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型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9386发布日期:2019-02-12 22:3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环保型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集成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型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对于灶具而言,热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热效率1级为65%,2级为55%,3级为45%,热效率达到1级为先进、高效产品,热效率2级为节能产品,热效率3级为能效限制,也是市场准入值。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灶具产品热效率在2级左右,也就是节能环保型产品。

现有的节能环保型集成灶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缺陷:1、日常在进行炒菜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洗锅,目前的集成灶不具备改功能,需要将锅端至水槽处进行清洗,使用极为不便。2、现有的集成灶对热销的提高主要是针对燃烧器的改良,但这种方式对热效的提高不明显,由于油烟中含有大量的余热,若能将余热进行合理利用,不仅能够提高集成灶的热效能,提高燃料利用率,还能加速油烟的冷凝,防止油过多的进入集成灶和主烟道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节能环保型集成灶。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环保型集成灶,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顶部后侧的呈倒l形的集烟罩;所述柜体顶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燃烧器,柜体顶面中部的前侧设置有排污水槽,柜体顶面中部的后侧设置有旋转式水龙头;所述旋转式水龙头与水源接通,所述排污水槽的底部与排污水管连接,并通过排污水管连通至下水道。

优选的,所述排污水槽内设置有过滤网兜,所述过滤网兜顶部的外缘设置有一圈边棱,所述边棱放置在排污水槽顶部的边沿上。

优选的,所述集烟罩顶部的下表面设置进烟口,所述进烟口内设置有余热收集机构;还包括储热机构,所述储热机构用于储存余热收集机构收集到的热量。

优选的,所述余热收集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长条状的集油盒以及设置在集油盒之间的换热组件和接油槽;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进水分配管和出水分配管,所述进水分配管和出水分配管之间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分配管和出水分配管连通;所述集油盒的顶部设置有沿集油盒长度方向延伸的放置槽,且两个集油盒上的放置槽的槽口相对;所述换热组件的进水分配管和出水分配管分别放置在两个集油盒上的放置槽内;所述换热管下方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接油槽,所述接油槽的截面呈v字形,相邻两根接油槽之间的缝隙与换热管相对;两个集油盒相对的侧面对应接油槽的数量对称设置有多组三角形的插孔,所述接油槽的两端插设在对应的插孔内,所述换热管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换热管上的冷凝液导入接油槽内的导流组件;所述进水分配管和出水分配管分别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储热机构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进水分配管的前端连通,所述出水管与出水分配管的后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烟口底部的边沿朝内弯折构成安装边,两个集油盒均放置在安装边上,所述进烟口的口部适配有除渣滤网。

优选的,所述集油盒的底面由后端向前端斜向下倾斜,且集油盒前端面的下部设置有排出口。

优选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多根沿换热管长度方向排布的倒y形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的顶部与换热管的底部固接,导流条底部的两根分叉分别延伸至两侧的接油槽上方。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上方还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对应换热管的数量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位置与换热管相对。

优选的,所述导风板呈波浪形,所述条形孔位于导风板波浪形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储热机构为储热水箱,所述进水管与储热水箱左侧的下部连通,所述出水管与储热水箱右侧的上部连通,且出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泵。

优选的,所述储热水箱内的中部设置有竖向的隔板,所述隔板将储热水箱内部分隔为顶部相互连通的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左腔室通过补水管与自来水管网连通,右腔室通过用水管与用水终端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

1、直接在柜体的顶面,也就是操作台面的中部后侧设置旋转式水龙头,前侧设置排污水槽。旋转式水龙头能够转动至其两侧的燃烧器上方,直接快速的将水放入锅内,使用非常方便。

2、排污水槽可直接用于倒水,无需将锅具搬来搬去,省时省力。

3、进一步,通过余热收集机构对油烟、蒸汽内夹带的热量进行收集,并储存在储热机构内,提高了燃料的热效,更加的节能环保。

4、进一步的,油烟经过与余热收集机构的热交换,能够使油烟中携带的油快速的在进烟口处冷凝,便于后续的分离和收集,防止油过多的进入主烟道和集成灶内部,提高了安全性,从源头上降低了火灾风险。

5、进一步,储热机构可用作后续热水、菜品保温等,在相同燃料消耗量的基础上,为后续的功能扩展打下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排污水槽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余热收集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余热收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结构的a-a向视图;

