2下端的固定杆22连接,这样可以减少放置和取下黄花时爬上爬下的状态,既方便又提高了安全性,黄花菜烘干后将链条21放松取下托盘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