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式蓄热砖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3431发布日期:2018-10-12 22:18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式蓄热砖体结构,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供热需求不断增加,传统供热技术对环境污染严重,运行成本高,不能实时有效进行“削峰填谷”目前,电热储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不同结构类型电热储能装置,其储热量和换热功率取决于蓄热体容量、电热储能砖体结构等。市面上储能产品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缺陷,结构松散,蓄热量较小,设备容积较大。现有电热储能砖体吸收和释放热量不均匀,换热效率低,设备精准差,不能实时有效调节送风量释放和吸收热量不均匀导致电加热元件周围温度过高,烧毁器件,增加元件成本元件烧毁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加大供热成本等。

现有的蓄热砖在垛体结构上,采用加热装置铺设在通风通道中,这种结构使加热装置在高温的情况下被热空气持续对流过其表面,加热丝容易氧化,导致其寿命降低,在加热丝通电加热时同步放热的情况下,电热丝表面温度被流动空气带走,这样蓄热体就无法达到设计蓄热量。例如,现有专利CN 205156343公开的电热储能砖体结构,相邻上下砖体所形成的矩形凹槽既做加热丝的布置通道,也做通风换热的通道。同时,在蓄热砖垛体结构上,采用每块砖均有温度传感器放置孔洞,这种结构存在孔洞面积占比增加,使蓄热砖体体积增大,降低蓄热砖强度,减少蓄热砖实体占比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蓄热砖存在的垛体结构松散,通风管道与加热部件布置位置相同,容易导致,加热部件氧化使用寿命降低的技术问题,以及加热丝加热同步蓄热体放热蓄热效果差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式蓄热砖体结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加热式蓄热砖体结构,包括砖体,砖体的承载面I1上设有凹槽I12;所述砖体的承载面II2上设有凹槽II22;所述承载面I1与承载面II2平行;所述凹槽I12在承载面II2上的投影与所述凹槽II22垂直;连通所在承载面的两个平行侧面的所述凹槽I12和所述凹槽II22可在砖体码垛过程中形成两个空间上垂直且不相互连通的腔体。

优选地,所述承载面与凹槽平行的边缘处设有边槽。

更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砖体的所述边槽组成一个凹槽。

优选地,所述腔体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梯形、多边形或圆角矩形。

更优选地,不同承载面上的凹槽不同。

更优选地,承载面I1上的凹槽I12组成的腔体截面为圆形;承载面II2上的凹槽II22组成的腔体截面为六边形。

优选地,在承载面的连接面上交错设有是上下层砖体配合连接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六边形腔体的截面积与所在侧面蓄热砖体的截面积比例为1∶5-11。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任一所述电加热式蓄热砖体结构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是由多个蓄热砖体按层组合而成,相同水平面的砖体并排设置且相同的凹槽连接成贯通组合体的腔体,垂直相邻的砖体通过连接面上交错设置的凸起结构对扣形成凹凸配合连接;同一垂直面上下层的砖体交错设置;承载面I1上的凹槽I12形成的腔体I3与承载面II22形成的腔体II4相互垂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砖体的上下表面设置了在空间位置相互垂直的凹槽,从而使砖体在码垛过程中形成在空间上相互垂直的圆形空洞和六边形空洞,并且二者互不连通。由此,可使通风管道与加热部件相互分开,能够有效避免二者处于同一位置所造成的易使加热部件氧化和蓄热效果不佳,降低其使用寿命的问题。

温度传感器装配孔洞单独开设使蓄热砖体结构紧凑。合适面积比例的六边形孔洞和圆形孔洞使得砖体的蓄热、换热均匀。电加热式蓄热砖体六边形孔洞的截面积与整个矩形蓄热砖体的截面积比例为1∶(5-11),比例可调。

蓄热砖体组成的垛体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上下层间砖块前后左右均交错布置,通过砖块表面凸台互相咬合限制了上下砖块间前后左右相对位移,最终上下层间的互相咬合使得每一层都构成一个稳定的砖层结构。采用六种规格砖构成的蓄热砖体为规整的长方体,对电蓄热设备整体结构的适应性更强。圆形孔洞与六边形孔洞交错分离布置,可以实现加热与换热同时进行,并延长加热装置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蓄热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蓄热砖后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槽I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槽II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蓄热砖组合体的凹槽I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蓄热砖组合体的凹槽II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蓄热砖组合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载面I;11,连接面I;12,凹槽I;13,边槽I;14,凸起I;2,承载面II;21,连接面II;22,凹槽II;23,边槽II;24,凸起II;3,腔体I;4,腔体II。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所用材料、方法和仪器,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材料、方法和仪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

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介质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是具体情况理解上书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组”、“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以下详细说明不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蓄热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蓄热砖后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槽I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槽II侧面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和图3可知,该砖体的整体结构为立方体型,在立方体的上表面为承载面I1,在承载面I1上设有一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I12,且凹槽I12位于承载面I1的中间并连通承载面I1的两个相对的平行侧面。在凹槽I12的两侧为连接面I11,在连接面I11上交错排列设有多组凸起I14,以便于与上层的砖体对扣形成凹凸配合连接。同时,在承载面I1的两侧各设有一个与凹槽I12直径相同且与凹槽I12平行的边槽I13,以便于与同一水平面上相邻砖体上的边槽组合形成凹槽。从图2和图4可知,在砖体另一侧(即下表面)上设有与上表面基本一致的结构。区别主要在于:凹槽II22的设置方向与凹槽I12的方向垂直。同时,凹槽II2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而边槽II23的截面形状为半个梯形。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蓄热砖组合体的凹槽I侧面的结构示意图。从图5中可知,该组合体由12层蓄热砖体组成。上下相邻的两层砖体交错设置,通过凸起结构对扣连接,上层砖体的凹槽与下层砖体相邻的两个边槽组成的凹槽能形成腔体I3。同时,上层砖体相邻的边槽组合形成凹槽结构与底部的凹槽同样组合形成相同的腔体I3。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蓄热砖组合体的凹槽II侧面的结构示意图。从图6可知,该组合体形成凹槽II结构与图5中的结构类似。不同的是凹槽的形态梯形,组合形成的腔体II4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蓄热砖组合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7可知,该组合体为立方体型。其中,双数层八个顶角为四分之一块砖体,立方体的双数层边缘为二分之一块砖体,立方体其余部位为整块砖体。同时,组合体所形成的腔体I3和腔体II4分别在空间上呈相互垂直且彼此互不连通的状态。在使用时,将加热部件和通风管道分别设在不同的腔体中,从而实现加热部件与通风通道的分离,延长加热部件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腔体截面为六边形孔的侧面上,六边形的面积与整个矩形蓄热砖体的截面积之比为1∶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该参数的范围,该参数在1∶5- 11。温度传感器装配孔洞单独开设使蓄热砖体结构紧凑。合适面积比例的六边形孔洞和圆形孔洞使得砖体的蓄热、换热均匀。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的实施方式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