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6827发布日期:2018-10-19 20:5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会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当进入大气中的一些特定物质呈现出足够的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形成空气污染,从而给人类的舒适、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空气显得弥足珍贵。目前,在空气污染时,人们可以通过在室内增设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但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只能依据用户操作单一净化室内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功能较为单一,例如,在室内空气中的非颗粒污染物浓度(例如,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不能根据室内的空气质量指标联动新风机对室内输入新鲜空气,使得空气净化效率不高,不能满足用户对洁净空气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能够提升室内空气净化效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空气净化控制器、云端服务器、空气净化器、新风机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其中,

空气净化控制器分别与云端服务器、空气净化器、新风机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电性连接;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将检测得到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传输至空气净化控制器;

空气净化控制器,用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依据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数据,生成控制新风机运行状态的新风控制指令,无线传输至新风机;

依据生成的新风控制指令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数据,生成控制空气净化器运行状态的净化控制指令,无线传输至空气净化器;

空气净化器,用于依据所述净化控制指令进行开启或关闭;

新风机,用于依据接收的净化控制指令进行相应的开启或关闭。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空气净化控制器内置在所述空气净化器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空气净化控制器还用于识别安装在空气净化器中滤网位的滤网,如果确定安装的滤网为预先设置的原厂滤网,通知空气净化器依据接收的净化控制指令开启或关闭净化功能,如果确定安装的滤网为非原厂滤网,通知空气净化器关闭净化功能。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

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与空气净化控制器无线连接,用于接收空气净化控制器无线传输的检测指令,启动对室外空气质量的检测,将检测的室外空气质量数据无线传输至空气净化控制器,所述检测指令是空气净化控制器检测到相连接的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将从云端服务器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的方式切换到通过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的方式后,向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发送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空气净化控制器还用于向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发送预先设置的空气质量检测策略,以使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根据接收的空气质量检测策略,控制采集空气质量数据的工作时间以及空气质量数据上报的时机。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

智能终端,用于与空气净化控制器无线连接,通过空气净化控制器控制空气净化器以及新风机的启动和关闭,以及,从空气净化控制器查询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及空气净化器和新风机运行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设置在空气净化控制器中。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空气净化控制器以及云端服务器的数量为一台,所述空气净化器、新风机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数量为1个或多个。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空气净化控制器还用于获取空气净化器以及新风机的运行状态信息,显示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的室外空气质量数据、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及运行状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空气净化控制器上还设置有位于风道内的风压感应开关,通过开启和关闭空气净化控制器,感应空气净化控制器风道内负压变化值,依据感应的负压变化值是否更换或清洁滤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空气净化控制器、云端服务器、空气净化器、新风机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其中,空气净化控制器分别与云端服务器、空气净化器、新风机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电性连接;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将检测得到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传输至空气净化控制器;空气净化控制器,用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依据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数据,生成控制新风机运行状态的新风控制指令,无线传输至新风机;依据生成的新风控制指令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数据,生成控制空气净化器运行状态的净化控制指令,无线传输至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用于依据所述净化控制指令进行开启或关闭;新风机,用于依据接收的新风控制指令进行相应的开启或关闭。这样,能够根据室内外的空气质量数据自动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并联动新风机对室内输入新鲜空气,以及,控制空气净化器的开启或关闭,提升了室内空气净化效率,达到室内空气净化以及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空气净化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空气净化控制器11、云端服务器12、空气净化器13、新风机14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其中,

空气净化控制器11分别与云端服务器12、空气净化器13、新风机14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无线连接包括但不限于:ZigBee、蓝牙、433Mhz、315Mhz、485Mhz、红外、4G、WIFI等连接,通过无线连接,可以实现空气净化控制器11与控制的各功能设备的互联互动。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11与空气净化器13、新风机14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也可以通过有线方式进行连接。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用于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将检测得到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传输至空气净化控制器11;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空气质量数据包括但不限于:PM10、PM2.5、温湿度、氧气浓度、总挥发性有机物(TOVC,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甲烷浓度、二氧化硫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氮浓度、臭氧浓度、氨浓度、苯浓度等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相对应地,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PM10检测传感器、PM2.5检测传感器、温湿度检测传感器、氧气检测传感器、总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传感器、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甲醛检测传感器、甲烷检测传感器、二氧化硫检测传感器、一氧化碳检测传感器、二氧化氮检测传感器、臭氧检测传感器、氨检测传感器、苯检测传感器等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为一个或多个,每一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对应检测一空气质量数据,可以布置在室内相应位置。例如,可以将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甲烷检测传感器以及一氧化碳检测传感器布设在厨房,将PM10检测传感器、PM2.5检测传感器以及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布设在客厅或卧室顶板的中心位置,将氨检测传感器布设在卫生间等。

