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试管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2150发布日期:2018-09-29 00:1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试管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试管,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用作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试管分普通试管、具支试管、离心试管等多种。试管在使用后需要对其清洗,清洗后需对其烘干。然而市面上的试管烘干设备不能对试管进行充分的烘干,而且不可以从上方及侧面同时对试管烘干,使得烘干的不全面且不彻底,操作繁琐,烘干效果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型的试管烘干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试管烘干设备,包括框体装置、收容于框体装置内部的第一加热装置、移动框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上的第二加热装置、电机装置,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密封块、设置于所述框体下方的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下方的底板,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内腔的左右表面上,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包括散热框、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的第一加热棒,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包括分散框、设置于所述分散框下方的若干第一定位杆、若干分散板、收容于所述分散框内的过滤网、若干第二加热棒、设置于所述分散框上方的握持架、管道、设置于所述管道上的风机、阀门、设置于所述风机上的支架,所述移动框装置包括移动框、设置于所述移动框左右两侧的若干第一弹簧,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上方的旋转板、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方的第二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上的光滑块、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左侧的限定杆、设置于所述限定杆右侧的第二弹簧、移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右侧的第三弹簧、设置于所述移动杆右侧的定位框。

所述框体为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框为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散热框与所述框体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分散框为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分散框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分散框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左右两侧的若干第四通孔,所述分散框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框体的上端,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上端与所述分散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侧面顶靠在所述框体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分散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分散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握持架的两端与所述分散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分散框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挡住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分散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上端与所述风机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分散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框为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移动框的下端顶靠在所述框体内腔的底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内腔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密封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旋转板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且与所述移动框滑动接触,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旋转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上设置有第五通孔。

所述光滑块收容于所述第五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限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左端与所述限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贯穿所述光滑块的左右表面且与所述光滑块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杆的右端与所述定位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定位框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新型的试管烘干设备能对试管进行充分的烘干,使得烘干的效果好,而且可以从上方及侧面同时对试管烘干,使得烘干的全面且彻底,且烘干效率高,烘干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的试管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新型的试管烘干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新型的试管烘干设备包括框体装置1、收容于框体装置1内部的第一加热装置2、移动框装置4、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1上的第二加热装置3、电机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1包括框体11、设置于所述框体11上的密封块12、设置于所述框体11下方的支撑杆13、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3下方的底板14。所述框体11为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11的上端设置有开口使得所述框体11的纵截面为凹字形,所述框体1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为方孔且贯穿所述框体11的内外表面。所述密封块12为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密封块1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内且与所述框体11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块12由密封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杆13为竖直杆,所述支撑杆13的上端与所述框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3对所述框体11起支撑作用。所述底板14为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杆1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4对所述支撑杆13起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加热装置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11内腔的左右表面上,所述第一加热装置2包括散热框21、收容于所述散热框21内的第一加热棒22。所述散热框21为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散热框21与所述框体1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11对所述散热框21起支撑作用,所述散热框21由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传导热量。所述第一加热棒22与所述框体11内腔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11对所述第一加热棒22起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加热棒22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第一加热棒22上设置有开关(未图示),该开关设置于所述框体11的外表面上,且通过电线贯穿所述框体11的内外表面实现与所述第一加热棒22的电性连接,进而方便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棒22的开闭。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包括分散框31、设置于所述分散框31下方的若干第一定位杆32、若干分散板33、收容于所述分散框31内的过滤网36、若干第二加热棒34、设置于所述分散框31上方的握持架35、管道37、设置于所述管道37上的风机38、阀门39、设置于所述风机38上的支架30。