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具聚能圈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1674发布日期:2018-12-25 19:2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灶具聚能圈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灶具聚能圈及灶具。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灶具的热效率,通常会在灶具的燃烧器外围设置一个聚能圈,聚能圈的作用是实现冷热空气分离,吸收燃烧器的火焰辐射热,然后反射回锅底,从而提升了灶具的热效率。

然而,现有聚能圈在吸收燃烧器的火焰辐射热后反射回锅底的热量较少,导致灶具的热效率提升的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灶具聚能圈及灶具,可解决现有灶具聚能圈因吸收燃烧器的火焰辐射热后反射回锅底的热量较少而导致灶具热效率提升的不够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聚能圈,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包括环状内层和环状外层,所述环状内层用于聚能,所述环状内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环状外层材料的导热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灶具,包括燃烧器,还包括上述灶具聚能圈,所述环状本体套设于所述燃烧器的外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灶具聚能圈及灶具,由于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包括环状内层和环状外层,所述环状内层用于聚能,所述环状内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环状外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因此当环状内层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时,环状外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则小于现有技术,此时,环状内层在吸收燃烧器的火焰辐射热后的产热能力与现有技术相同(即总热量相同),而环状外层将环状内层的热量传导出去继而散失的能力相比现有技术降低(即热量散失减少),从而使灶具聚能圈能够反射回锅底的热量相比现有技术增多,进而使灶具的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当环状外层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时,环状内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则大于现有技术,此时,环状外层将环状内层的热量传导出去继而散失的能力与现有技术相同(即热量散失相同),而环状内层在吸收燃烧器的火焰辐射热后的产热能力相比现有技术提高(即总热量增多),从而使灶具聚能圈能够反射回锅底的热量相比现有技术增多,进而使灶具的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灶具聚能圈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灶具聚能圈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灶具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灶具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灶具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段分实施例,而不是全段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至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灶具聚能圈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灶具聚能圈100包括环状本体1,环状本体1包括环状内层11和环状外层12,环状内层11用于聚能,环状内层11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环状外层12材料的导热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灶具聚能圈100,由于包括环状本体1,环状本体1包括环状内层11和环状外层12,环状内层11用于聚能,环状内层11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环状外层12材料的导热系数,因此当环状内层11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时,环状外层12材料的导热系数则小于现有技术,此时,环状内层11在吸收燃烧器200的火焰辐射热后的产热能力与现有技术相同(即总热量相同),而环状外层12将环状内层11的热量传导出去继而散失的能力相比现有技术降低(即热量散失减少),从而使灶具聚能圈100能够反射回锅底(图中未示出)的热量相比现有技术增多,进而使灶具的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当环状外层12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时,环状内层11材料的导热系数则大于现有技术,此时,环状外层12将环状内层11的热量传导出去继而散失的能力与现有技术相同(即热量散失相同),而环状内层11在吸收燃烧器200的火焰辐射热后的产热能力相比现有技术提高(即总热量增多),从而使灶具聚能圈100能够反射回锅底的热量相比现有技术增多,进而使灶具的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优选的,环状内层11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118w/mk,环状外层12材料的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15w/mk,由此可进一步提高环状内层11在吸收燃烧器200的火焰辐射热后的产热能力,同时进一步降低环状外层12将环状内层11的热量传导出去继而散失的能力,从而使灶具聚能圈100能够反射回锅底的热量更多,进而使灶具的热效率提升的更多。

参照图2和图3,环状本体1还包括位于环状内层11和环状外层12中间的中间层13,由此使得环状本体1的层数增多,而热量在相邻两层之间的传导阻力较大,从而使环状内层11的热量传导至环状外层12的阻力增大,同样减少了热量散失。

中间层13的层数越多,热量散失越少,但中间层13的层数过多会导致结构过于复杂,因此本实施例优选中间层13为两层(13a、13b),这样不仅能进一步减少热量散失,还能避免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

由环状内层11到环状外层12,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依次减小,这样可避免相邻两层的导热系数相差过大,从而避免了相邻两层受热后的膨胀幅度相差过大,进而使灶具聚能圈100不易变形。

环状内层11、环状外层12以及中间层13,每层的厚度均为1mm~2mm,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各层的厚度过小而影响灶具聚能圈100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避免各层的厚度过大而导致灶具聚能圈100的体积和重量过大。

优选的,环状内层11的材料为铜合金(导热系数为118w/mk),靠近环状内层11的中间层13a的材料为铝合金(导热系数为96w/mk),靠近环状外层12的中间层13b的材料为不锈钢(导热系数为30w/mk),环状外层12的材料为钛合金(导热系数为15w/mk),这样可在避免相邻两层的导热系数相差过大的同时节省成本。

参照图2,环状内层11为喇叭形,且其对应的圆锥的锥角a优选为130°~150°,这样一方面可避免锥角a过大而导致聚能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可避免锥角a过小而不利于高温烟气的排放。

参照图4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灶具,包括燃烧器200,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灶具聚能圈100,环状本体1套设于燃烧器200的外围。具体的,该灶具可以是燃气灶、烤箱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由于灶具聚能圈100包括环状本体1,环状本体1包括环状内层11和环状外层12,环状内层11用于聚能,环状内层11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环状外层12材料的导热系数,因此当环状内层11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时,环状外层12材料的导热系数则小于现有技术,此时,环状内层11在吸收燃烧器200的火焰辐射热后的产热能力与现有技术相同(即总热量相同),而环状外层12将环状内层11的热量传导出去继而散失的能力相比现有技术降低(即热量散失减少),从而使灶具聚能圈100能够反射回锅底的热量相比现有技术增多,进而使灶具的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当环状外层12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时,环状内层11材料的导热系数则大于现有技术,此时,环状外层12将环状内层11的热量传导出去继而散失的能力与现有技术相同(即热量散失相同),而环状内层11在吸收燃烧器200的火焰辐射热后的产热能力相比现有技术提高(即总热量增多),从而使灶具聚能圈100能够反射回锅底的热量相比现有技术增多,进而使灶具的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灶具还包括锅支架300、盛液盘400以及面板500,锅支架300用于支撑锅具,以使锅具的外表面与环状内层11之间的距离为10mm~14mm,这样一方面可避免锅具外表面与环形内表面11之间的距离过大而导致聚能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可避免锅具外表面与环形内表面11之间的距离过小而不利于高温烟气的排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