图6为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的一种节能环保型集成灶,包括柜体1和设置在柜体1顶部后侧的呈倒l形的集烟罩2,所述集烟罩2与设置在柜体1内部后侧的排烟装置连通,用于收集并将烟气输送至排烟装置,所述的排烟装置采用市面上的常规设置,一般包括一个风机、管道、止回阀等。所述柜体1顶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燃烧器1-1,燃烧器1-1的上方用于架设炒锅、蒸锅等锅具,柜体1顶面中部的前侧设置有排污水槽1-2,所述排污水槽1-2一般采用不锈钢水槽,且采用台下盆的设置。柜体1顶面中部的后侧设置有旋转式水龙头1-3,所述旋转式水龙头1-3也就是可以旋转方向的龙头,从而便于将其旋转至两侧的燃烧器上的锅上方,旋转式水龙头1-3自身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所述旋转式水龙头1-3与水源接通,所述排污水槽1-2的底部与排污水管1-4连接,并通过排污水管1-4连通至下水道。

本发明能够直接在柜体1的顶面,也就是操作台面的中部后侧设置旋转式水龙头1-3,前侧设置排污水槽1-2。旋转式水龙头1-3能够转动至其两侧的燃烧器1-1上方,直接快速的将水放入锅内,使用非常方便。排污水槽1-2可直接用于倒水,无需将锅具搬来搬去,省时省力。由于从锅内倒掉的水中往往含有一些杂质,为此,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如图2所示,所述排污水槽1-2内设置有过滤网兜1-5,所述过滤网兜1-5顶部的外缘设置有一圈边棱1-6,所述边棱1-6放置在排污水槽1-2顶部的边沿上。

为了提高本发明的热效能,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集烟罩2顶部的下表面设置进烟口3,油烟由进烟口3处汇聚并进入集烟罩2内。所述进烟口3内设置有余热收集机构,所述余热收集机构用于收集进烟口3处的油烟、蒸汽中夹带的余热,还包括储热机构,所述储热机构用于储存余热收集机构收集到的热量,并对余热进行保存。

本发明所述的余热收集机构和储热机构具体的结构和配合方式较多,例如:所述储热机构就是一个箱子,箱子内放入炒好的菜品,余热收集机构就是一个导热板,导热板的一侧位于进烟口3处,另一侧伸入箱子内,油烟从进烟口3进入后与导热板进行热交换,导热板将热量传递至箱子内,实现菜品保温功能。又比如:所述储热机构就是一个设置在集烟罩2顶部的水箱,集烟罩2的顶部构成水箱的底部,油烟通过对水箱底面的加热,实现对水箱内的水的加热,此时余热收集机构也就是水箱的底面。除此之外,本发明采用其他起到相同作用的余热收集机构和储热机构也是可行的。

本发明通过余热收集机构对油烟、蒸汽等内夹带的热量进行收集,并储存在储热机构内,提高了燃料的热效,更加的节能环保。且油烟经过与余热收集机构的热交换,能够使油烟中携带的油快速的在进烟口3处冷凝,便于后续的分离和收集,防止油过多的进入主烟道和集成灶内部,提高了安全性,从源头上降低了火灾风险。储热机构可用作后续热水、菜品保温等,在相同燃料消耗量的基础上,为后续的功能扩展打下了基础。

当然,本发明的余热收集机构除了需要满足与油烟进行热交换,转移热量的作用,还需要能够在油冷凝后方便快速的对油进行收集。为此,本发明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如图3-5所示,所述余热收集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长条状的集油盒4以及设置在集油盒4之间的换热组件和接油槽5。所述集油盒4左右对称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本发明所述的左右是正常使用状态下操作者的左右,且靠近操作者为前,远离操作者为后。本发明所述的换热组件用于与油烟直接进行热交换,接油槽5用于收集热交换后冷凝的油。

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进水分配管6和出水分配管7,所述进水分配管6和出水分配管7之间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换热管8,所述换热管8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分配管6和出水分配管7连通。也就是说水由进水分配管6进入,经过均匀分配后,流经换热管8,在流经换热管8的途中与油烟进行热交换,换热管8优选采用铝合金、铜合金等导热性能优良的材料制成。换热完成后,水经出水分配管7汇流返回储热机构内。如图4中所示,所述换热管8为圆管,实际上,为了增大换热面积,所述换热管8也可以采用螺旋管的形式,从而提高换热的速度。

关于换热组件的安装,本发明采用的方式既可以是直接将进水分配管6和出水分配管7固定焊接在进烟口3两侧的内壁上,或通过卡环、卡箍等固定在进烟口3处。但为了便于安装,本发明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集油盒4的顶部设置有沿集油盒4长度方向延伸的放置槽9,且两个集油盒4上的放置槽9的槽口相对。所述换热组件的进水分配管6和出水分配管7分别放置在两个集油盒4上的放置槽9内。采用这种方式,直接将换热组件由集油盒4前端的放置槽9端口插入即可,为了防止进水分配管6和出水分配管7安装的稳定性,所述放置槽9的尺寸与进水分配管6和出水分配管7相当,当然,还可以通过增加胶垫的方式防止抖动和增加紧固性。

