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中草药晾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4985发布日期:2018-10-26 19:52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中草药晾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中草药晾晒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草药,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对于中草药一般要经过晾晒干后才能入库存储或分装称量,否则容易发霉、变质、失去光泽,现有技术主要是将中草药倒在地板或木板上进行晾晒,晾晒时应选择晴朗、有风的天气;如遇到阴雨天气时,不利于药材的干燥,往往会影响药的质量。如果将中草药直接倒在地板或木板上进行晾晒,这样对于水分比较大的中草药来说,则晾晒的时间长,并且晾晒干的速度慢、不干净、收起或摊开费事,如果通风不够好,非常容易导致中草药发霉变质,影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同时也给操作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分层错落设置,节省空间,通风好,干燥速度快、能够避免污染中草药的新型中草药晾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中草药晾晒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之上设置的圆柱状透明罩壳 2、处于罩壳2中央的支撑管4、设置于支撑管4上的若干晾晒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晾晒盘3呈半圆柱形状,且晾晒盘3直径等于罩壳2直径,晾晒盘3 由底板301、直侧壁302及弧形侧壁303构成,直侧壁302中部固定于支撑管4 上,直侧壁302一端头与弧形侧壁303铰接,弧形侧壁303另一端头卡接于罩壳上,弧形侧壁303与底板301固定连接,上下相邻两个晾晒盘3沿直侧壁302 成轴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罩壳2在弧形侧壁303对应处设有与弧形侧壁303相同的开口,所述支撑管4与底座1内的电机5相连,所述支撑管4上端穿过罩壳2且顶端设置水平进风口,支撑管4位于罩壳2的段上设有密集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置的电机带动支撑管转动,从而带动晾晒盘转动,可使晾晒盘内的中草药全方位接受阳光的照射,干燥速度块;其设置的透明罩壳即方便了阳光的透过又可阻挡杂物进入中草药中,给中草药提供一个清洁的环境,避免了中草药的污染;而支撑管上设置的通风孔及上端的进风口,使筒体内部通风透气良好,方便中草药的快速干燥;铰接的晾晒盘弧形侧壁与直侧壁,可将晾晒盘壁板与弧形侧壁转出筒体外壳外,方便中草药的放取。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分层错落设置,节省空间,使用方便,通风好,干燥速度快、能够避免污染中草药,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所示:1.底座;2.罩壳;3.晾晒盘;301.底板;302.直侧壁;303.弧形侧壁;4.支撑杆;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新型中草药晾晒装置,如图1至4,包括底座1,底座1之上活动设置的圆柱状透明罩壳2、处于罩壳2中央的支撑管4、设置于支撑管4上的若干晾晒盘3,所述晾晒盘3呈半圆柱形状,且晾晒盘3直径等于罩壳2直径,晾晒盘 3由底板301、直侧壁302及弧形侧壁303构成,直侧壁302中部固定于支撑管 4上,直侧壁302一端头与弧形侧壁303铰接,弧形侧壁303另一端头卡接于罩壳上,弧形侧壁303与底板301固定连接,上下相邻两个晾晒盘3沿直侧壁302 成轴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罩壳2在弧形侧壁303对应处设有与弧形侧壁303相同的开口,所述支撑管4与底座1内的电机5相连,所述支撑管4上端穿过罩壳2且顶端设置水平进风口,支撑管4位于罩壳2段上设有密集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打开晾晒盘与罩壳之间的卡扣,将晾晒盘转出罩壳外,将中草药放入晾晒盘中,然后将晾晒盘转入罩壳内,将其与罩壳卡住,打开电机,使其带动支撑管转动,转动的支撑管带动固定于支撑管上的晾晒盘直侧壁转动,直侧壁带动晾晒盘及罩壳转动晾晒,而风从支撑管上端进风口进入再从支撑管上的通风孔出来,如此通风使中草药更快的干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或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