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2282发布日期:2018-08-10 20:0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技术,尤其涉及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酒店、写字楼、家庭等各种场合。目前的空调有制冷制热等各种模式可以选择。

然而,目前的空调基本上是壁挂式或柜式空调,一旦安装完成后将很难移动,对于一些没有安装空调的场合,例如野外、临时搭建的舞台等地方,如果需要临时制冷或制热,安装一台空调显然不太合适,即使是封闭的场合,安装空调使用后拆卸或不拆卸都很头疼,且对于特定场合,需要输出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达到相应标准后才能输出,例如医院手术室等特定场合,输出的空气必须严格满足恒温恒湿才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能够针对一些小型需要制冷或制热的场合,提供恒温恒湿的输出空气,确保使用环境严格限定在要求的环境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包括可移动地空调箱体和设置在空调箱体内的制冷制热部件,所述空调箱体上设置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制冷制热部件包括通风管、导热管、制冷器、电动双掷开关、可变电阻器、电源、入口温度计、入口湿度计、出口温度计、出口湿度计、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第三电动阀、循环导管和中央控制器,所述通风管一端设置在入风口处,另一端设置在出风口处,所述导热管通过电动双掷开关、可变电阻器后与电源连接,所述制冷器通过电动双掷开关后与电源连接,所述入口温度计和入口湿度计设置在通风管内靠近入风口的一侧,所述出口温度计和出口湿度计设置在通风管内空内空间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导热管设置在通风管中入口温度计和入口湿度计后,所述制冷管设置在通风管中导热管与出口温度计和出口湿度计之间,所述第一电动阀设置在通风管靠近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循环导管一端通过第二电动阀连接至导热管与入口温度计和入口湿度计之间,另一端通过第三电动阀连接至第一电动阀与出口温度计和出口湿度计之间,所述电动双掷开关、可变电阻器、入口温度计、入口湿度计、出口温度计、出口湿度计、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和第三电动阀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通过温湿度计及电动阀的设置,使得空调能够按照实际需要提供具有特定温湿度的空气,满足特定极端场合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的外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1,包括可移动地空调箱体10和设置在空调箱体10内的制冷制热部件20,所述空调箱体10上设置有入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在空调箱体10底部还设置有可以滑动地滚轮103,从而方便移动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1至任何需要使用的地方,例如临时搭建的舞台,野外等。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制冷制热部件20包括通风管201、导热管202、制冷器203、电动双掷开关204、可变电阻器205、电源206、入口温度计207、入口湿度计208、出口温度计209、出口湿度计210、第一电动阀211、第二电动阀212、第三电动阀213、循环导管214和中央控制器215,所述通风管201一端设置在入风口101处,另一端设置在出风口102处,从而空气可以从入风口101通过通风管201后从出风口102流出。

导热管202通过电动双掷开关204、可变电阻器205后与电源206连接,从而形成制热回路,通过可变电阻器205的调节和电动开关204的控制,导热管202的发热效率可以得到控制。制冷器203通过电动开关204后与电源206连接。所述入口温度计207和入口湿度计208设置在通风管201内靠近入风口101的一侧,所述出口温度计209和出口湿度计210设置在通风管201内靠近出风口102的一侧,所述导热管202设置在通风管201中入口温度计207和入口湿度计208后,所述制冷管203设置在通风管201中导热管202与出口温度计209和出口湿度计210之间,所述第一电动阀211设置在通风管201靠近出风口102的一侧,所述循环导管214一端通过第二电动阀212连接至导热管202与入口温度计207和入口湿度计208之间,另一端通过第三电动阀213连接至第一电动阀211与出口温度计209和出口湿度计210之间,所述电动双掷开关204、可变电阻器205、入口温度计207、入口湿度计208、出口温度计209、出口湿度计210、第一电动阀211、第二电动阀212和第三电动阀213分别与中央控制器215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管202为螺旋状导热管,导热管202的直径略小于通风管201的直径,所述制冷器203为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203的制冷端靠近通风管201内侧,所述半导体制冷器203的发热端靠近通风管201外侧。

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1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在需要制热时,中央控制器208控制电动开关204导通导热管202、可变电阻器205与电源206的回路,从而使得导热管202进行发热,空气从通风管201靠近入风口101的位置进入通风管201,经过入口温度计207和湿度计208后,与导热管202充分接触,后通过出口温度计209和出口湿度计210。当温度计209和湿度计210侦测到加热后的空气参数还不能达到输出标准时,则控制关闭第一电动阀211,并开启第二电动阀212和第三电动阀213,使空气循环至导热管202前开始进一步加热,直至满足要求后,才开启第一电动阀211,并关闭第二电动阀212和第三电动阀213,如此反复,使输出的空气参数严格达到标准。需要调节加热空气的速度时,中央控制器215可以控制可变电阻器205的电阻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加快或降低导热管202的单位发热量,使得空气的加热速度提升或降低。

同样,当需要制冷时,中央控制器215控制电动开关204闭合,从而将制冷器203接入电源205,开始制冷,空气通过制冷器203后得到冷却并经过出口温度计209和湿度计210,当冷空气的参数没有达到严格的设定标准时,控制器215控制第一电动阀211关闭,开启第二电动阀212和电动阀213,从而使得空气通过导管214循环至制冷器203前,再次进行制冷,在冷空气满足要求后,控制开启电动阀211,关闭电动阀212和213,如此反复。当然,为了使得通风管201和循环管道214内的气压稳定,还可以在通风管201靠近入风口的一端设置一个与控制器215连接的电动阀,并在控制其他电动阀工作状态时一并控制该电动阀,使得管道内的空气流动能够稳定顺畅。

当然,控制器215也可以根据设定好的控制策略主动控制空调1的运行。例如,当入口温度计207和湿度计208侦测到入口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后,如果设定的输出温度和湿度与该参数差别过大,控制器215则需要对应控制变阻器205的工作,使得导热管202或制冷管203的工作效率需要大幅提升,以满足制热或制冷空气的实时需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1还可以包括机外温度计217和机外湿度计218,该温度计217与湿度计218与控制器215电连接,根据控制策略,如果机外温度或湿度小于或大于设定参数时,则控制器215可以控制电动双掷开关204、可变电阻器205、第一电动阀211、第二电动阀212和第三电动阀213的工作状态,以使得空调1能自动运行而无需人工干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制冷或制热效率,所述循环导管214和通风管201均为外层包裹有保温层的塑胶导管,这样空气在管道中流动时不会损耗热能。

为了加快和控制空气流动的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1还包括抽风机301和变频器302,所述抽风机301设置在空调箱体10内的入风口101处,用于将通风管201外的空气抽入通风管201内,所述抽风机301通过变频器302与中央控制器215电连接,从而控制器215可以控制抽风机301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控制空调1的工作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1还包括信号接收器40,所述信号接收器40与中央控制器215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215用于通过信号接收器40接收输入的控制信息,并控制电动双掷开关204、可变电阻器205、第一电动阀211、第二电动阀212和第三电动阀213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在空调箱体10上还设置有按键按钮103,所述按键按钮103与中央控制器215电连接,用于接收物理按压输入控制信号。

为了处理后的输出空气能够更加洁净,所述制冷制热部件20还包括两个过滤网216,其中一个过滤网216设置在通风管201中第二电动阀212与入口温度计207和入口湿度计208之间,另外一个过滤网216设置在通风管201中第三电动阀213和第一电动阀211之间,确保空气质量能够尽可能洁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