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模块化水地板采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0031发布日期:2019-03-02 02:1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循环模块化水地板采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循环模块化水地板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的水地板采暖系统,不论能源种类如何,无论系统形式如何,通常都需要外接水源,以保证系统的补水需要,所以系统的布置与使用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系统热源的位置不能随意安放,同时系统要与给水管连接,存在管路的制约,使系统的布置与使用都受到一定的约束,不是很自由。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模块化水地板采暖系统,包括锅炉,所述锅炉包括壳体;水箱,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水压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内部,用于监测水压;加热体,其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内部;人工加水管,其与所述水箱连通,用于加水;多组预制取暖模块,均通过分水器和集水器与所述水箱连接;和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压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水压传感器的数据,进而提示加水。

可选地,还包括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包括:主供水管,其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水器连接;水泵,其安装于所述主供水管;第一路供水管,其第一端与所述分水器连接;第二路供水管,其第一端与所述分水器连接;和第三路供水管,其第一端与所述分水器连接。

可选地,多组所述预制取暖模块中的第一组设置于第一室内,用于为所述第一室内供暖,所述第一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组模块和第一组模块`;多组所述预制取暖模块中的第二组设置于第二室内,用于为所述第二室内供暖,所述第二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组模块和第二组模块`;多组所述预制取暖模块中的第三组设置于第三室内,用于为所述第三室内供暖,所述第三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三组模块和第三组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组模块与所述第一路供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组模块与所述第二路供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组模块与所述第三路供水管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组模块、所述第一组模块`、所述第二组模块、所述第二组模块`、所述第三组模块和所述第三组模块`的结构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组模块包括第一种结构或第二种结构或第三种结构;所述第一种结构为由外径6mm-10mm的小口径细管设置的矩形体;所述第二种结构为由外径6mm-10mm的小口径细管设置的方形体;所述第三种结构为矩形密封盒体。

可选地,还包括回水组件,所述回水组件包括:主回水管,其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水器连接;第一路回水支管,其第一端与所述集水器连接;第二路回水支管,其第一端与所述集水器连接;和第三路回水支管,其第一端与所述集水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回水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组模块`连接,所述第二路回水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组模块`连接,所述第三路回水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组模块`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安装于所述第一路回水支管;第二电磁阀,安装于所述第二路回水支管;第三电磁阀,安装于所述第三路回水支管。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温控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内,并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第一组模块和所述第一组模块`的温度;第二温控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室内,并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第二组模块和所述第二组模块`的温度;和第三温控器,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内,并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第三组模块和所述第三组模块`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为plc控制器或单片机或计算机。

