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净化腔和室内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679发布日期:2018-11-09 20:1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新型净化腔和室内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净化腔和室内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污染的增加,导致例如雾霾等环境问题加重,进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另外,在一些应用环境,例如室内、医院病房等中,通常对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粉尘、花粉等含量具有严格要求,以免对敏感人群、患者带来不适或引起交叉感染。因此,如何进行空气净化,例如对空气进行有效杀菌以及有效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现有技术中,进行空气净化主要由滤芯过滤,电离过滤等方式,滤芯过滤采用物理过滤原理,当空气穿过滤芯时,空气中的颗粒物会被滤芯拦截,从而实现空气净化。电离过滤采用离子吸附原理,通过正极放电将空气电离,使空气中的灰尘等悬浮颗粒物带正电荷,连接负极的吸附部件在空气流过吸附部件表面时吸附空气中带正电荷的悬浮颗粒物。电离式空气净化装置还能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分解甲醛,电离过滤对微小颗粒物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现有的过滤腔内均设置单一的过滤方式,要么采用滤芯过滤,或者采用电离过滤,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电离过滤的吸附部件的吸附面积较小,在气流流到方向上的距离短,使得过滤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净化腔和室内净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净化腔,包括腔体,所述腔体上设置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腔体包括内腔室和外腔室,所述内腔室和外腔室通过通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内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净化组件和气流导向部,所述外腔室内设置有第二净化组件,所述第二净化组件为过滤膜,所述过滤膜沿所述外腔室的内侧壁周向设置,所述过滤膜的的各侧边均与所述外腔室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净化组件包括电离发生部件和吸附部件,所述内腔室与所述气流入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电离发生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且与正极相连接,所述吸附部件设置在所述内腔室的内部且与负极相连接,所述吸附部件与气流在所述内腔室内的运动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气流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吸附部件的底部,与所述气流运动方向相垂直将所述气流引导至所述通气通道中。

上述的净化腔,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沿所述内腔室内侧壁周向设置,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环形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固定架周向设置,在所述卡槽上设置有多个供所述电离发生部嵌入的开口槽。

上述的净化腔,所述电离发生部包括多个尺寸不同的圆环形的电离丝,所述电离丝之间通过多个导电连杆相连接,且在最外侧的所述电离丝上设置有多个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可卡入所述开口槽以将所述电离发生部进行固定;所述连接杆将多个所述电离丝连接成由内向外的多个环形电离部,各所述环形电离部均与所述气流入口的轴线相垂直。

上述的净化腔,所述吸附部件包括多个吸附圆管,所述吸附圆管的两端均密封,所述吸附圆管之间通过导电柱相连接,所述导电柱固定在所述内腔室的侧壁且与所述负极相连接。

上述的净化腔,所述吸附圆管均与所述环形电离部相垂直,且从所述内腔室的中心向边部的方向上,所述吸附圆管的长度逐渐增大。

上述的净化腔,所述气流导向部包括弧形导向板和圆环板,所述弧形导向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通气通道的下方,所述圆环板有两个,两个所述圆环板均通过转轴固定在弧形导向板的下方,所述圆环板可绕所述转轴打开或关闭。

上述的净化腔,所述气流出口设置在所述外腔室的侧壁上,所述气流出口的进入端位于所述过滤膜和所述外腔室形成的密封间隙内。

上述的净化腔,还包括上述的净化腔,所述净化腔设置在所述净化器的内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净化腔的气流入口相连通,所述出气口和所述净化腔的气流出口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净化腔,所述腔体包括内腔室和外腔室,所述内腔室和外腔室通过通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内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净化组件和气流导向部,所述外腔室内设置有第二净化组件,空气由气流入口进入到内腔体中,内腔体内的第一净化组件对空气进行电离吸附,吸附部件在气流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长度,即使气流速度较快也能保证电离空气中的杂质被充分吸附,经过第一净化组件净化后的气流在气流导向部的作用下流向外腔室内,外腔室内的第二净化组件对空气进行过滤,最后通过气流出口流出,如此通过第一净化组件的电离过滤和第二净化组件的过滤膜过滤,提升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净化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离发生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腔体;1.1、内腔室;1.2、外腔室;1.3、气流入口;1.4、气流出口; 1.5、正极;1.6、通气通道;2、电离发生部;2.1、电离丝;2.2、导电连杆; 2.3、卡扣部;3、吸附部件;3.1、吸附圆管;3.2、导电柱;4、固定部;4.1、固定架;5、气流导向部;5.1、弧形导向板;5.2、圆环板;5.3、转轴;6、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净化腔,包括腔体1,腔体1上设置有气流入口1.3和气流出口1.4,其特征在于,腔体1包括内腔室1.1和外腔室1.2,内腔室1.1和外腔室1.2通过通气通道1.6相连通,内腔室1.1内设置有第一净化组件和气流导向部5,外腔室1.2内设置有第二净化组件,第二净化组件为过滤膜6,过滤膜6沿外腔室1.2的内侧壁周向设置,过滤膜6的的各侧边均与外腔室1.2的内侧壁密封连接;第一净化组件包括电离发生部2件和吸附部件3,内腔室1.1与气流入口1.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部4,电离发生部件设置在固定部4上且与正极1.5相连接,吸附部件3设置在内腔室1.1的内部且与负极相连接,吸附部件3与气流在内腔室1.1内的运动方向平行设置,气流导向部5设置在吸附部件3的底部,与气流运动方向相垂直将气流引导至通气通道1.6中。

