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风格栅、进风组件及其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2948发布日期:2018-12-08 05:5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风格栅、进风组件及其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体动力学应用领域,特别是一种进风格栅、进风组件及其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设有进风通道的设备很多(例如,空气净化器、空调等),但是由于进风处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往往会造成噪声污染、系统能耗高等一系列问题。

例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雾霾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空气治理难题一时难以得到解决。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的需求逐渐转为刚性需求。同时,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对净化器的各种性能指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的净化器的进风方式大多数都采用平行进风,而实际流体流入风道时是存在一定的角度,当进风量大时,气流容易使格栅板变形或扭曲,气流与格栅之间也会产生较大摩擦,极易产生嗡嗡声和啸叫声。同时,还会增加系统能耗。譬如,市场上主流过滤式空气净化器采用电机驱动叶轮产生动力吸、送风,形成强制对流,空气经过滤网进行过滤。这种空气净化器的叶轮在高转速时就会出现上述缺陷。为此,急需一种能够克服上述进风缺陷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噪声污染、能耗问题等技术缺陷的进风格栅、进风组件及其空气净化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进风格栅,设置在流道的入口处,包括进风格栅本体,在所述进风格栅本体上设置至少一个对所处位置的流体进行切割、导流的进风导流结构体,所述进风导流结构体在经过所述风道入口的几何中心的轴向的截面为长条形,所述长条形的延伸方向与风道入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角度c为钝角。

优选地,使所述进风导流结构体设置在所述进风格栅本体的流体下游侧,或使所述进风导流结构体设置在所述进风格栅本体的同一面上。

优选地,使所述进风导流结构设为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相邻两个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形成环状导流通道。

优选地,使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构造为喇叭形,所述喇叭形的小口端设置在流体流动的下游侧。

优选地,使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构造为其壁厚由喇叭形的大口端至小口端逐渐增大。

优选地,使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的导流侧面构造为锥面,该锥面与风道入口所在平面构造的角度c为100°-130°。

优选地,在入风口的径向上,使设置在所述环状导流通道外侧的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的导流侧面与风道入口所在平面构造的角度大于所述环状导流通道内侧的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的导流侧面与风道入口所在平面构造的角度。

优选地,使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在大口端处构造的角度a为0.5°-3°。

优选地,使所述喇叭形的大口端和小口端中的至少一端为圆角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进风格栅本体径向外缘处设置有导风圈,所述进风格栅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圈内侧呈径向分布的多个条形连接件。

优选地,使多个所述条形连接件在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导风圈内侧,且相邻所述条形连接件之间构造的角度b为7.2°-9°。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进风组件,包括进风通道,在所述进风通道的流体入口处设置有前述所述的进风格栅。

优选地,使所述进风组件包括叶轮和包括所述导风圈的所述的进风格栅,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进风格栅的流体出口侧,所述导风圈的流体出口端套设于所述叶轮的进风端内侧,且与所述叶轮的进风端内侧间隙配合设置。

优选地,使所述导风圈的流体出口端与所述叶轮的进风端的径向间隙d设为2-5mm,和/或使所述导风圈的流体出口端的插入深度e设为2-5mm。

优选地,使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与所述进风格栅设为一体结构。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包括前述的进风组件的空气净化器,所述进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空气净化器的进气端。

本发明提供的进风格栅、进风组件及其空气净化器,利用设置在进风口处的一定结构的导流结构能够减少流体的进口涡流,在保证较大的进风量和进风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宽频噪音,降低低频声,减少能量的损耗。除此之外,还能够防止机械故障和损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好的防护等级、更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进风格栅示意图;

图2示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a;

图3示出本发明包括风道壳体的进风格栅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进风组件示意图;

图5示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b;

图6示出的进风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处于装配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中,

1、进风格栅本体;2、进风导流结构体;4、导风圈;5、条形连接件;6、叶轮;7风道壳体;8,进风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旨在通过在包括进气通道的设备的进风口处设置具有导流作用的进风导流结构体的进风格栅,使所述进风导流结构体的设置角度与进风角度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将进口絮流平均切割若干等份,使气流能够均匀进入进气通道内(在包括风轮的进风组件,在所述进风导流结构体作用下,使气流均匀进入所述风轮中),进而可以达到降低噪声,减少能量损失,提高可靠性、防护等级以及使用寿命的目的。

