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热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4814发布日期:2018-10-12 22:2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热泵热水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能分体式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节能电器,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分为一体式结构和分体式结构,针对分体式热泵热水器一般包括热热水箱和室外机,而热泵热水器的室外机通常包括L形管片式换热器、轴流风机和压缩机,利用轴流风机对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管片式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较低,使得热泵热水器的换热效率降低且能效较差。如何设计一种换热效率高且体积小的热水器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体式热泵热水器,实现提高分体式热泵热水器的换热效率以提高能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热泵热水器,包括热水箱和室外机,所述热水箱上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热水箱中水的第一换热器,所述室外机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压缩机、风机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沿所述外壳的侧壁布置,所述外壳分布有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外壳的端面开设有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端部之间形成间隔空间,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间隔空间中。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电控盒的安装口。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口上设置有可开关的检修门。

进一步的,所述电控盒中设置有可插拔安装的电控板。

进一步的,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电控盒的线缆进出的间隔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接线盒,所述电控盒的线缆经由所述间隔空间连接所述接线盒中的接线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挂架;和/或,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提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壁或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背板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外壳的背板上设置有悬臂式支架,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悬臂式支架上,所述悬臂式支架还与所述加强筋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将第二换热器沿着外壳的侧壁分布,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外壳的侧壁区域进行均匀环流换热,增大第二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以获得较高的换热效率,而压缩机等部件被第二换热器包裹住,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小室外机的厚度尺寸,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有效的缩小了室外机的整体体积;同时,室外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布置在侧壁和正面,一方面能够保证顺畅的通风换热,另一方面在安装时外壳可以紧贴外墙面安装,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热泵热水器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热泵热水器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热泵热水器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热泵热水器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爆炸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热泵热水器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爆炸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分体式热泵热水器,包括热水箱100和室外机200,所述热水箱100上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热水箱100中水的第一换热器101,所述室外机200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中的压缩机2、风机5、第二换热器3和电控盒4,所述第二换热器3沿所述外壳1的侧壁布置,所述外壳1分布有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外壳1的端面开设有出风口12。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分体式热泵热水器中的室外机200在外壳1的侧壁上分布有第二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3能够充分利用外壳1侧壁的空间区域实现足够大面积的换热面积,以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由于外壳1分布有第二换热器3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口11,并在外壳1的前端面设置出风口12,在风机5的作用下,外界的空气从外壳1的周圈方向进入到外壳1中,空气将与分布在侧壁上的第二换热器3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后从出风口12输出,使得外壳1的背板可以紧贴在墙壁上安装,实现从侧面进风端面出风,确保空气流动顺畅以提高换热效率。另外,第二换热器3贴靠在外壳1的内侧壁上,而压缩机2和风机5等部件被第二换热器3半包裹住,这样使得整个室外机200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且,第二换热器3沿着外壳1的内侧壁分布,可以充分利用外壳1的侧壁面积布置足够大的第二换热器3,可以在较小体积的外壳1中布置足够大换热面积的第二换热器3,进一步的可以缩小室外机200的体积。而由于在外壳1侧壁开设进风口11,在雨天,雨水可以通过进风口11进入对第二换热器3进行清洗,从而实现自动清洁第二换热器3的作用。其中,可以根据需要在外壳1的多个侧壁分布有第二换热器3,如图2所示,以常规矩形的外壳1 为例,可以在外壳1的两个、三个或四个侧壁上分布有第二换热器3,或者,如图5所示,采用圆盘形状的外壳1,第二换热器3则整体呈弧面结构沿着圆盘形状的外壳1的侧壁分布。

其中,由于第二换热器3分布在外壳1的侧壁上,而由于第二换热器3沿着外壳1的侧壁分布,为了方便电控盒4的线缆连接,电控盒4设置在第二换热器3的两端部之间所形成的间隔空间中,电控盒4位于第二换热器3的两端部之间,可以充分利用第二换热器3的两端部之间在外壳1中的位置来安装电控盒4,充分利用外壳1的空间,可以缩小外壳1的整体体积。而第二换热器3与第一换热器101之间还设置有截止阀31,截止阀31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侧壁或端面上。或者,电控盒4可以设置在外壳1中并被第二换热器3半包裹住,第二换热器3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电控盒4的线缆进出的间隔空间,而外壳1上可以设置有接线盒,所述电控盒4的线缆经由所述间隔空间连接所述接线盒中的接线端子。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电控盒4的安装口(未标记),所述电控盒4的接线端子位于所述安装口中,具体的,外壳1上开设安装口用于室内侧控制器的线缆与电控盒4的接线端子连接,而为了提高使用可靠性,安装口上设置有可开关的检修门40,在需要安装或维修时,打开检修门40,便可以完成室内侧控制器的线缆与电控盒4的接线端子连接,以及后期电控盒4中电控板41的维修和更换。优选的,为了提高维修便利性,电控盒4中设置有可插拔安装的电控板41,具体的,电控板41采用插拔方式进行安装,在后期维修时,可以将损坏的电控板41拔出进行维修,维修后的电控板41或新的电控板41可以直接插入到电控盒4中完成组装。

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外壳1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把手13,其中一所述把手13遮盖住所述安装口,具体的,外壳1上其中一侧的把手13设置在安装口处并可以遮盖住安装口,这样,可以通过把手3对安装口进行遮挡和保护。而为了方便安装室外机,外壳1上还设置有挂架14,挂架14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挂架14托住外壳1,挂架14通过顶部上设置的安装孔挂在墙壁上设置有安装螺栓上,从而完成室外机的安装和固定。另外,外壳1上还设置有提手15,通过提手15一方面方便操作人员将室外机拎到室外侧进行安装,同时,提手15还可以通过拉绳在安装时进行提拉以方便室外侧的操作人员对外壳1进行定位。而压缩机2、风机5和第二换热器3可以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背板上,为了提高背板的结构强度,外壳1的背板上设置有加强筋16,通过加强筋16提高背板的结构强度,以确保压缩机2、风机5和第二换热器3被牢固可靠的安装固定。

通过将第二换热器沿着外壳的侧壁分布,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外壳的侧壁区域进行均匀环流换热,增大第二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以获得较高的换热效率,而压缩机等部件被第二换热器包裹住,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小室外机的厚度尺寸,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有效的缩小了室外机的整体体积;同时,室外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布置在侧壁和正面,一方面能够保证顺畅的通风换热,另一方面在安装时外壳可以紧贴外墙面安装,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