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1953发布日期:2018-06-30 10:4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器件体积逐渐减小,发热量逐渐升高,元器件的温升成为空调可靠性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通风不良、散热环境差和外环温度高的情况下,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够及时散出去,就会导致热量不断累积,造成元器件温度不断上升。目前空调室外机的散热器部件几乎全部放在换热器内侧,外界低温空气要经过换热器后才能与散热器接触进而带走散热器上的热量,但此时与散热器接触的空气由于经过换热器则进行了一次升温,导致散热器散热效果差,致使二极管、IGBT、整流桥和IPM等元器件温度过高,使的空调室外机频繁出现死机或无法正常开机的现象,影响到空调室外机的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将散热器部件放置在换热器的外侧,以此来降低元器件的温度,但现有的空调室外机通常将散热器部分设置在靠近换热器的位置,从而影响流过散热器的风量和风速,造成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器盒的散热效果的空调室外机。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换热器和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一侧的电器盒,所述电器盒上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换热器包括直部和与所述直部相连的第一弯部,所述第一弯部由所述直部在靠近所述电器盒的一侧向前弯折或弯曲形成,所述第一弯部位于所述直部与所述散热结构之间,在竖向上,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换热器的顶部边缘之间具有第一预定距离L1;和/或,在横向上,所述第一弯部的前端与所述散热结构之间具有第二预定距离L2。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的高度为H,所述第一预定距离L1的范围为,和/或,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前面板和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第二预定距离L2的范围为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背板,在横向上,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背板之间具有第三预定距离L3。优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前面板,所述背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第三预定距离L3的范围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弯部与所述直部之间呈角度θ设置,90°≤θ≤140°。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内腔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电器盒安装于所述隔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散热结构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内。优选地,所述隔板沿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后侧向前侧的方向向靠近所述换热器的方向倾斜。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侧板,所述隔板与所述侧板之间呈角度α设置,α的范围为0≤α≤45°。优选地,所述隔板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弯部的前端面相配合。优选地,所述配合部由所述隔板弯折或弯曲形成。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将散热结构设置在换热器的外侧,从而使得未与换热器换热的气流流经散热结构并带走热量,另外,将散热结构与换热器的顶部边缘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将第一弯部的最前端与散热结构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保证气流的通畅性,进而提高流经散热结构的气流的流量和流速,提高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除去顶盖后的俯视图;图2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除去背板的后视图。图中,1、外壳;11、前面板;12、背板;13、右侧板;2、换热器;21、直部;22、第一弯部;23、第二弯部;3、散热结构;4、隔板;41、第一倾斜段;42、第二倾斜段;43、直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针对现有空调室外机存在的即使将散热器部分设置在换热器的外侧、散热效果仍然不佳的问题,申请人对散热结构按如下仿真样本进行了模拟仿真。表1仿真样本数据T(℃)V(m/s)系统温度y(℃)47.52.172.777432.168.277522.177.77747.51.276.92647.5370.847431.272.426521.281.42543366.34752375.347对上述九组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建立回归方程:y=0.99996*T+1.3695*V2-9.129*V+38.41对进口空气速度和进口空气温度影响散热结构散热效果比重分析得到,进口温度占据60%,进口速度占据40%,由此可知,进口空气速度在散热效果所占比重也是很大的,而现有的结构中只是通过改变散热结构的设置位置来改变了进口空气温度,并没有对进口空气速度进行相应改进,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如图1所示,其包括外壳1、换热器2和位于换热器2的一侧(例如图1中右侧)的电器盒(图中未示出),外壳1包括前面板11、背板12和右侧板13,电器盒上设置有散热结构3,用于对电器盒中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容易理解的是,外壳1可以是不完全封闭的结构,即其可以在某一侧为敞开结构。