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智能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7209发布日期:2018-09-04 21:43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的壁挂式智能取暖器。



背景技术:

这里所述的取暖器,主要指暖风机,暖风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取暖的设备,其相对于空调,具有价格便宜、取暖快捷、便于移动的优点。目前,暖风机一般包括发热单元和送风单元,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加热器件将吸入的空气加热后送出而提高室内的温度。但是,在热风传输过程中,容易造成外壳上的出风格栅老化,同时,暖风机与空调在使用过程中,都容易造成室内的空气干燥,如果通宵使用,会使得人们感到皮肤干燥等不适,为了解决这一空气干燥的问题,人们往往需配置加湿设备一起使用。并且,现有的暖风机只能在固定位置使用,取暖范围有限,只适用于单人使用,且出风格栅及进风格栅长期裸露在外侧,内部容易进灰,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暖风机取暖范围有限、内部容易进灰的问题,提出一种可通过滑动增大取暖范围且具有防尘机构的壁挂式智能取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壁挂式智能取暖器,至少包括机壳、设于机壳内的发热体和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纵向设置并通过一风扇电机驱动,所述机壳前侧为出风面板,后侧为进风面板,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进风面板上设有进风口,还包括至少一个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的底座水平固定在墙面上,直线模组的滑块与机壳后侧固定,且滑块通过一直线模组电机驱动;位于直线模组一端的墙面上还设有一防尘壳,所述防尘壳的内腔尺寸与机壳的外壁尺寸相匹配,防尘壳的开口朝向机壳一侧,机壳可通过直线模组移动至防尘壳内。

作为优选,所述直线模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直线模组上下对称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的上端设有一储水槽;所述发热体的主体由若干ptc发热片连接而成,发热体的上端为一发热圈,发热体的主体位于出风面板与贯流风扇之间,发热体的发热圈位于储水槽内;所述机壳内还设有一水泵,所述出风面板的出风口上设有若干出风格栅管,所述进风面板的进风口上设有若干进风格栅管;所述进风格栅管的上端通过水管与储水槽内部连通,进风格栅管的下端通过水管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风格栅管的上端通过水管与储水槽内部连通,出风格栅管的下端通过水管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储水槽内还设有一加湿叶轮,所述加湿叶轮位于发热圈内侧,加湿叶轮下端通过一贯穿储水槽底板的转轴与贯流风扇连接,所述转轴与储水槽底板之间为转动密封配合,所述加湿叶轮、转轴及贯流风扇的转动轴线均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加湿叶轮的上部为一圆形挡板,下部位于圆形挡板中心位置处设有一连接轴,围绕连接轴周向环设有若干叶片。

作为优选,所述圆形挡板位于储水槽上侧开口对应的下方,且圆形挡板大于储水槽的上侧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储水槽的底板上围绕转轴设有防水凸缘,所述加湿叶轮下侧设有防水凸缘的容置凹槽,防水凸缘的上段位于加湿叶轮下侧的容置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凸缘与转轴之间设有密封圈。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设置有直线模组,通过滑动取暖器增加取暖范围,可用于多人使用;2、设置有防尘结构,能在取暖器不使用时,实现防尘功能,增加设备使用寿命;3、自带加湿器功能,解决长时间使用取暖器会造成空气干燥的问题;4、出风格栅管内,加入水冷系统,减轻出风格栅老化;5、将取暖器的加热模块用于加湿器模块的水汽蒸发,实现一物两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使用状态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机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机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贯流风扇与加湿叶轮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发热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加湿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加湿叶轮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1:机壳;2:发热体;201:ptc发热片;202:发热圈;3:贯流风扇;4:风扇电机;5:出风面板;501:出风格栅管;6:进风面板;601:进风格栅管;7:储水槽;701:防水凸缘;8:水泵;9:加湿叶轮;901:圆形挡板;902:叶片;903:连接轴;904:容置凹槽;10:转轴;11:水管;12:直线模组;13:滑块;14:直线模组电机;15:防尘壳;16:墙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壁挂式智能取暖器,参见图1至图11,至少包括一个机壳1、两个直线模组12及一个防尘壳15,所述机壳1内至少设有发热体2和贯流风扇3,所述贯流风扇3纵向设置并通过一风扇电机4驱动,所述发热体2和风扇电机4均通过外部电源供电。所述机壳1成立式柱状,机壳1前侧为出风面板5,后侧为进风面板6,出风面板5上设有出风口,进风面板6上设有进风口。两个直线模组12均水平设置,且两者上下对称平行设置,所述直线模组12的底座均固定在墙面16上,直线模组12的滑块13均与机壳1后侧固定,每个直线模组12上的滑块13各通过一直线模组电机14驱动,且两个直线模组12上的滑块13同步移动,所述直线模组电机14均通过外部控制器供电及控制;位于直线模组12一端的墙面16上还设有一防尘壳15,所述防尘壳15的内腔尺寸与机壳1的外壁尺寸相匹配,防尘壳15的开口朝向机壳1一侧,机壳1可通过直线模组12移动至防尘壳15内,如图1至图3所示。当取暖器加热工作时,直线模组电机14驱动直线模组12上的滑块13移动,进而驱动机壳1在防尘壳15外侧作往复移动;当取暖器不工作时,直线模组电机14驱动滑块13将机壳1送至防尘壳15内,从而起到防尘效果。