空气净化控制器11,用于从云端服务器12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依据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数据,生成控制新风机14运行状态的新风控制指令,无线传输至新风机14;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还可以依据室外空气质量数据、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室内容积以及新风机14设备参数,生成控制新风机14运行状态的新风控制指令。

依据生成的新风控制指令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数据,生成控制空气净化器13运行状态的净化控制指令,无线传输至空气净化器13;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还可以依据新风控制指令、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室内容积以及空气净化器13设备参数,生成控制空气净化器13运行状态的净化控制指令。

空气净化器13,用于依据所述净化控制指令进行开启或关闭;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11依据接收的各种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检测得到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综合判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室内空气质量等级分为6个等级,即: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以及严重污染。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如果室外空气质量数据表明室外空气质量较差,可以生成关闭新风机14的新风控制指令,如果室外空气质量数据表明室外空气质量好,且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表明某一气体浓度超标,可以依据超标的浓度、室内容积以及新风机14设备参数(档位以及各档位的送风量),确定新风机14需要运行的档位,生成将新风机14开启至确定档位的新风控制指令。

本实施例中,如果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表明某一颗粒污染物浓度超标,可以依据超标的浓度、室内容积、新风机14的运行档位以及空气净化器13设备参数(档位以及各档位的净化风量),确定空气净化器13需要运行的档位,将空气净化器13开启至确定的档位进行空气净化。表1为依据上述各参数确定的空气净化器13或新风机14运行档位示意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依据PM2.5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等级分级,结合气态污染物确定空气净化器13或新风机14的运行档位。

表1

新风机14,用于依据接收的新风控制指令进行相应的开启或关闭。

本实施例中,利用空气净化控制器11、云端服务器12、空气净化器13、新风机14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组成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净化控制器11能够根据室内外的空气质量数据自动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并联动新风机14对室内输入新鲜空气,以及,控制空气净化器13的开启或关闭,提升了空气净化效率,达到室内空气净化以及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对于面积较大的室内,新风机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用于与室外进行新风交换,例如,可能在不同房间均放置有空气净化器13。而且,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为了使各房间的空气净化达到最优,即使在空气净化控制器11能够满足空气净化的条件下,也会优先采用多空气净化器13联动来执行空气净化。例如,空气净化控制器11依据超标的浓度、室内容积、新风机14的运行档位、各空气净化器13设备参数(档位以及各档位的净化风量)以及各空气净化器13布设位置,利用预先设置的优化算法确定各空气净化器13需要运行的档位。

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控制器11内置有用于连接因特网的WIFI模块,用于与空气净化器13、云端服务器12、新风机14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进行无线通信。例如,可以通过因特网与云端服务器12连接,从云端服务器12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11也可以将接收到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空气净化控制器11设备参数、净化从机设备参数、新风机14设备参数和室内容积上报至云端服务器12,云端服务器12根据空气净化控制器11上报的数据,结合预先获取的室外空气质量参数,进行室内外空气质量状况的判断,依据判断结果进行空气优化,并将最优的空气优化方案推送给空气净化控制器11,再由空气净化控制器11无线传输至空气净化器13以及新风机14,从而可以帮助用户有效管理室内空气质量。例如,如果上报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表明室内二氧化碳超标,进行空气优化的空气优化方案可以为推荐通风;再例如,如果室外空气质量数据表明室外空气质量优于室内、且室外空气质量为优,进行空气优化的空气优化方案可以为推荐通风;再例如,如果室外空气质量数据表明室外空气质量为优,且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表明室内PM2.5超标,进行空气优化的空气优化方案可以为推荐通风且启动空气净化器13。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11还可以内置在多个空气净化器13中的一空气净化器13中,从而与该空气净化器13成为一体。当然,实际应用中,空气净化控制器11也可以内置在新风机14中。

本实施例中,除了可以从云端服务器12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也可以通过在室外布置传感器的方式来检测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该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

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与空气净化控制器11无线连接,用于在与空气净化控制器相连接后,将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的方式从云端服务器切换到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即接收空气净化控制器11无线传输的检测指令,启动对室外空气质量的检测,将检测的室外空气质量数据无线传输至空气净化控制器11,所述检测指令是空气净化控制器11检测到相连接的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将从云端服务器12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的方式切换到通过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的方式后,向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发送的。

