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式非承压盘管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2797发布日期:2018-09-11 21:29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热水器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管式非承压盘管水箱。



背景技术:

可以理解,对水箱内水的加热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电加热丝对水箱内水的直接加热,另一种则是利用与水箱相连接的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加热。目前,现有技术中集热管对水箱内水的加热,是通过在集热管内存储与水箱连通的水,并通过先对集热管内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利用水温度高,密封小,热水上浮,冷水下沉,进而实现对水箱内水的加热。

由上可知,上述结构的集热管实现了对水箱内水的加热,但是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由于集热管内存储的水会在集热管的管壁上沉积有水垢,这样一方面会降低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加热的效率,亦即降低了热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形成有的水垢会引发水污染,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热管式非承压盘管水箱。

具体地:一种热管式非承压盘管水箱,用于非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上,包括水箱,设于水箱上的盘管,所述盘管包括设于水箱内的螺旋部,及相对于水箱部分向外伸出的两个直管部,其中所述盘管上伸出水箱的两个直管部分别用作非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水箱向外连接有多根集热管,其中每根集热管内分别嵌装有一根热管,且每根热管部分伸入至水箱内,用于将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后得到的热量通过热管给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热管上设置有热宁头,所述热宁头向上部分伸入至水箱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热宁头与水箱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用于对热宁头与水箱之间的接触部位进行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热管为导热铜管,所述热宁头也由铜质材质制备而成,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热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集热管向内形成有用于装配热管的内槽,所述热管的外侧壁与所述集热管的内槽侧壁抵接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集热管上内槽的孔径自邻近水箱的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集热管的内槽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凹凸部,所述热管的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凸凹部,用于与所述集热管上的凹凸部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水箱上设置有电加热丝,用于给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盘管上用作出水端的直管部上设置有温度计,用于对盘管出水端的温度进行检测。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管式非承压盘管水箱,通过在集热管内嵌装热管,并利用热管直接伸入至水箱并与水箱内水的直接接触,来实现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相比现有技术,避免了在集热管与水之间的接触,进而从根本上规避了在集热管内结水垢,防止水污染,并保障了集热管吸收太阳能的热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管式非承压盘管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水箱;11、电加热丝;20、盘管;21、螺旋部;22、直管部;30、集热管;31、内槽;40、热管;41、热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热管式非承压盘管水箱,是用于非承压太阳能热水器上的,其包括水箱10,设于水箱10上的盘管20,以及用于给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多根集热管30和热管40。

所述盘管20包括设于水箱10内的螺旋部21,及相对于水箱10部分向外伸出的两个直管部22。其中,所述盘管20上伸出水箱10的两个直管部22分别用作非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非承压式管盘水箱在使用时,冷水从盘管20上用作进水端的直管部22进入到水箱10内,利用水箱10内的热水与盘管20内的冷水之间的热传导,实现对盘管20内冷水的加热直至变成热水,然后再从盘管20上用作出水端的直管部22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盘管20上用作出水端的直管部22上设置有温度计(图未示),用于对盘管20出水端的温度进行检测,亦即该温度计对出水的温度实现了直接检测。相比现有技术中温度计对水箱10内水温的间接检测,高了该温度计所测得的温度的精确度。

可以理解,所述集热管30应用在该非承压盘管水箱上,具体是用于吸收太阳能热量并给水箱10内的水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根集热管30依次设置在水箱10上。

其中,每根集热管30内分别嵌装有一根热管40,且每根热管40部分伸入至水箱10内,以将集热管30吸收太阳能后得到的热量在热管40的传导下实现给水箱10内的水进行加热。

具体地,所述集热管30向内形成有用于装配热管40的内槽31,所述热管40的外侧壁与所述集热管30的内槽31侧壁抵接配合,以此将集热管30工作时吸收太阳能得到的热量直接传导给热管40。

由上可知,所述集热管30与热管40之间的热量传导是通过集热管30的内槽31与热管40之间的接触配合来实现的。故此,本实施例在具体设置集热管30与热管40的结构时,可以根据集热管40工作的实际情况,将集热管30上内槽31的孔径自邻近水箱10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便集热管30更多的吸收太阳能热量并传导给热管40,也可以通过扩大集热管30的内槽31侧壁与热管40外壁之间的接触面积,来提高集热管30传导至热管40的热利用效率。具体可将集热管30的内槽3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凹凸部(图未示),相应地,所述热管40的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用于匹配所述集热管上的凹凸部的凸凹部(图未示)。

所述热管40上设置有热宁头41,且所述热宁头41向上部分伸入至水箱10内,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热管40从集热管30上吸收热量,并借助伸入至水箱10内的热宁头41实现给水箱10内的水进行加热。当然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热宁头41与水箱1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图未示),用于对热宁头41与水箱10之间的接触部位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管40为导热铜管,所述热宁头41也由铜质材质制备而成,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热管40上的。

另外地,本实施例的热管式非承压盘管水箱,除了上述采用集热管40吸收太阳能并得到热量来给水箱10内的水进行加热之外,也可以在水箱10上设置有电加热丝11,并用电加热丝11来给水箱10内的水进行加热。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管式非承压盘管水箱,通过在集热管内嵌装热管,并利用热管直接伸入至水箱并与水箱内水的直接接触,来实现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相比现有技术,避免了在集热管与水之间的接触,进而从根本上规避了在集热管内结水垢,防止水污染,并保障了集热管吸收太阳能的热利用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