本申请的内循环模块化水地板采暖系统,在锅炉的壳体的内部设置水箱,水压传感器设置于水箱的内部监测水压,加热体设置于水箱的内部,人工加水管与水箱连通用于加水,多组预制取暖模块均通过分水器和集水器与水箱连接,控制装置安装于壳体的外部,通过控制装置与水压传感器连接,接收水压传感器的数据,进而提示加水,因此,系统不受给水管的制约,可根据需求任意安装,方便快捷。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内循环模块化水地板采暖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1、壳体;2、加热体;3、人工加水管;4、水箱;5、主供水管;6、水压传感器;7、主回水管;8、第三温控器;9、第三组模块`;10、第三组模块;11、第二组模块`;12、第二组模块;13、第一组模块`;14、第一组模块;15、第一室内;16、第二室内;17、第三室内;18、第二温控器;19、第一温控器;20、第二路供水管;21、集水器;22、第三路供水管;23、第三路回水支管;24、第一路回水支管;25、第一路供水管;26、第一电磁阀;27、第二电磁阀;28、第三电磁阀;29、分水器;30、水泵;31、第二路回水支管;32、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内循环模块化水地板采暖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参见图1,一种内循环模块化水地板采暖系统,一般性地可包括锅炉、水箱4、水压传感器6、加热体2、人工加水管3、多组预制取暖模块和控制装置32。其中,所述锅炉包括壳体1,所述水箱4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水压传感器6设置于所述水箱4的内部,用于监测水压,所述加热体2设置于所述水箱4的内部,所述人工加水管3与所述水箱4连通,用于加水,多组所述预制取暖模块均通过分水器29和集水器21与所述水箱4连接,所述控制装置32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通过所述控制装置32与所述水压传感器6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水压传感器6的数据,进而提示加水系统不受给水管的制约,可根据需求任意安装,方便快捷。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壳体1为金属或塑料材质,其形状可以是矩形体或是圆形等。所述水压传感器6为现有的水压传感器,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所述加热体2为现有的电加热棒,或是其他现有壁挂炉的加热元件。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人工加水管3为金属管,所述人工加水管3的中部加工有90°的折角,促使所述水箱4未与所述人工加水管3连接的端部高于所述水箱4,这样便于将所述水箱4内的气体排出,并在此端部设有矩形加水盒,便于加水,在该加水盒的开口安装有上盖。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实现供热水,还包括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由主供水管5、水泵30、第一路供水管25、第二路供水管20和第三路供水管22组成。具体地,所述主供水管5的一端与所述水箱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水器29连接,所述水泵30安装于所述主供水管5,用于送热水。所述第一路供水管25的第一端与所述分水器29连接,所述第二路供水管20的第一端与所述分水器29连接,所述第三路供水管22的第一端与所述分水器29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水箱4内的热水经过所述主供水管5进入所述分水器29,热水由所述分水器29分入所述第一路供水管25、所述第二路供水管20和所述第三路供水管22,实现分流。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主供水管5、所述第一路供水管25、所述第二路供水管20和所述第三路供水管22均为塑料材质。所述水泵30为现有的水泵,所述分水器2为现有的分水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主供水管5的一端与所述水箱4可以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路供水管25、所述第二路供水管20和所述第三路供水管22与所述分水器2通过卡压或插接连接,连接牢固便于拆装。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32为plc控制器或单片机或计算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组所述预制取暖模块中的第一组设置于第一室内15,用于为所述第一室内15供暖,所述第一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组模块14和第一组模块`13。多组所述预制取暖模块中的第二组设置于第二室内16,用于为所述第二室内16供暖,所述第二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组模块12和第二组模块`11。多组所述预制取暖模块中的第三组设置于第三室内17,用于为所述第三室内17供暖,所述第三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三组模块10和第三组模块`9。

具体地,所述第一组模块14与所述第一路供水管25的第二端连接,热水进入所述第一组模块14和所述第一组模块`13,为所述第一室内15供暖。所述第二组模块12与所述第二路供水管20的第二端连接,热水进入所述第二组模块12和所述第二组模块`11,为所述第二室内16供暖。所述第三组模块10与所述第三路供水管22的第二端连接,热水进入第三组模块10和第三组模块`9,为所述第三室内17供暖。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模块14、所述第一组模块`13、所述第二组模块12、所述第二组模块`11、所述第三组模块10和所述第三组模块`9的结构均相同,与现有的地暖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是预制而成。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组模块可以是第一种结构或是第二种结构或是第三种结构,也可以是第一种结构和第二种结构和第三种结构相结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种结构为由外径6mm-10mm的小口径细管设置的矩形体,所述第二种结构为由外径6mm-10mm的小口径细管设置的方形体,所述第三种结构为矩形密封盒体。优选地,所述细管的外径为8mm,其为塑料材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实现回水,还包括回水组件,所述回水组件由主回水管7、第一路回水支管24、第二路回水支管31和第三路回水支管23组成。具体地,所述主回水管7的一端与所述水箱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水器21连接,所述第一路回水支管24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水器21连接,所述第二路回水支管31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水器21连接,所述第三路回水支管23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水器21连接。所述第一路回水支管2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组模块`13连接,所述第二路回水支管3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组模块`11连接,所述第三路回水支管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组模块`9连接。