本实施例中,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可以独立安装在室内任意位置或可在室内移动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可以独立安装在室外任意位置或可在室外移动进行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还可以设置在空气净化控制器11中。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与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分别利用无线技术与空气净化控制器11连接,向空气净化控制器11无线传输检测得到的空气质量数据。

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控制器11可以自动识别并显示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或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从而可以确定接收到的空气质量数据是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还是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可以通过相应标识进行识别,例如,如果接收的空气质量数据中携带有标识0,表示为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如果接收的空气质量数据中携带有标识1,表示为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11中也可以预先存储有各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设备号与类型的映射关系,依据接收的空气质量数据中包含的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设备号,查询映射关系,从而确定该接收的空气质量数据是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还是室外空气质量数据。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11还可以用于控制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采集空气质量数据的工作时间以及空气质量数据上报的时机。即向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发送预先设置的空气质量检测策略,以使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根据接收的空气质量检测策略,控制采集空气质量数据的工作时间以及空气质量数据上报的时机。从而有效延长室内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户对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进行远程控制,例如,在下班时,需要预先对家庭室内空气进行净化,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该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

智能终端17,用于与空气净化控制器11无线连接,通过空气净化控制器11控制空气净化器13以及新风机14的启动和关闭,以及,从空气净化控制器11查询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及空气净化器13和新风机14运行状态。

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7包括但不限于:移动智能终端17以及固定智能终端17,其中,移动智能终端17可以是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客户端或遥控器等,固定智能终端17可以是台式电脑。利用智能终端17,用户可以向空气净化控制器11下发各控制指令,例如,不启动室内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直接强制空气净化控制器11、空气净化器13以及新风机14启动运行。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11通过WIFI或无线路由器连接网络,用户可以利用移动电话或电脑控制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以及,查看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相关数据及各设备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11的数量为一台,空气净化器13以及新风机14的数量为一台或多台,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6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即空气净化控制器11具备独立连接空气净化器13(1-N)、新风机14(1-N)、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N)进行相应工作的功能,从而对单台空气净化器13以及新风机14的空气净化能力进行补充。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空气净化器13和新风机14同步受控于空气净化控制器11,空气净化控制器11进行空气质量判断,并依据空气质量判断结果控制空气净化器13和新风机14执行相应工作。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如果空气净化控制器11内同时设置有空气净化器13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则在空气净化控制器11不开启净化功能的情况下,可以驱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在空气净化控制器11开启净化功能的情况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停止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利用布设在室内的其他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15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11还用于获取空气净化器13以及新风机14的运行状态信息,显示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的室外空气质量数据、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及运行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也可以分别在空气净化器13、新风机14以及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上设置显示器,以将检测的运行状态信息或空气质量数据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不同厂家的空气净化器13以及新风机14都会配置相应的原厂滤网,为保障空气净化器13或新风机14生产厂家(原厂)的合法权益。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在空气净化控制器11设置有空气净化器13的情形下,空气净化控制器11还用于识别安装在滤网位的滤网,如果确定安装的滤网为预先设置的原厂滤网,通知空气净化器13依据接收的净化控制指令开启或关闭净化功能,如果确定安装的滤网为非原厂滤网,通知空气净化器13关闭净化功能。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滤网类型包括:原厂滤网以及非原厂滤网,原厂滤网为净化机、新风机14生产厂家设计生产或授权生产的滤网,非原厂滤网为其他非关联或授权厂家生产的滤网。

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控制器11、空气净化器13以及新风机14内分别设置有内滤网位以及外滤网位。

本实施例中,在空气净化控制器11的内滤网位两侧,设置第一红外发射头和第一红外接收头,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头发射红外线,若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头发射的红外线,确定内滤网位未放置内滤网;否则,确定内滤网位放置有内滤网,并通过发射的红外线识别安装在内滤网位的内滤网;以及,

在空气净化控制器11的外滤网位两侧,设置第二红外发射头和第二红外接收头,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头发射红外线,若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头发射的红外线,确定外滤网位未放置外滤网;否则,确定外滤网位放置有外滤网,并通过发射的红外线识别安装在外滤网位的外滤网;

若识别的内滤网为原厂滤网且外滤网位未放置外滤网,或者,内滤网位未放置内滤网且识别的外滤网为原厂滤网,或者,识别的内滤网为原厂滤网且识别的外滤网为原厂滤网,通知空气净化器13依据接收的净化控制指令开启或关闭净化功能,否则,通知空气净化器13关闭净化功能。