所述机壳1的上端设有一储水槽7,储水槽7的开口位于机壳1的上底板,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发热体2的主体由若干ptc发热片201连接而成,发热体2的上端为一发热圈202,如图7、图8所示,发热圈202与ptc发热片201同时工作制热。发热体2的主体位于出风面板5与贯流风扇3之间,ptc发热片201工作制热,贯流风扇3工作将热量从出风面板5的出风口吹出,实现人们取暖的效果。发热体2的发热圈202位于储水槽7内,当储水槽7内注水,发热圈202能够辅助储水槽7内的水分蒸发,实现加湿空气的效果。所述机壳1内还设有一水泵8,所述水泵8也通过外部电源供电,所述出风面板5的出风口上设有若干出风格栅管501,所述进风面板6的进风口上设有若干进风格栅管601;所述进风格栅管601的上端通过水管11与储水槽7内部连通,进风格栅管601的下端通过水管11与水泵8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风格栅管501的上端通过水管11与储水槽7内部连通,出风格栅管501的下端通过水管11与水泵8的出水口连接。水泵8工作时,能将储水槽7内的部分水抽出,流经进风格栅管601、水泵8及出风格栅管501,最后回到储水槽7中,以此循环。在水流动过程中,通过热传递,能够降低出风口上被暖风吹热的出风格栅管501的温度,从而起到减轻出风格栅管501老化的效果,同时,流经出风格栅管501的水的温度会升高,升温的水流回至储水槽7后,更有利于蒸发加湿。在这里,防老化和加湿之间起到了互利互补的促进效果。

所述储水槽7内还设有一加湿叶轮9,所述加湿叶轮9位于发热圈202内侧,加湿叶轮9的上部为一圆形挡板901,下部位于圆形挡板901中心位置处设有一连接轴903,围绕连接轴903周向环设有若干叶片902,加湿叶轮9的连接轴903下端通过一贯穿储水槽7底板的转轴10与贯流风扇3连接,如图6、图7所示,所述转轴10与储水槽7底板之间为转动密封配合,所述加湿叶轮9、转轴10及贯流风扇3的转动轴线均重合。风扇电机4带动贯流风扇3旋转时,同时能够带动加湿叶轮9在储水槽7内旋转,起到一物多用的效果,旋转的加湿叶轮9能够通过其下侧的叶片902将储水槽7内的水甩至贯流风扇3外围的发热圈202上,加快水分蒸发,起到更好地加湿效果。所述圆形挡板901位于储水槽7上侧开口对应的下方,且圆形挡板901大于储水槽7的上侧开口,能够防止叶片902将水从储水槽7开口处甩出。

所述储水槽7的底板上围绕转轴10设有防水凸缘701,所述加湿叶轮9下侧设有防水凸缘701的容置凹槽904,防水凸缘701的上段位于加湿叶轮9下侧的容置凹槽904内,如图10、图11所示,且防水凸缘701上端高于储水槽7内的水平面,能够有效防止储水槽7内的水渗漏至贯流风扇3侧,同时,所述防水凸缘701与转轴10之间设有密封圈。

使用时,先启动直线模组电机14,将机壳1从防尘壳15内移出,往储水槽7内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发热体2、风扇电机4及水泵8同时通电工作,发热体2上的ptc发热片201和发热圈202工作制热,风扇电机4驱动贯流风扇3和加湿叶轮9旋转,贯流风扇3外围产生的风将ptc发热片201上的热量从出风面板5的出风口处吹出,实现人们取暖的效果。但是,出风面板5出风口上出风格栅管501的温度会因此升高。水泵8将储水槽7内的部分水抽出,流经进风格栅管601、水泵8及出风格栅管501,最后回到储水槽7中,利用水冷原理,冷却出风格栅管501的温度,减轻出风格栅管501的老化,同时提高流回至储水槽7内的水的温度,利于水的蒸发、加湿效果。旋转的加湿叶轮9将储水槽7内的甩至外围正在制热的发热圈202上,加速水的蒸发,起到更好的加湿效果。再通过直线模组电机14驱动直线模组12上的滑块13移动,进而驱动机壳1在防尘壳15外侧作往复移动,增加取暖范围,便于多人使用。使用结束后,发热体2、风扇电机4及水泵8断电停止工作,直线模组12将机壳1送回至防尘壳15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