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炉用高效集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9278发布日期:2019-03-02 02:1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采暖炉用高效集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采暖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暖炉用高效集热系统。



背景技术:

广大北方农村家庭冬季取暖大部分都在使用民用水暖燃煤采暖炉具,既可以用来做饭,又可以用于带暖气进行采暖,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普及率很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暖燃煤采暖炉具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即应寻求一种安全节煤、无污染、热效率高、家庭使用便捷的炉具,来满足目前民用水暖燃煤采暖炉具的市场需求。

现有技术中采暖炉产生的大量烟气会直接从烟道流走,烟气流走过程中,会携带大量热量一起从烟道流走,导致散失热量较多,热量散失速度过快,使得产生的热量无法充分利用,造成采暖炉的热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充分利用热量的采暖炉用高效集热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暖炉用高效集热系统,包括与炉体燃烧室连通的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外包覆有换热水套,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多根阻流换热管,所述阻流换热管与所述换热水套连通;所述换热腔的末端设置有排烟管道,所述排烟管道外包覆有与所述换热水套连通的排烟水套;所述阻流换热管在所述换热腔内分层设置且所述阻流换热管的数量自下往上逐层减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阻流换热管至少设置有两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两层的所述阻流换热管纵向错位排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相同一层的所述阻流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阻流换热管的外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阻流换热管设置有三层共六根,呈山状分布。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采暖炉用高效集热系统,包括与炉体燃烧室连通的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外包覆有换热水套,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多根阻流换热管,所述阻流换热管与所述换热水套连通;所述换热腔的末端设置有排烟管道,所述排烟管道外包覆有与所述换热水套连通的排烟水套;所述阻流换热管在所述换热腔内分层设置且所述阻流换热管的数量自下往上逐层减少;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炉体上增加设置了所述换热水套、所述阻流换热管、所述排烟水套,当烟气携带热量通过所述排烟管道排出时,会依次经过所述换热水套、所述阻流换热管、所述排烟水套,充分将烟气中的热量吸收利用,使得热量充分利用,提高采暖炉的热效率;其中,所述阻流换热管还具有阻碍热量快速通过的效果,即增加了热量在所述换热腔内的运动行程,使得热量缓慢的从所述排烟管道流出,增加热量在所述换热腔内停留的时间,实现热量的进一步充分利用;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充分利用采暖炉的热量,提高采暖炉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阻流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阻流换热管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炉体燃烧室;2-换热腔;3-换热水套;4-排烟管道;5-排烟水套;6-阻流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采暖炉用高效集热系统,包括与炉体燃烧室1连通的换热腔2,所述换热腔2外包覆有换热水套3,所述换热腔2内设置有多根阻流换热管6,所述阻流换热管6与所述换热水套3连通;所述换热腔2的末端设置有排烟管道4,所述排烟管道4外包覆有与所述换热水套3连通的排烟水套5;所述阻流换热管6在所述换热腔2内分层设置且所述阻流换热管6的数量自下往上逐层减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在炉体上增加设置了所述换热水套3、所述阻流换热管6、所述排烟水套5,当烟气携带热量通过所述排烟管道4排出时,会依次经过所述换热水套3、所述阻流换热管6、所述排烟水套5,充分将烟气中的热量吸收利用,使得热量充分利用,提高采暖炉的热效率;其中,所述阻流换热管6还具有阻碍热量快速通过的效果,即增加了热量在所述换热腔2内的运动行程,使得热量缓慢的从所述排烟管道4流出,增加热量在所述换热腔2内停留的时间,实现热量的进一步充分利用;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充分利用采暖炉的热量,提高采暖炉的热效率。

所述阻流换热管6至少设置有两层;相邻两层的所述阻流换热管6纵向错位排列。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流换热管6设置有三层共六根,呈山状分布,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当热量从所述炉体燃烧室1内出来后,首先进入到最低层的所述阻流换热管6上,热量首先会被最底层的所述阻流换热管6打散,不再是垂直向上运动,而为了避让所述阻流换热管6会发生拐弯运动,当运动到倒数第二层时,还会由于接触到阻流换热管6而被迫拐弯运动,依次类推,继续向上运动,直至排出;在热量运动过程中,首先由于所述阻流换热管6与所述换热水套3内都有水存在,热量运动过程中会对所述阻流换热管6与所述换热水套3内水进行加热,另外由于热量被迫拐弯运动,增加了热量在所述换热腔2内的运动路程,使得热量多停留在所述换热腔2体内被吸收利用。

相同一层的所述阻流换热管6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阻流换热管6的外径,即从最上层向最下层看去,观察可知所述阻流换热管6之间不存在间隙,保证热量没有直接垂直向上排出的,而是至少会存在一次拐弯运动(除了位于最底层两端的所述阻流换热管6,由于位于最底层两端的所述阻流换热管6与所述换热水套3之间存在间隙,因此热量会通过间隙垂直向上运动,但向上运动过程中,热量会主要被所述换热水套3吸收,因此垂直向上的排出到室外的热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当热量从所述炉体燃烧室1向外运动过程中,靠近所述炉体燃烧室1内的热量会比远离所述炉体燃烧室1内的热量多,位于靠近所述炉体燃烧室1一层的所述阻流换热管6需要更多的拐弯运动,远离所述炉体燃烧室1一层的所述阻流换热管6需要更少的拐弯运动,因此,靠近所述炉体燃烧室1一层的所述阻流换热管6的数量大于远离所述炉体燃烧室1一层的所述阻流换热管6的数量。

所述阻流换热管6的数量越多、间隙越小,技术效果越好,但制造的成本会上升。所述阻流换热管6的数量选择、间隙设置是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得出的技术方案,都应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暖炉用高效集热系统,包括与炉体燃烧室连通的换热腔,换热腔外包覆有换热水套,换热腔内设置有多根阻流换热管,阻流换热管与换热水套连通;换热腔的末端设置有排烟管道,排烟管道外包覆有与换热水套连通的排烟水套,阻流换热管在换热腔内分层设置且阻流换热管的数量自下往上逐层减少;本发明在炉体上增加设置了换热水套、阻流换热管、排烟水套,当烟气携带热量通过排烟管道排出时,会依次经过换热水套、阻流换热管、排烟水套,充分将烟气中的热量吸收利用,使得热量充分利用,提高采暖炉的热效率;其中,阻流换热管还具有阻碍热量快速通过的效果,即增加了热量在换热腔内的运动行程,实现热量的进一步充分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付彬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中远天成采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4
技术公布日:2019.03.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