关于对换热管8上的冷凝液的收集,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换热管8下方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接油槽5,接油槽5的数量较换热管8多一根,所述接油槽5的截面呈v字形,相邻两根接油槽5之间的缝隙与换热管8相对,油烟经进烟口3的口部进入,并经过相邻的接油槽5进行导向,由缝隙内上浮,绕过换热管8最终进入集烟罩2内。当然,为了确保油烟上浮的过程中与换热管8充分的接触,本发明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换热管8的上方还设置有导风板17,也就是说导风板17平铺在换热管8上方,关于其固定和安装方式,由于较为简单,此处不再赘述,图中也未示出。关于导风板17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导风板17上对应换热管8的数量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条形孔18,如图4中所示,设置有四根换热管8,则条形孔18的数量也是4根,所述条形孔18的位置与换热管8相对。这样就能确保油烟的上升路线更加的稳定,从接油槽5之间的缝隙进入,绕过换热管8后,经条形孔18进入集烟罩2内。当然,为了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进一步的,还可以是所述导风板17呈波浪形,所述条形孔18位于导风板17波浪形的顶部。波浪形的导风板17起到笼烟的作用,且部分冷凝在导风板17上的油也可以从其波浪之间的棱部掉落在接油槽5内。

关于接油槽5的安装,本发明两个集油盒4相对的侧面对应接油槽5的数量对称设置有多组三角形的插孔10,如图所示,设置有5个接油槽,则插孔10设置有5组。所述接油槽5的两端插设在对应的插孔10内,实现与集油盒4的连通,从而将油从接油槽5导入集油盒4内,为了便于将集油盒4内的油排出,所述集油盒4的底面由后端向前端斜向下倾斜,且集油盒4前端面的下部设置有排出口15,所述排出口15处设置由阀门或盖子。

为了确保换热管8上的油能够稳定的落在接油槽5内,防止油经接油槽5之间的缝隙落出,本发明所述换热管8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换热管8上的冷凝液导入接油槽5内的导流组件。所述的导流组件可以是设置在缝隙上方的人字形导向板,导向板的两侧延伸至接油槽5的上方,冷凝后的油珠可顺着导向板的两侧滑落至接油槽5内。也可以如图中所示,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多根沿换热管8长度方向排布的倒y形导流条16,所述导流条16的顶部与换热管8的底部固接,导流条16底部的两根分叉分别延伸至两侧的接油槽5上方。并且,这种y形导流条16的最好和螺旋状的换热管8结合进行使用,这样螺旋状的换热管8本身就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而导流条16设置在换热管8每一圈螺旋的下部。

关于整个余热收集机构的安装,本发明所述进烟口3底部的边沿朝内弯折构成安装边13,两个集油盒4均放置在安装边13上,所述进烟口3的口部适配有除渣滤网14,除渣滤网14可防止杂质进入进烟口3,安装边13能够保证余热收集机构的安装更加的稳定方便。

所述进水分配管6和出水分配管7的一端分别通过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与储热机构连通,本发明的储热机构优选采用储热水箱的形式,也就是说,所述储热机构为储热水箱19,所述储热水箱19可安装在集烟罩2的顶部,当然也可以安装在柜体1内,当储热水箱19安装在集烟罩2顶部时,集烟罩2通常还设置有加固结构,用于加强其强度。所述进水管11的另一端与储热水箱19左侧的下部连通,所述出水管12的另一端与储热水箱19右侧的上部连通,且出水管12上设置有循环泵20,使用时,循环泵20启动,储热水箱19内下层的水通过进水管11和进水分配管6进入换热管8,换热后,水经出水分配管7、出水管12返回储热水箱19。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在储热水箱19两侧一高一低的设置更加符合热水位于上层、冷水位于下层的情况。另外,为了保证水能够均匀稳定的流经每一根换热管8,所述进水管11与进水分配管6的前端连通,所述出水管12与出水分配管7的后端连通。

另外,本发明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所述储热水箱19内的中部设置有竖向的隔板21,所述隔板21将储热水箱19内部分隔为顶部相互连通的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左腔室通过补水管22与自来水管网连通,右腔室通过用水管23与用水终端连通,在本发明中,用水终端可以就是旋转式水龙头1-3,也就是说储热水箱19内的水充当水源。补水管22处设置有浮球阀,通过浮球阀控制自动实现向储热水箱19内的补水。通过隔板21,本发明可防止冷水直接补入右腔室内,从而影响出水温度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