如图1和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风格栅,设置在风道入口处,包括进风格栅本体1,在所述进风格栅本体1上设置五个对所处位置的流体进行切割、导流的进风导流结构体2,也就是说,进风导流结构体2对流经进风导流结构体2所处位置的流体进行切割、导流。所述进风导流结构体2在经过所述风道入口的几何中心的轴向面(也就是经过所述风道入口的几何中心的、包括风道入口的轴线的面)的截面为长条形,所述长条形的延伸方向与风道入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角度c为钝角。在具体实施时,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进风格栅本体1上设置两个、三个、四个等多个所述进风导流结构体2,且使相邻的两个所述进风导流结构体2形成导流通道。

其中,所述进风导流结构体2设置在所述进风格栅本体1的同一面上。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进风导流结构体2设置在所述进风格栅本体1的流体下游侧和/或上游侧(图中未示出)。

所述进风导流结构体2设为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相邻两个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形成环状导流通道。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进风导流结构1还可选择性的选择设为封闭式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或非封闭式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图中未示)。优选地,使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构造为喇叭形,所述喇叭形的小口端设置在流体流动的下游侧。并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构造为其壁厚由喇叭形的大口端至小口端逐渐增大。为进一步改善导流效果,可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喇叭形的大口端和小口端为圆角设置,且与侧壁平滑过渡。

另外,使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2的导流侧面构造为锥面,该锥面与风道入口所在平面的夹角c为100°-130°。进一步优选地,在入风口的径向上,设置在所述环状导流通道外侧的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的导流侧面与风道入口所在平面构造的角度大于所述环状导流通道内侧的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的导流侧面与风道入口所在平面构造的角度。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大进风面积,进而保证较大的进风量及较高的进风效率。

进一步使所述环状进风导流结构体2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在大口端处构造的角度a为0.5°-3°,以形成刀口,可有效地将流体分割成若干份,使气流拐角过度平滑,气流在该区域的速度变化缓和,进而在减小进气时,产生的涡流串不易产生宽频异音,同时,能够减小能量损失。

在所述进风格栅本体1径向外缘处设置有导风圈4,所述进风格栅本体1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圈4内侧呈径向分布的多个条形连接件5。多个所述条形连接件5在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导风圈4内侧,且相邻所述条形连接件5之间的角度b为7.2°-9°。这样,会使所述进风格栅8的间隙布局更加合理,在保证较大的进气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较大的异物从进气口进入进气通道内导致的机械故障或损坏,进而有效地提高进气通道的安全防护等级。在所述导风圈4的导风入口处设置导风圆角,以实现更好的导风作用。为了提高进风面积,可使所述条形连接件5构建成如图1所示的内凹结构。

本申请所提供的进风格栅即使在进气量较大的工况下,气流也不会使所述进风格栅变形或扭曲。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小气流与进风格栅之间的摩擦,进而避免或减弱嗡嗡声或啸叫声。

如图3至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进风组件,包括进风通道,在所述进风通道的流体入口处设置所述进风格栅8。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风道壳体7,所述风道壳体7与所述进风格栅8配合连接设置。优选地,使所述风道壳体7与所述进风格栅8一体化设置。将所述进风格栅8与所述风道壳体7设计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可进一步使所述进风组件包括叶轮6,所述叶轮6设置在所述进风格栅8的流体出口侧,所述导风圈4的流体出口端套设于所述叶轮6的进风端内侧,且与所述叶轮6的进风端内侧间隙配合设置。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导风圈4的流体出口端与所述叶轮6的进风端的径向间隙d设为2-5mm,还可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导风圈4的流体出口端的插入深度e设为2-5mm,进而实现导流和集流的作用,进一步到达提高所述叶轮6进气效率的效果。其中所述叶轮6可进一步设为风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前述所述的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空气净化器的进气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