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板结构及其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8740发布日期:2018-10-09 20:0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领域,具体地说一种导风板结构及其空调机。



背景技术:

空气的成分可以看作由绝干空气、水汽、尘埃三部分组成。如果保持空气的湿度而降低空气温度,当温度低至一定值后,水蒸气的分压力达到对应于当时空气温度的饱和压力,该条件下的空气中水汽就达到饱和,如果再进一步降低空气温度,水汽就会从空气中冷凝析出形成“露滴”,这现象被称为“凝露”。

空调内机在制冷模式时导风板会产生凝露水,在工况稍微恶劣或内机装配稍有缝隙时导风板上的凝露水集中滴落,影响客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在一定温度下容易产生凝露水,用户体验差,进而提供一种消除该现象的导风板及其空调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导风板结构,其包括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的板体,在所述板体上成型有沿自所述进风侧向所述出风侧延伸的若干对水分子具有吸附力的缝隙,即风在流动过程中水分子不会受到阻碍而有所停留,顺着风流动的过程中利用导风板上的缝隙对水分子的吸附力以及液体的表面张力,能够将导风板上凝露较大的即将滴落的水珠吸附到导风板上的缝隙上,使其均布化,且在风经过缝隙时又能加速其内的水分的气化并随风一起流出,阻碍大水珠的形成及滴落。

所述缝隙均匀排布,更均匀的阻碍大水珠的形成及滴落。

所述缝隙的宽度自所述进风侧向所述出风侧逐渐增大,更有利于水分在凝结之前蒸发。

所述缝隙位于所述进风侧的宽度不大于0.2mm。

所述缝隙位于所述进风侧的宽度为0。

所述缝隙位于所述出风侧的宽度为0.6-1mm。

所述缝隙位于所述出风侧的宽度为 0.8mm。

所述缝隙的深度为1mm以上。

所述缝隙的深度为2mm。

一种空调机,具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的如上述任一所述导风板结构,所述出风口的风自所述板体的进风侧进入,从所述出风侧流出,所述板体在打开状态,其位于所述进风侧的侧边离地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出风侧的侧边离地的高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结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导风板结构,10-板体,11-进风侧,12-出风侧,13-缝隙,2-空调机,2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导风板结构1,其包括具有进风侧11和出风侧12的板体10,在所述板体10上成型有沿自所述进风侧11向所述出风侧12延伸的若干对水分子具有吸附力的缝隙13,即风在流动过程中水分子不会受到阻碍而有所停留,顺着风流动的过程中利用导风板上的缝隙对水分子的吸附力以及液体的表面张力,能够将导风板上凝露较大的即将滴落的水珠吸附到导风板上的缝隙上,使其均布化,且在风经过缝隙时又能加速其内的水分的气化并随风一起流出,阻碍大水珠的形成及滴落。

所述缝隙13可以均匀排布,更均匀的阻碍大水珠的形成及滴落。

所述缝隙13的宽度可以设置为自所述进风侧11向所述出风侧12逐渐增大,如图2所示,更有利于水分在凝结之前蒸发。

所述缝隙13位于所述进风侧11的宽度不大于0.2mm。本实施例中,所述缝隙13位于所述进风侧11的宽度为0。

所述缝隙13位于所述出风侧12的宽度为0.6-1mm。本实施例中,所述缝隙13位于所述出风侧12的宽度为0.8mm。

所述缝隙13的深度为1mm以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缝隙13的深度为 2mm。

图3所示,将上述所述导风板结构1应用于空调机2中,所述空调机2 具有出风口20,在所述出风口20处设置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20,所述出风口20的风自所述板体10的进风侧11进入,从所述出风侧12流出,所述板体10在打开状态,其位于所述进风侧11的侧边离地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出风侧12的侧边离地的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侧11的侧边离地的高度高于所述出风侧12的侧边离地的高度。当然,也可以水平设置,但效果稍差一些,但也仍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