具体的,净化腔设置在净化器或净化设备内部,或者在净化腔的外部设置有一个外壳,净化腔设置在外壳内部,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腔体1 上的气流入口1.3和外壳上的进气口相连通,腔体1上的气流出口1.4和外壳上的出气口相连通,气流入口1.3位于腔体1的顶部,气流出口1.4位于腔体 1的下端侧壁上,气流导向部5设置在内腔室1.1的底部,空气由气流入口1.3 进入到内腔体1中,内腔体1内的第一净化组件对空气进行电离吸附,经过第一净化组件净化后的气流在气流导向部5的作用下流向外腔室1.2内,外腔室 1.2内的第二净化组件对空气进行过滤,最后通过气流出口1.4流出。

本实施例中,腔体1包括内腔室1.1和外腔室1.2,内腔室1.1和外腔室 1.2之间设置有通气通道1.6,通气通道1.6可以是设置在内腔室1.1和外腔室1.2之间的由隔板形成的通道,也可以是在内腔室1.1的侧壁设置有通气开口,气流在内腔室1.1内沿平行于内腔室1.1侧部的方向运动,气流在通气通道1.6中沿垂直于内腔室1.1侧壁的方向运动,也就是气流从内腔室1.1到通气通道1.6的弯折角为90°,此处所称90°并非必须严格的90°,允许存在一定的角度变化,只要能使气流朝向发生大致90°的偏转即可,气流运动方向的改变通过气流导向部5完成。内腔室1.1内设置第一净化组件,第一净化组件包括电离发生部2件和吸附部件3,电离发生部2件为电离丝2.1,吸附部件3为吸附圆管3.1,电离丝2.1与电源正极1.5相连,吸附圆管3.1与电源负极相连,在内腔室1.1与气流入口1.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部4,电离丝2.1固定在固定部4上与正极1.5相连接,电离丝2.1与通过气流入口1.3 进入到内腔室1.1内的气流运动方向垂直,正极1.5柱可设置在固定部4上,也可以设置在内腔体1的内侧壁上,优选的,电离丝2.1沿内腔室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电离丝2.1之间通过导电连杆2.2相连接,导电连杆 2.2均与正极1.5珠相连接,电离丝2.1为直径很小的金属丝,接通高压电后可电离周围的空气,使空气中的尘埃等杂质带电。经气流入口1.3进入到内腔室1.1的空气,流过电离丝2.1而被电离,使空气中夹带的杂质带电;吸附圆管3.1沿内腔室1.1的长度方向设置,即与气流运动方向平行,吸附圆管3.1 的两端均密封,各吸附圆管3.1之间形成供空气流动的流动间隙,吸附圆管 3.1与负极相连接,流入至流动间隙的电离空气经过吸附圆管3.1的吸附后流出,空气中的杂质会被吸附圆管3.1所吸附,吸附圆管3.1在气流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长度,即使气流速度较快也能保证电离空气中的杂质被充分吸附,同时由于吸附圆管3.1的吸附面积大,比吸附板的吸附效果更佳的明显。第二净化组件为过滤膜6,过滤膜6沿外腔室1.2的内侧壁周向设置,比如外腔室1.2 为圆柱形,过滤膜6也为圆柱状,且过滤膜6的各侧边均与外腔室1.2的内侧壁密封连接,如此保证所有的空气均经过过滤膜6后才从气流出口1.4输出。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电源,可以为车载12V电源,也可以为点烟器电源,或者内置于净化装置内的电池,输出电压可由变压装置升压为多种电压,净化腔根据不同部件的电压需求接通相应的电压。净化腔的壳体上可设置多个正极 1.5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用于连接电源和净化腔内的电离部件和吸附部件3,不同的接线端可接不同电压,以满足不同部件的不同电压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净化腔,腔体1包括内腔室1.1和外腔室 1.2,内腔室1.1和外腔室1.2通过通气通道1.6相连通,内腔室1.1内设置有第一净化组件和气流导向部5,外腔室1.2内设置有第二净化组件,空气由气流入口1.3进入到内腔体1中,内腔体1内的第一净化组件对空气进行电离吸附,吸附部件3在气流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长度,即使气流速度较快也能保证电离空气中的杂质被充分吸附,经过第一净化组件净化后的气流在气流导向部 