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洁式新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2704发布日期:2019-03-09 00:2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自清洁式新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尤其是能够对滤网进行自清洗的新风装置。



背景技术:

新风装置是一种将过滤后的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的装置,相对于室内的空气净化器,其不仅能够过滤pm10、pm2.5粉尘颗粒及其它污染气体,而且能够确保引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与室外新鲜空气浓度基本一致),从而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现有技术中的新风装置的滤芯,为了增大吸纳能力,表面都处理成褶皱状,甚至是不规则的褶皱状。尤其对于后者,很难通过手工清理的方式处理积攒的灰尘,因此使用者只能定期更换滤芯,无法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清洁式新风装置,其目的在于:利用新风装置自身对滤芯进行清理,实现滤芯的重复使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清洁式新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设有与室外相通的进风口,底部设有与室内相通的出风口,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用于引风的风扇装置、以及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滤芯,所述滤芯为板状的滤芯板,所述壳体中部靠室内一侧的前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封板;所述开口内侧设有导轨,所述滤芯板通过导轨水平安装在壳体中;

所述前侧壁的内壁上开设有位于滤芯板上方的第一内凹槽,所述第一内凹槽中安装有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底部与所述前侧壁转动连接以实现在壳体中的翻转,且该转动连接处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机构向第一内凹槽内翻转;所述第一内凹槽内还安装有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位于导风机构的下方;

所述壳体靠近室外一侧的后侧壁的内侧开设有位于滤芯板上方的第二内凹槽;所述第二内凹槽内安装有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包括同轴线的第一轮段和第二轮段,所述第一轮段的直径小于第二轮段的直径;

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相对设置有水平且前后走向的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滤芯板的上方,所述滑轨上安装有滑块;所述滤芯板的边框上还设有用于推动所述滑块的凸块;当新风装置工作时,所述凸块向下且不与所述滑块接触,当所述滤芯板上下反向安装时,所述凸块与所述滑块相接触;

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所述第一牵引线一端与所述滑块的前端相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的前侧后从第二定滑轮的底部缠绕在所述第一轮段上;所述第二牵引线缠绕在第二轮段上并从第二轮段的后侧向上引出与所述导风机构的上端相连接;

所述导风机构包括方形框以及若干平行安装在方形框上的回转组件,所述回转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方形框转动连接的转轴,还包括若干沿轴向排列安装在转轴上的叶片;

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转轴回转的驱动模块;

所述壳体底部还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出风口并列设置,排风口位于出风口与后侧壁之间;

所述壳体内还通过滑动方式安装有水平的阀板,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阀板在排风口处与出风口处之间水平移动的切换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安装在第二内凹槽中的减速电机以及安装在减速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所述转轴上还安装有从动齿轮,相邻的转轴上的从动齿轮相啮合,且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一相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叶片为螺旋状,相邻的转轴上的叶片的旋向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安装在第二内凹槽中的传感器,所述方形框的上端安装有金属片,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金属片;

还包括与所述传感器以及减速电机相连接的控制芯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后侧壁上的第三内凹槽,所述第三内凹槽位于滤芯板下方,所述第三内凹槽中安装有第三定滑轮;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上开设有走线孔,所述走线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内凹槽和第三内凹槽相连通;所述走线孔内设有第三牵引线,所述第三牵引线一端从后侧缠绕在第二定滑轮上,另一端绕过第三定滑轮与所述阀板的后端相连接;

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壳体的前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阀板的前端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轮段的直径为第一轮段直径的1.4倍至1.5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本发明采用抽屉式滤芯板,需要清理滤芯板时,反向安装,并在利用牵引线机构自动放下导风机构,并通过阀板切换到排风状态,导风机构将风扇引入的定向气流变换为多流向的气流,从而将滤芯板上颗粒从排风口处吹走,实现清理;(2)用于改变阀板位置的切换机构同样由滤芯板推入的力驱动,从而实现排风状态的自动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滤芯板和滑块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导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3,一种自清洁式新风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端设有与室外相通的进风口1-1,底部设有与室内相通的出风口1-2,所述壳体1上还安装有用于引风的风扇装置、以及位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之间的滤芯。

所述滤芯为板状的滤芯板2,所述壳体1中部靠室内一侧的前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封板3;所述开口内侧设有导轨,所述滤芯板2通过导轨水平安装在壳体1中。

所述前侧壁的内壁上开设有位于滤芯板2上方的第一内凹槽,所述第一内凹槽中安装有导风机构4,所述导风机构4底部与所述前侧壁转动连接以实现在壳体1中的翻转,且该转动连接处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机构4向第一内凹槽内翻转;所述第一内凹槽内还安装有第一定滑轮6,所述第一定滑轮6位于导风机构4的下方。

所述壳体1靠近室外一侧的后侧壁的内侧开设有位于滤芯板2上方的第二内凹槽;所述第二内凹槽内安装有第二定滑轮7所述第二定滑轮7包括同轴线的第一轮段7-1和第二轮段7-2;

所述第一轮段7-1的直径小于第二轮段7-2的直径;

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还相对设置有水平且前后走向的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滤芯板2的上方,所述滑轨上安装有滑块5;所述滤芯板2的边框上还设有用于推动所述滑块5的凸块2-1。当新风装置工作时,所述凸块2-1向下且不与所述滑块5接触,当所述滤芯板2上下反向安装时,所述凸块2-1与所述滑块5相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凸块2-1的位置要靠近滤芯板2中央一些,避免插入时与导轨出现干涉。

