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0911发布日期:2018-08-24 17:5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是最为重要的室内温度控制设备,但是空调系统对于室内温度调节能力较强,但是对湿度调节能力较差,除湿机是提供室内湿度调节的重要设备,除湿机工作原理是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器,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冷凝成水珠,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相对湿度。如何设计一种具备温湿度调节,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设备利用效率的环境控制系统,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全自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具备温湿度调节,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装置、除湿器、室内机箱,所述空调装置包括空调外机、风管机,风管机连接至空调外机,所述风管机、除湿器从下至上依次固定在室内机箱内,室内机箱的正面设有用于连通至风管机出气位置的第一窗口、用于连通至除湿器进气位置的第二窗口,室内机箱的侧面设有用于连通至除湿器出气位置的第三窗口,所述室内机箱上设有第四窗口和第五窗口,第四窗口通过第一通道连接至风管机的进风口,第五窗口通过第二通道连接至风管机的进风口,第四窗口连通至室内空间,第五窗口通过第三管道连通至室外空间,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上各自设置有用于截止通风状态的电动控制阀。本实用新型集成式智能环境控制系统通过将除湿器和风管机集成在同一室内机箱内,从而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并且可以实现对室内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良好调节,比传统的单一控制系统效果增强;空调外机可以利用第四窗口和第五窗口对风管机实现进气,从而实现了室外进风和室内进风两种方式,并且在室内温差较大时,采用室外自然风进行室内冷却,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通过自然风的微弱流动,来防止设备的凝露。采用室内进风循环模式,降低系统消耗的电量,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第一窗口的下边沿距离室内机箱底部10厘米至30厘米。使得冷风沿着地板缓慢自由的扩散到室内的每个角落。防止室内出现温差。有效降低室内设备出现凝露的可能性。

作为优选,第四窗口和第五窗口上均设置有用于过滤进入空气灰尘的空气过滤件。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改善室内的环境质量,降低设备积尘的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电动控制阀采用通风蝶阀。

作为优选,所述除湿器包括进风扇、除湿器壳体、换热件,进风扇固定于除湿器壳体的一端,除湿器壳体的另一端连通第二窗口,风管机出气位置和第一窗口之间设置有过渡通道,过渡通道和除湿器壳体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内固定有用于向除湿器壳体内倒入冷空气的导流风扇,所述换热件包括圆弧形的基板、固定在基板正面的上导热片和固定在基板背面的下导热片,基板呈倾斜设置,基板的较低一端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收集槽。除湿器利用从风管机导出的冷气,对换热件进行冷却,从而实现对除湿器进行冷凝,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降低了设备成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集成式智能环境控制系统通过将除湿器和风管机集成在同一室内机箱内,从而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并且可以实现对室内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良好调节,比传统的单一控制系统效果增强;空调外机可以利用第四窗口和第五窗口对风管机实现进气,从而实现了室外进风和室内进风两种方式,并且在室内温差较大时,采用室外自然风进行室内冷却,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通过自然风的微弱流动,来防止设备的凝露。采用室内进风循环模式,降低系统消耗的电量,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全自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全自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全自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装置、除湿器2、室内机箱1,所述空调装置包括空调外机31、风管机32,风管机32连接至空调外机31,所述风管机32、除湿器2从下至上依次固定在室内机箱1内,室内机箱1的正面设有用于连通至风管机32出气位置的第一窗口11、用于连通至除湿器2进气位置的第二窗口12,室内机箱1的侧面设有用于连通至除湿器2出气位置的第三窗口13,所述室内机箱1上设有第四窗口14和第五窗口15,第四窗口14通过第一通道41连接至风管机32的进风口,第五窗口15通过第二通道42连接至风管机32的进风口,第四窗口14连通至室内空间,第五窗口15通过第三管道43连通至室外空间,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上各自设置有用于截止通风状态的电动控制阀。所述电动控制阀采用通风蝶阀。通过对电动控制阀的控制,可以实现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两者连通状态的切换,即控制第一通道41打开和第二通道42关闭,或第一通道41关闭和第二通道42打开。

第一窗口11的下边沿距离室内机箱1底部10厘米至30厘米。第四窗口14和第五窗口15上均设置有用于过滤进入空气灰尘的空气过滤件。空气过滤件可以采用现有的过滤棉、过滤网、复合过滤纸等,实现空气灰尘过滤效果。

所述除湿器2包括进风扇21、除湿器壳体22、换热件23,进风扇21固定于除湿器壳体22的一端,除湿器壳体22的另一端连通第二窗口12,风管机32出气位置和第一窗口11之间设置有过渡通道51,过渡通道51和除湿器壳体22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52,导流通道52内固定有用于向除湿器壳体22内倒入冷空气的导流风扇53,所述换热件23包括圆弧形的基板231、固定在基板231正面的上导热片232和固定在基板231背面的下导热片233,基板231呈倾斜设置,基板231的较低一端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收集槽24。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