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池设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4013发布日期:2019-02-19 18:1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热池设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蓄热池和供热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蓄热池或供热系统设施的安装和施工的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的供暖系统大量使用煤等化石燃料,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社会关注的雾霾现象,已经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煤改电”,“煤改气”的政策,为当地居民解决供暖问题。

“煤改电”顾名思义就是供暖系统所使用的锅炉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能量转化设备,一般功率较大,危险性高。供暖的锅炉一般放置在锅炉房内,但是现有锅炉房在施工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安全性能低,目前锅炉主要存放在地面上,周围仅仅用一层特殊保温效果的钢板制成锅炉房包裹,一旦发生火灾或者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2.保温效果差,目前锅炉由于存放在地面上,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大,尤其是在冬天,周围环境昼夜温差大,夜晚极度寒冷,锅炉房的保温效果差。

3.施工复杂,目前用于存放锅炉的锅炉房外部需要用一层特殊的钢板包裹,这种钢板价格昂贵,制作工艺复杂,施工工艺难,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4.占用容积率等建筑指标,目前锅炉房位于地面,占用大量土地容积率,减少了房地产开发商可售土地。

已有锅炉房(如专利申请号:cn106440343a,cn106703919a等)虽然能够充分利用热能,达到节能减排等多重功效,但是锅炉房保温效果和安全性不足。已有锅炉房(如专利申请号:cn102392491a,cn206091015u,cn106592629a等)虽然能够保障其安全性,但建造昂贵、工艺复杂、还占用容积率等建筑指标。

已有蓄热池(如专利申请号;cn205536063u,cn107166499a)虽然提出了节能供暖系统及供暖方法,但是未对蓄热池的设备装置及施工方案做详细说明;已有蓄热池(如专利申请号:cn202471501u,cn205372981u)虽然介绍了一种施工方案,但是其需要对某些装置进行特殊处理,容错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流程简单方便的新的蓄热池设备及施工方案,把锅炉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加入玻璃封盖,建成蓄热池,该方案施工简单、外形美观、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安全性能远远大于现有的锅炉房。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蓄热池设备装置,包括设置在地下的蓄热池、换热盘管和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池包括钢筋混凝土外墙、保温层和玻璃钢板内墙,换热盘管置于蓄热池内,换热盘管间隙填充有相变储热材料,盖板为活动式有机玻璃盖板;保温层介于钢筋混凝土外墙和玻璃钢内墙之间,玻璃钢内墙的基体为玻璃钢,在玻璃钢的内表面依次涂布有一层底层树脂、第一层玻纤布、第一层中间树脂、第二层玻纤布、第二层中间树脂、第三层玻纤布、第三层中间树脂和一层面层树脂。

本发明针对解决现有锅炉房和蓄热池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安装换热盘管的施工方案。这种新的施工方案将原来的锅炉从地面移到地下,与国内外现有的施工方案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保温性能好。该新安装锅炉的施工方案通过将原来位于地面锅炉房内的锅炉转移至地下的蓄热池中,比起现有的施工方案,新的施工方案利用土壤天然的保温优势,避免了锅炉周围寒冷气温以及昼夜温差的影响,提高了锅炉的保温性。

(2)安全性能好。该方案是将锅炉移至地底封盖后,进行了气密和防腐蚀处理,并进行了其耐压、腐蚀和泄漏的检验。比起现有的锅炉房和蓄热池能够更好防火灾、爆炸和泄露。

(3)容积率低。该施工方案不占建筑指标容积率,节省建筑材料,施工简单方便。现有锅炉房的墙体建设需要大量特殊具有保温效果的大型钢板,新的施工方案将锅炉安放在地下,利用土地天然的保温效果,省去了大量钢材的费用,同时不占用建筑容积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利润。

(4)美观实用。该施工方案在建设蓄热池的顶部安装了可获活动式的有机玻璃,不仅起到环保、保温的效果,而且经济实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蓄热池设备装置,图中标号说明:1-外墙;2-保温层;3-内墙;4-有机玻璃盖板;5-土地;6-换热盘管

图2“三布五涂”施工剖面图

图3储热材料施工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所示一个蓄热池有三个凹槽,分别放置三组换热盘管6,根据换热盘管6的尺度需求,在地下挖出长15560mm×宽9400mm×高7300mm的长方体土槽,沿着土槽浇筑蓄热池的外部结构。蓄热池外部结构由厚度为300mm的钢筋混凝土外墙1、厚度为100mm的聚氨酯保温层2和厚度为200mm的玻璃钢板内墙3三部分组成。将换热盘管6固定在蓄热池内,填充保温材料,最后用活动式有机玻璃盖板4封盖,有机玻璃盖板4具有开启和关闭功能。蓄热池内部(蓄热土槽除去外墙1、保温层2和内墙3的部分)的尺寸为:8000mm×4453mm×6530mm。

每个蓄热池放置三组换热盘管6,单组换热盘管重量三十三吨,每组换热盘管6采用进水集箱和出水集箱连接;换热盘管拟采用三百一十六l不锈钢材料方案,增加耐腐蚀性能和传热性能。本发明的具体设备施工方案如下:

1.蓄热池土建

根据每个换热盘管6总体设计尺度,每个蓄热池中的设计尺寸为:长9400mm×宽5000mm×高7300mm,以三个为一组进行施工,如图1所示。在地下挖出尺寸为:长9400mm×宽15000mm×高7300mm的长方体凹槽土坑。预计工期进度一般控制在五天。

2.蓄热池墙体施工

墙体土建施工要求达到一级防水标准,外墙1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边缘处预埋12号槽钢,底部保温层2与混凝土结构外墙1(厚度300mm)同时施工,保温层2顶部与预埋件表面齐平。保温层2(厚度100mm)由聚氨酯保温材料组成,介于钢筋混凝土外墙1和玻璃钢内墙3之间,玻璃钢内墙3(厚度200mm)与预埋12号槽钢进行焊接,施工过程需要保证混凝土外墙1、保温层2及玻璃钢内墙3之间完全吻合,不留缝隙。玻璃钢内墙3用环氧呋喃酯玻璃钢“三布五涂”(“三布五涂”指施工工艺,基面处理除去污迹→涂布底层树脂→固化→铺贴玻纤布→重复,共3层玻纤布,所谓“三布”→固化、修整→涂布罩面树脂,底层树脂+三层中间树脂+面层树脂,共涂五遍树脂,故称“五涂”)不仅可以达到保温的功效,还能防止渗水。

3.换热盘管加工

4.换热盘管安装

将换热盘管安装在支架上将它们与集箱管进行无缝焊接,焊接工艺按照gb50661-2011执行,使用定位钢对整个支架和换热盘管进行固定,焊接工艺也按照gb50661-2011执行,最后对焊接完成后的表面做防腐蚀处理和耐压、泄漏测试。

5.储热材料施工

在储热材料jhc-d-95中,加入混合成核剂和导热剂,在低速搅拌管的搅拌下形成固体混合料,填入指定蓄热池,填入工程中利用高压空气吹扫,将粘附于换热盘管间隙的原料吹至底部。固体混合料经换热盘管的预热后,发生相变,体积变小,形成液-固混合料,此时进行二次填料并继续辅以高压空气吹扫,通过反复填充操作得到高密度混合料,对钢板与混凝土之间进行浇筑,完成投料过程(如图2)。

6.封盖和测试

完成蓄热池的基本建设、浇筑和投料之后,对蓄热池进行封盖处理,如图1所示,封盖采用特殊处理具有保温效果的有机玻璃,不仅美观实用还不占容积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