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所述第一牵引线一端与所述滑块5的前端相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6的前侧后从第二定滑轮7的底部缠绕在所述第一轮段7-1上;所述第二牵引线缠绕在第二轮段7-2上并从第二轮段7-2的后侧向上引出与所述导风机构4的上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轮段7-2的直径为第一轮段7-1直径的1.4倍至1.5倍,该设计可以使第二定滑轮7转动时,第二牵引线行走的距离比第一牵引线更长,从而有足够的行程将导风机构4从竖直状态拉到水平状态。

所述第二内凹槽内还设有限位凸起,用于限定导风机构4转动的最大角度。

如图4,所述导风机构4包括方形框4-1以及若干平行安装在方形框4-1上的回转组件,所述回转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方形框4-1转动连接的转轴4-2,还包括若干沿轴向排列安装在转轴4-2上的叶片4-3,。

如图1和3,所述壳体1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转轴4-2回转的驱动模块10。

具体的,所述驱动模块10包括安装在第二内凹槽中凸台上的减速电机10-1以及安装在减速电机10-1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10-2;所述转轴4-2上还安装有从动齿轮4-4,相邻的转轴4-2上的从动齿轮4-4相啮合,且所述驱动齿轮10-2与所述从动齿轮4-4之一相啮合。减速电机10-1转动后,所有转轴4-2随之同步回转。

所述驱动模块10还包括通过支架安装在第二内凹槽中的传感器10-3,所述方形框4-1的上端安装有金属片,所述传感器10-3用于感应所述金属片。

还包括与所述传感器10-3以及减速电机10-1相连接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为单片机芯片或基于arm架构的处理芯片,也可以直接使用新风系统自身的处理芯片。目前的新风系统中,为了实时监测工作状态并驱动风扇回转,其处理芯片都具有开关量信号接收和电机驱动控制的功能,只要稍加改进,多引入一路开关量信号,并发送一组针对较小功率的电机驱动信号,即可实现本发明所需的功能。因此,相应的控制机理都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叶片4-3为螺旋状,相邻的转轴4-2上的叶片4-3的旋向相同,从而各转轴4-2同步回转时,相邻的叶片4-3产生的风向是相反的,在滤芯板2上方形成多组流向间隔相反的气流扰动,使向下吹送的风包含各个不同方向的气流,从而将不规则褶皱上积攒的颗粒吹落下来。

所述壳体1底部还设有排风口1-3,所述排风口1-3与出风口1-2并列设置,排风口1-3位于出风口1-2与后侧壁之间;

所述壳体1内还通过滑动方式安装有水平的阀板9,所述壳体1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阀板9在排风口1-3处与出风口1-2处之间水平移动的切换机构。

具体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后侧壁上的第三内凹槽,所述第三内凹槽位于滤芯板2下方,所述第三内凹槽中安装有第三定滑轮8;所述壳体1的后侧壁上开设有走线孔,所述走线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内凹槽和第三内凹槽相连通;所述壳体1一般为塑料开模件,走线孔通过预先开模以及进一步钻孔的方式加工而成;所述走线孔内设有第三牵引线,所述第三牵引线一端从后侧缠绕在第二定滑轮7上,另一端绕过第三定滑轮8与所述阀板9的后端相连接。

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弹簧11,所述弹簧11一端与壳体1的前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阀板9的前端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弹簧11带动阀板9向前侧移动时对第二定滑轮7产生的扭矩要小于导风机构4处的扭簧通过第二牵引线对第二定滑轮7产生的扭矩,这样在自由状态下,也就是滑块5没有被推动时,导风机构4扭簧占主动地位,确保导风机构4为竖直状态,且阀板9位于排风口1-3上方。

新风装置正常工作时,滤芯板2上的凸块2-1向下,此时可以自由推拉滤芯板2,凸块2-1不会触碰滑块5。颗粒积攒在凸块2-1所在平面相反的一面上。

需要对滤芯板2清理时,拆下封板3,将滤芯板2取出,然后上下反转再装入壳体1中,此时凸块2-1向上,在插入滤芯板2的过程中凸块2-1会推动滑块5,从而带动第一牵引线移动,第二定滑轮7发生回转,通过第二牵引线将导风机构4拉到水平位置处,且拉到水平位置后导风机构4上的从动齿轮4-4会与驱动齿轮10-2相啮合,当传感器10-3检测到导风机构4就位后,向控制芯片发送信号,控制芯片开始驱动减速电机10-1转动,从而带动各叶片4-3回转;同时,第二定滑轮7向下递送第三牵引线,阀板9在弹簧11的拉动下向左移动,遮住出风口1-2,打开排风口1-3;然后,安装好封板3,启动新风装置的风扇,风扇向下吹送定向的气流,经过导风机构4时,气流被各自回转的叶片4-3变换为多流向的气流,从而将此时位于滤芯板2底部的颗粒吹落,并从排风口1-3送到室外。清理一段时间后,打开封板3,取出滤芯板2,导风机构4和阀板9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归位,将滤芯板2反转到原来的方向重新插入,即可实现滤芯的重复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