5的作用下流向外腔室1.2内,外腔室1.2内的第二净化组件对空气进行过滤,最后通过气流出口1.4流出,如此通过第一净化组件的电离过滤和第二净化组件的过滤膜6过滤,提升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部4包括固定架4.1,固定架4.1沿内腔室1.1 内侧壁周向设置,固定架4.1上设置有环形的卡槽,卡槽沿固定架4.1周向设置,在卡槽上设置有多个供电离发生部2嵌入的开口槽,电离发生部2包括多个尺寸不同的圆环形电离丝2.1,电离丝2.1之间通过多个导电连杆2.2相连接,且在最外侧的电离丝2.1上设置有多个卡扣部2.3,卡扣部2.3可卡入开口槽以将电离发生部2进行固定;连接杆将多个电离丝2.1连接成由内向外的多个环形电离部,各环形电离部均与气流入口1.3的轴线相垂直;固定架4.1 的形状与内腔室1.1的截面形状相一致,在固定架4.1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卡槽,环形的卡槽可设置有多个,多个环形的卡槽设置在固定架4.1 的不同高度,在卡槽上设置有多个开口槽,在开口槽内可设置有正极1.5柱,电离发生部2件包括多个尺寸不同的圆环形的电离丝2.1,各电离丝2.1之间通过多个导电连杆2.2相连接,各电离丝2.1可位于同一水平面,也可以沿气流运动方向交错设置,从而增加电离效果,导电连杆2.2延伸设置成卡扣部 2.3,卡扣部2.3卡入开口槽中可将电离丝2.1进行固定,且此时导电连杆2.2 和正极1.5珠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吸附部件3包括多个吸附圆管3.1,吸附圆管3.1 的两端均密封,吸附圆管3.1之间通过导电柱3.2相连接,导电柱3.2固定在内腔室1.1的侧壁且与负极相连接,吸附圆管3.1均与环形电离部相垂直,且从内腔室1.1的中心向边部的方向上,吸附圆管的长度逐渐增大;导电柱3.2 和内腔室1.1的侧壁之间可卡接、抵接,导电柱3.2与负极柱相连接,各吸附圆管3.1之间形成供空气流动的流动间隙,流入至流动间隙的电离空气经过吸附圆管3.1的吸附后流出,空气中的杂质会被吸附圆管3.1所吸附,吸附圆管 3.1在气流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长度,即使气流速度较快也能保证电离空气中的杂质被充分吸附,同时位于中间位置的吸附圆管的长度较小,从内腔室1.1 的中心向边部的方向上,吸附圆管的长度逐渐增加,如此和气流导向部5相配合,增加吸附圆管3.1的吸附效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流导向部包括弧形导向板5.1和圆环板5.2,弧形导向板5.1的上端固定在通气通道1.6的下方,圆环板5.2有两个,两个圆环板5.2均通过转轴5.3固定在弧形导向板5.1的下方,圆环板5.2可绕转轴5.3打开或关闭;弧形导向板5.1对气流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将气流引导至通气通道1.6中,圆环板5.2位于内腔室1.1底部边侧,用于承接从吸附圆管 3.1上掉落的杂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流出口1.4设置在外腔室1.2的侧壁上,气流出口1.4的进入端位于过滤膜6和外腔室1.2形成的密封间隙内,如此使得通过通气通道1.6输出的空气均通过过滤膜6过滤后,才从气流出口1.4输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室内净化器,室内净化器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在净化器的内部设置有上述的净化腔,进气口与净化腔的气流入口 1.3相连通,出气口和净化腔的气流出口1.4相连通。

由于上述的净化腔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净化腔的室内净化器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