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线材除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3229发布日期:2018-12-11 20:0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线材除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材除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线材加工过程中,线材表面若带有水,如不及时清除,积水被绝缘层吸收后,会影响线材的绝缘性能。清除线材表面水的方式主要有烘烤、吹气和擦拭三种。其中,烘烤方式不能使用较高的温度;吹气方式容易将水吹到避风面形成残留,需用较大的气流才能达到较好的吹干效果;擦拭方式需要频繁的更换洗水棉,故而上述三种除水方式所使用的时间较长,降低了绝缘线的生产效率,且单一方式很难达到表面除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的线材除水设备。采用改进的线材该除水设备,能够提高线材生产质量。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线材除水设备,包括机架、刮水装置、吹气装置和干燥装置,所述刮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前部,所述吹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中部,所述干燥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后部。

优选的,所述刮水装置包括圆形腔体、刮水体、吸水盖体和筒体固定架,所述圆形腔体的一端面开设凹槽,所述刮水体可拆卸与所述凹槽匹配连接,所述筒体固定架套设于所述圆形腔体的外侧面,同时所述吸水盖体与连接有所述刮水体的所述圆形腔体的一端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形腔体的一端形成凸起,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凸起处,并且所述凹槽内开设贯穿至所述圆形腔体的另一端的通孔,同时,所述圆形腔体的另一端形成环状的凸缘。

优选的,所述刮水体的一端开设贯穿至另一端的通孔,所述刮水体的所述通孔正对所述圆形腔体的所述通孔。

优选的,所述吸水盖体的一端开设凹槽,所述吸水盖体的所述凹槽与所述圆形腔体的所述凸起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水盖体的一端所述凹槽处开设通孔,所述吸水盖体的所述通孔贯通至所述吸水盖体的另一端,并且所述吸水盖体的所述通孔正对所述刮水体的所述通孔。

优选的,所述吹气装置包括圆柱形筒体、内腔体、刮水圈和盖体,所述内腔体的一端开设凹槽,所述刮水圈可拆卸地与所述凹槽匹配连接,所述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内腔体开设所述凹槽的一端接触,同时所述圆柱形筒体分别套于所述内腔体,并与所述盖体的外侧面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柱形筒体开设贯穿的通孔,所述内腔体开设贯穿的通孔,所述盖体开设贯穿的通孔,并且所述圆柱形筒体的所述通孔正对所述内腔体的所述通孔,所述内腔体的所述通孔正对所述盖体的所述通孔。

优选的,所述圆柱形筒体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和排气孔。

优选的,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多个可伸缩的吹气管和吹气嘴,多个所述吹气嘴分别按不同角度设置。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操作方便,保证质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般情况下所述线材经过刮水装置,吹气装置后表面水分都可清除干净,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者还需除去线材表面的潮气,可经过吹干装置以达所要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线材除水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线材除水设备刮水装置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线材除水设备刮水装置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线材除水设备刮水装置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线材除水设备刮水装置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线材除水设备吹气装置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线材除水设备吹气装置立体图。

上述说明书中附图标记表示说明:

1、机架;2、刮水装置;3、吹气装置;4、干燥装置;201、盖体;202圆柱形筒体;203、内腔体;204、刮水圈;301、吸水盖体;302、筒体固定架;303、圆形腔体;304、刮水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如图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改进的线材除水设备,包括机架1、刮水装置2、吹气装置3和干燥装置4,所述刮水装置2设置在所述机架1前部,所述吹气装置3设置在所述机架1中部,所述干燥装置4设置在所述机架1后部。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刮水装置2包括圆形腔体303、刮水体304、吸水盖体301和筒体固定架302,所述圆形腔体303的一端面开设凹槽,所述刮水体304可拆卸与所述凹槽匹配连接,所述筒体固定架302套设于所述圆形腔体303的外侧面,同时所述吸水盖体301与连接有所述刮水体304的所述圆形腔体303的一端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圆形腔体303的一端形成凸起,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凸起处,并且所述凹槽内开设贯穿至所述圆形腔体303的另一端的通孔,同时,所述圆形腔体303的另一端形成环状的凸缘。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刮水体304的一端开设贯穿至另一端的通孔,并且所述刮水体304的所述通孔正对所述圆形腔体303的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吸水盖体301的一端开设凹槽,所述吸水盖体301的所述凹槽与所述圆形腔体303的所述凸起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吸水盖体301的一端凹槽处开设通孔,所述通孔贯通至所述吸水盖体301的另一端,并且所述吸水盖体301的所述通孔正对所述刮水体304的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吹气装置3包括圆柱形筒体202、内腔体203、刮水圈204和盖体201,所述内腔体203的一端开设凹槽,所述刮水圈204可拆卸地与所述凹槽匹配连接,所述盖体201的一端与所述内腔体203开设所述凹槽的一端接触,同时所述圆柱形筒体202分别套于所述内腔体203,并与所述盖体201的外侧面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盖体201与所述内腔体203接触的一端形成凸台。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圆柱形筒体202开设贯穿的通孔,所述内腔体203开设贯穿的通孔,所述盖体201开设贯穿的通孔,并且所述圆柱形筒体202的所述通孔正对所述内腔体203的所述通孔,所述内腔体203的通孔正对所述盖体201的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圆柱形筒体202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和排气孔。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干燥装置4包括多个可伸缩的吹气管和吹气嘴,所述吹气嘴正对所述吹气管。

更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多个所述吹气嘴分别按不同角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线材加工过程中因清洗过程中有大量积水附着在线材的表面,在进入下道工序之前需清洗干净。

线材首先进入位于所述机架1前部的所述刮水装置2,线材通过所述吸水盖体301的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刮水装置2的内部,进入所述刮水体304的所述通孔,并最后由所述圆形腔体303的所述通孔穿出,由所述刮水体304对线材表面除水。

,在经过刮水装置2除水后,线材表面若还有水份,为保证加工质量,需再经过吹气装置3进一步除去线材表面的水份。线材进入位于所述机架1中部的所述吹气装置3,线材通过所述盖体201的所述通孔,并依次进入所述所述刮水圈204的内部和所述内腔体203的所述通孔,最后由所述圆柱形筒体202的所述通孔穿出,由所述刮水圈204对线材表面除水,此外还可以通过所述进气孔和所述排气孔之间贯通的气流进一步达到

清除线材表面的水份目的。

最后,线材进入所述机架1后部的所述干燥装置4,线材进入所述吹气管,通过所述吹气嘴吹出的风,将经过的线材表面的潮气吹干,以保后续生产质量。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