所述分散框31为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分散框3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11,所述第二通孔311为圆孔且贯穿所述分散框31的内外表面,所述分散框3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312、位于所述第三通孔312左右两侧的若干第四通孔313,所述第三通孔312、所述第四通孔313均为方孔且贯穿所述分散框31的内外表面,所述分散框31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框体11的上端。所述第一定位杆32为竖直杆,所述第一定位杆3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分散框31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定位杆32的上端与所述分散框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32的侧面顶靠在所述框体11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一定位杆32对所述分散框31起定位作用。所述分散板33为斜板,所述分散板33设置有两个,所述分散板33的上表面与所述分散框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散板33处于所述第三通孔312的左右两侧,且处于左右两侧的第四通孔313之间。所述第二加热棒34与所述分散框31内腔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热棒34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加热棒34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第二加热棒34上设置有开关(未图示),该开关设置于所述分散框31的外表面上,且通过电线贯穿所述分散框31的内外表面实现与所述第二加热棒34的电性连接,进而方便控制所述第二加热棒34的开闭。所述握持架35为弯折状,所述握持架35的两端与所述分散框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架35方便使用者的握持。所述过滤网36为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过滤网36的上表面与所述分散框3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36上设置有若干滤孔,所述过滤网36起过滤作用,所述过滤网36挡住所述第二通孔311。所述管道37为空心状,所述管道37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311且与所述分散框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311使得所述管道37的内部与所述分散框3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风机38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风机38上设置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开闭,所述风机38与所述管道37连接。所述阀门39可以控制所述管道37内空气的流量。所述支架30为弯折状,所述支架30的上端与所述风机38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0的下端与所述分散框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散框31对所述支架30起支撑作用,所述支架30对所述风机38起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框装置4包括移动框41、设置于所述移动框41左右两侧的若干第一弹簧42。所述移动框41为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移动框41的下端顶靠在所述框体11内腔的底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框41可以在所述框体11内左右移动。所述第一弹簧42为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簧42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弹簧42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框4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2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11内腔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11对所述第一弹簧42起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弹簧42对所述移动框41起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5包括电机51、设置于所述电机51上的转轴52、设置于所述转轴52上方的旋转板53、设置于所述旋转板53上方的第二定位杆54、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54上的光滑块55、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54左侧的限定杆56、设置于所述限定杆56右侧的第二弹簧57、移动杆58、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54右侧的第三弹簧50、设置于所述移动杆58右侧的定位框59。所述电机5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电机51上设置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开闭,所述电机51与所述底板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4对所述电机51起支撑作用。所述转轴52为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转轴52的下端与所述电机51连接,所述转轴52贯穿所述密封块1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密封块12使得所述转轴52在其上稳定的旋转,所述电机51可以带动所述转轴52旋转,且所述电机51为伺服电机,使得所述电机51可以不断的改变所述转轴52的转速。所述旋转板53为圆柱体,所述旋转板53收容于所述移动框41内且与所述移动框41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旋转板53可以在所述移动框41内旋转,所述转轴52的上端与所述旋转板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2可以带动所述旋转板53旋转,所述转轴52与所述旋转板53偏心。所述第二定位杆54为竖直杆,所述第二定位杆54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53可以带动所述第二定位杆54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杆54上设置有第五通孔541,所述第五通孔541为方孔且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杆54的左右表面。所述光滑块55为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光滑块55收容于所述第五通孔541内且与所述第二定位杆54固定连接,所述光滑块55由光滑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减小摩擦力。所述限定杆56为竖直杆。所述第二弹簧57为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弹簧57的左端与所述限定杆5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7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5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54对所述第二弹簧57起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弹簧57对所述限定杆56起支撑作用。所述移动杆58为水平杆,所述移动杆58的左端与所述限定杆56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58的贯穿所述光滑块55的左右表面且与所述光滑块55滑动接触,所述光滑块55使得所述移动杆58在其上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定位框59为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移动杆58的右端与所述定位框59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59可供试管穿过。所述第三弹簧50为水平放置,所述第三弹簧50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0的右端与所述定位框5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54对所述第三弹簧50起支撑作用,所述第三弹簧50对所述定位框59起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新型的试管烘干设备使用时,首先握住所述握持架35向上移动,进而将所述分散框31取下。然后将试管插入到所述定位框59的内部,且试管的下端顶靠在所述旋转板53上。然后将分散框31放置在所述框体11上,且所述第一定位杆32收容于所述框体11内。然后打开所述第二加热棒34、所述第一加热棒22的开关,使其开始产生热量,然后打开所述阀门39,并且打开所述风机38的开关,使得外界的空气进入到所述管道37内,然后经过所述过滤网36的过滤进入到所述分散框31内,进过第二加热棒34的加热后部分经过所述第三通孔312直接从试管的上端吹向试管,部分空气经过所述第四通孔313且在分散板33的分散作用下流动到试管的两侧,经过所述第一加热棒22的加热后从试管的周围吹向试管,从而可以对试管的外壁进行烘干,使用者可以打开所述电机51的开关,所述电机51带动所述转轴52旋转,所述转轴52带动所述旋转板53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杆54、所述限定杆56、所述移动杆58、所述定位框59随之旋转,进而试管随之旋转,使得热空气与试管充分的接触,且由于所述旋转板53与所述转轴52偏心,使得所述旋转板53在旋转时会带动所述移动框41不断的左右移动,从而可以带动框体11内热空气的流动,使得框体11内热量分布的更加均匀,且所述移动框41左右移动过程中亦会带动试管左右移动,从而可以使得热空气对试管进行全面的烘干,且烘干的效果好,效率高。至此,本发明新型的试管烘干设备的使用过程讲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