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组合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4993发布日期:2018-12-08 06:0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污水组合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换热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污水作为冷热源的专用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增长,能源极剧消耗,环境污染等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我国大力倡导节能降耗,鼓励节能减排。因此,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环保节能的需要。采用热泵技术,利用城市污水热能作为低位热源供热/制冷是实现污水热能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回收蕴藏于污水中的废热这种可再生能源,拓展城市污水处理和能源利用的效益,实现废水回收再利用,体现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

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可利用的热能,这部分热作为热泵热源,可极大回收城市污水当中的热能,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消耗。但污水热能利用的首要难题在于如何避免污水中所含的大量固体污杂物堵塞换热设备。为解决污水堵塞换热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设计特殊的换热方式,达到良好的排污、除污、防堵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改变换热整体结构,使其具有集污性,利用污水在换热器流动的力量及污杂物自身重力,进行集中收集,使污水垂直向下流动,在换热腔内不拐弯,使污水无阻拦,污杂物可以无阻挡通过,并且通过水流自身冲击力,推动污杂物下落,污水从换热器顶部流入,从换热器底部流出,多层链接统一注入污水,统一排放污水,达到良好的防堵换热的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污水组合式换热器,换热器为菱形独立换热腔错落叠加,包括介质水进水口、介质出水口、污水进水口、污水出水口、介质水换热层、污水换热层、紧固螺杆、紧固螺母、上下支撑块、导热涂层;

所述介质水进水口和介质水出水口在设置在介质水换热层,介质水进水口设置在介质水换热层下部,介质水出水口设置在介质水换热层上部;

所述污水进水口和污水出水口设置在污水换热层,污水进水口在污水换热层上部,污水出水口在污水换热层下部;

所述介质水换热层为菱形,独立的换热腔,换热器版面涂抹导热涂层,与污水换热层堆叠安装,上下部通过紧固螺杆固定压紧密封,通过换热器内部压力,进行辅助密封,跳跃式与下一段介质水换热层链接,两个换热层链接时上下部位安装上下支撑块,用于限制紧固极限,避免出现漏水;

所述污水换热层为菱形,进水口在上部,使污水进入换热器垂直下落,与涂抹导热涂层的介质水换热层堆叠安装,上下部通过紧固螺杆固定压紧密封,通过换热器内部压力,进行辅助密封,跳跃式与下一段污水换热层链接,两个换热层链接时上下部位安装上下支撑块,用于限制紧固极限,避免出现漏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板式换热,换热效率高;

2.污水进入换热器后直接下落,可有避免污杂物阻塞;

3.独立换热层,通过导热涂层进行热量传递,出现损坏腐蚀,可拆除,可更换,可添加,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侧视图。

图3为图2a-a剖视图。

图4为换热层堆叠导热涂层。

图5为上、下支撑块。

图6为换热层堆叠效果

图7为换热层拆分效果

图中:1.污水进水口、2.污水出水口、3.介质水出水口、4.介质水进水口、5.污水换热层、6.介质水换热层、7.紧固螺母、8.紧固螺栓、9.上支撑块、10.下支撑块、11.污水连接口、12.介质水连接口、13.污水换热层紧固板、14.介质水换热层紧固板、15.导热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污水组合式换热器,包括污水进水口1、污水出水口2、介质水出水口3、介质水进水口4、污水换热层5、介质水换热层6、紧固螺母7、紧固螺栓8、上支撑块9、下支撑块10、污水连接口11、介质水连接口12、污水换热层紧固板13、介质水换热层紧固板14、导热涂层15;所述污水进水口1进入的污水,通过污水连接口11进行分水,将污水输送到污水换热层5当中,换热后的污水通过污水出水口2集水,输出,介质水进水口4设置在换热器底部,与污水换热层5相反,行程逆流,通过介质水连接口12进行分水,流入介质水换热层6,换热后通过介质水出水口3输出。

污水换热层5与介质水换热层6叠加相连,换热层之间涂抹导热涂层15,污水换热层紧固板13与介质水换热层紧固板14之间的空隙,安装上支撑块9与下支撑块10,并穿入紧固螺栓8,两侧通过紧固螺母7进行夹紧。

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任何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的等同构思或者改变,均列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污水组合式换热器,通过改变换热整体结构,使其具有集污性,利用污水在换热器流动的力量及污杂物自身重力,进行集中收集,使污水垂直向下流动,在换热腔内不拐弯,使污水无阻拦,污杂物可以无阻挡通过,并且通过水流自身冲击力,推动污杂物下落,污水从换热器顶部流入,从换热器底部流出,多层链接统一注入污水,统一排放污水,达到良好的防堵换热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元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20
技术公布日:2018.12.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