更具体,所述第一组模块14内的热水进入所述第一组模块`13散热后在经过所述第一路回水支管24进入所述集水器21。所述第二组模块12内的热水进入所述第二组模块`11散热后在经过所述第二路回水支管31进入所述集水器21。所述第三组模块10内的热水进入所述第三组模块`9散热后在进入所述集水器21。所述集水器21收集的水经过所述主回水管7进入所述水箱4再次加热。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主回水管7、所述第一路回水支管24、所述第二路回水支管31和所述第三路回水支管23为塑料材质。所述集水器21为现有的集水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主回水管7的一端与所述水箱4可以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路回水支管24、所述第二路回水支管31和所述第三路回水支管23与所述集水器21通过卡压或插接连接,连接牢固便于拆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何监控所述水箱4的内部水量,包括第一电磁阀26、第二电磁阀27、第三电磁阀28、第一温控器19、第二温控器18和第三温控器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阀26、所述第二电磁阀27和所述第三电磁阀28均为现有的电磁阀。所述第一温控器19、所述第二温控器18和所述第三温控器8均为现有的温控器。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磁阀26安装于所述第一路回水支管24,所述第二电磁阀27安装于所述第二路回水支管31,所述第三电磁阀28安装于所述第三路回水支管23。所述第一温控器19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内15,并与所述第一电磁阀26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26的打开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第一组模块14和所述第一组模块`13的温度。所述第二温控器18设置于所述第二室内16,并与所述第二电磁阀27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27的打开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第二组模块12和所述第二组模块`11的温度。所述第三温控器8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内17,并与所述第三电磁阀28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28的打开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第三组模块10和所述第三组模块`9的温度。

具体使用时:

1.所述第一温控器19获取所述第一室内15的温度,当所述温度高于与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温控器19发送第一信号至所述第一电磁阀26,所述第一电磁阀26将所述第一路回水支管24关闭,此时停止循环加热。当所述温度低于与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温控器19发送第二信号至所述第一电磁阀26,所述第一电磁阀26将所述第一路回水支管24开启,此时开始循环加热。

2.所述第二温控器18获取所述第二室内16的温度,当所述温度低于与设定值时,所述第二温控器18发送第三信号至所述第二电磁阀27,所述第二电磁阀27将所述第二路回水支管31关闭,此时停止循环加热。当所述温度低于与设定值时,所述第二温控器18发送第四信号至所述第二电磁阀27,所述第二电磁阀27将所述第二路回水支管31开启,此时开始循环加热。

3.所述第三温控器8获取所述第三室内17的温度,当所述温度高于与设定值时,所述第三温控器8发送第五信号至所述第三电磁阀28,所述第三电磁阀28将所述第三路回水支管23关闭,此时停止循环加热。当所述温度低于与设定值时,所述第三温控器8发送第六信号至所述第三电磁阀28,所述第三电磁阀28将所述第三路回水支管23开启,此时开始循环加热。

本申请的热源采用电壁挂炉,内置所述水箱4,末端采用外径为8mm的小口径细管模块化地暖板作为散热末端,这样就保证系统的水容量很小,且每块地暖板采用与管子的卡套式连接,保证接头完全不漏水,这样就可以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几乎不会发生系统内水的跑冒滴漏的问题,系统内的水容量几乎可以保持稳定,也就使系统运行过程中不用考虑补水,不用与冷水管连接,保证了系统布置的灵活性,但如确需补水也可以通过补水口进行手动补水。

所以可以采用人工自由补水的方式进行处理,完全不影响系统的使用。这就保证了该地暖系统的布置更灵活独立,可以完全与家具结合进行安装布置。

当然,为了防止意外,锅炉内置了水量检测装置,当系统水量低于最低限时,锅炉会发出报警,提示进行人工补水。此时,需要从补充液人工注入口注水(或导热介质)。

本系统的核心是系统除电源外,不需要外接任何管路与设备,这就保证了该系统可以认为是相对独立的内循环系统,电壁挂炉的布置更灵活自由,可以与家具或木作结合进行布置,可以实现家具与采暖系统的结合设计。

该系统也有手动补水口,一旦有系统维修等,也可手动补水,同时采用的细管地板采暖末端,较小的水容量,使补水量很小,手动补水也不会带来很大的困扰。关键点是相对独立、无外接水源需求的内循环水地板采暖系统,解决了热源可以相对灵活布置,可以与家具与木作结合布置的问题,无外接水源的电壁挂炉内循环模块化薄型水地暖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