其中,换热器2包括直部21和与直部21相连的第一弯部22,直部21与外壳1的前面板11相平行,第一弯部22由直部21在靠近电器盒的一侧向前弯折或弯曲形成,优选地,直部21上与第一弯部22相反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弯部23,第二弯部23由直部21在远离电器盒的一侧向前弯折或弯曲形成,如此,第一弯部22、第二弯部23和直部21的横截面大致呈C形结构。C形结构内设置有风机,散热结构3设置在换热器2的外侧,即,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弯部22位于直部21与散热结构3之间,如此,在风机运行时,未与换热器2换热的气流流经散热结构3并带走热量,从而保证散热结构3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横向上,第一弯部22的前端与散热结构3之间具有第二预定距离L2,即,散热结构3相较于第一弯部22的前端靠后设置,使得散热结构3与第一弯部22的前端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气流流经散热结构3时的流速不会降低,保证气流流动的通畅性。散热结构3与背板12之间具有第三预定距离L3,即,散热结构3与背板12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从而为进风路径提供一定的空间,以保证气流流经散热结构3的流速。如图2所示,在竖向上,散热结构3与换热器2的顶部边缘之间具有第一预定距离L1,即,散热结构3低于换热器2的顶部设置,使得散热结构3的上方有一定的空间,避免散热结构3因过于远离风机而造成流经其的流速过低的问题。其中,第一预定距离L1的距离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散热结构3位置过低,使得换热器2与空调室外机内的压缩机发生干涉,过小则会使得散热结构3距离风机较远,影响流过其的气流的流速,优选地,如图2所示,换热器2的高度为H,第一预定范围L1的范围为,第二预定距离L2的距离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使得散热结构3与风机的距离较远,过小会使得散热结构3距离第一弯部22的前端距离过近,均会影响流过散热结构3的气流的流速,优选地,如图1所示,背板12与前面板11之间的距离为A,第二预定距离L2的范围为第三预定距离L3的距离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小会影响进风的通畅性,过大则会使得散热结构3距离第一弯部22的前端过近,从而影响流过散热结构3的气流的流速,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三预定距离L3的范围为,进一步地,第一弯部22与直部21之间呈角度θ设置,角度θ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第一弯部22与散热结构3距离过近而影响气流的通畅性,过小则会影响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优选地,角度θ的范围为,90°≤θ≤140°。实验验证:分别改变散热结构3在横向和竖向上的位置并检测流经散热结构3的风速,如下表所示:L1L2L3风速(m/s)H/182A/5A/202.73H/62A/5A/202.36H/32A/5A/202.285H/122A/5A/202.1H/22A/5A/202.06H/185A/12A/302.45H/18A/3A/102H/18A/4A/51.7由上表可知,当第一预定距离L1、第二预定距离L2以及第三预定距离L3在前述的范围内时能够获得较大的气流流速,而当其中的某一距离在前述的范围之外时,则气流流速会有显著降低。进一步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隔板4,隔板4将外壳1的内腔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换热器2和风机均设置在第一腔室中,电器盒和压缩机设置在第二腔室中,电器盒安装于隔板4上,散热结构3伸入到第一腔室内。优选地,隔板4沿外壳的后侧向前侧的方向向靠近换热器2的方向倾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隔板4包括第一倾斜段41、第二倾斜段42和直段43,第一倾斜段41的一端抵靠在背板12上,另一端连接第二倾斜段42的一端,第二倾斜段42的另一端连接直段43。其中,电器盒安装于第一倾斜段41上,优选地,第一倾斜段41与外壳1的侧板(图1中为右侧板13)之间呈角度α设置,角度α的范围为0≤α≤45°,如此,能够保证流经散热结构3的气流流速。第二倾斜段42由第一倾斜段41的端部向靠近换热器2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倾斜段42的部分结构与第一弯部22的前端面相配合,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其与第一弯部22的前端面相贴合,如此,通过第二倾斜段42作为配合部将第一弯部22的两侧空间相互隔离,保证气流能够依次流经散热结构3和第一弯部22,即,若不将第一弯部22两侧的空间隔离,则在第一弯部22的前端与前面板11之间有一定的空间,由于第一弯部22处的阻力较大,气流会直接由第一弯部22与前面板11之间的空间流入换热器2的内侧(即出风侧),一方面影响散热结构3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进一步地,第二倾斜段42边缘与第一弯部22的内侧(即出风侧)边缘平齐,直段43与第二倾斜段42的内侧边缘连接,直段43与前面板11相互垂直设置。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将散热结构3设置在换热器2的外侧,从而使得未与换热器2换热的气流流经散热结构3并带走热量,另外,将散热结构3与换热器2的顶部边缘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将第一弯部22的最前端与散热结构3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保证气流的通畅性,进而提高流经散热结构3的气流的流量和流速,提高散热结构3的散热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