本实施例中,滤网(内滤网以及外滤网)内置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感应线路板,用于滤网类型识别。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可以通过红外对射方式实现滤网类型识别以及内外滤网位置空置识别,从而达到对内置滤网的识别及防伪的目的,能够有效管理滤网的使用状况。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如果一滤网,例如,原厂C型滤网占据内外两个滤网位,可以通过读出该滤网号码段并进行识别。

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13以及新风机14中也可以进行内滤网识别以及外滤网识别,并将识别的滤网识别结果无线传输至滤网识别处理模块,以使空气净化控制器11对空气净化器13以及新风机14进行通断控制。如果滤网识别结果不为预先设置的原厂滤网(非原厂滤网),则不启动相应的空气净化控制器11、空气净化器13或新风机14,对于运行的空气净化控制器11、空气净化器13或新风机14,终止其运行,以保障空气净化控制器11、空气净化器13或新风机14生产厂家(原厂)的合法权益。表2为依据滤网位置空置识别结果结合滤网类型识别结果控制开关机的示意表。

表2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11还可以用于在开启净化功能后,对滤网的使用时间进行累计,依据累计的使用时间,与所述滤网的额定使用时间进行对比,以判定所述滤网是否需要更换。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可以利用滤网内置芯片的感应线路板对该滤网的使用时间进行累计,依据累计的使用时间,与该滤网的额定使用时间进行对比,若累计的使用时间大于或等于额定使用时间,生成需要更换或清洁滤网的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器13以及新风机14中也设置有滤网使用累计计时功能。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滤网的更换处理,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11上还设置有位于风道内的风压感应开关,通过开启和关闭空气净化控制器11,感应空气净化控制器11风道内负压变化值,依据感应的负压变化值是否更换或清洁滤网。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空气净化器、新风机上都分别设置有风压感应开关,通过风压感应开关感应风道内压力,从而实现滤网清洁和更换的信息提醒。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空气净化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空气净化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获取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设置在空气净化控制器中。

步骤202,获取云端服务器传输的室外空气质量数据;

本实施例中,步骤201与步骤202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空气质量数据包括但不限于:PM10、PM2.5、温湿度、氧气浓度、总挥发性有机物(TOVC,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甲烷浓度、二氧化硫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氮浓度、臭氧浓度、氨浓度、苯浓度等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控制器可以自动识别并显示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或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从而可以确定接收到的空气质量数据是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还是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可以通过相应标识进行识别,例如,如果接收的空气质量数据中携带有标识0,表示为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如果接收的空气质量数据中携带有标识1,表示为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空气净化控制器中也可以预先存储有各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设备号与类型的映射关系,依据接收的空气质量数据中包含的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设备号,查询映射关系,从而确定该接收的空气质量数据是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还是室外空气质量数据。

步骤203,依据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数据,生成控制新风机运行状态的新风控制指令,无线传输至新风机,以使新风机依据接收的新风控制指令进行相应的开启或关闭;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如果室外空气质量数据表明室外空气质量较差,可以生成关闭新风机的新风控制指令,如果室外空气质量数据表明室外空气质量好,且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表明某一气体浓度超标,可以依据超标的浓度、室内容积以及新风机设备参数(档位以及各档位的送风量),确定新风机需要运行的档位,生成将新风机开启至确定档位的新风控制指令。

步骤204,依据生成的新风控制指令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数据,生成控制空气净化器运行状态的净化控制指令,无线传输至空气净化器,以使空气净化器依据所述净化控制指令进行开启或关闭。

本实施例中,如果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表明某一颗粒污染物浓度超标,可以依据超标的浓度、室内容积、新风机的运行档位以及空气净化器设备参数(档位以及各档位的净化风量),确定空气净化器需要运行的档位,将空气净化器开启至确定的档位进行空气净化。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空气净化控制器内置在所述空气净化器中。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识别安装在空气净化器中滤网位的滤网,如果确定安装的滤网为预先设置的原厂滤网,通知空气净化器依据接收的净化控制指令开启或关闭净化功能,如果确定安装的滤网为非原厂滤网,通知空气净化器关闭净化功能。

本实施例中,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识别安装在空气净化器中滤网位的滤网包括:

在空气净化控制器的内滤网位两侧,设置第一红外发射头和第一红外接收头,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头发射红外线,若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头发射的红外线,确定内滤网位未放置内滤网;否则,确定内滤网位放置有内滤网,并通过发射的红外线识别安装在内滤网位的内滤网;以及,

在空气净化控制器的外滤网位两侧,设置第二红外发射头和第二红外接收头,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头发射红外线,若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头发射的红外线,确定外滤网位未放置外滤网;否则,确定外滤网位放置有外滤网,并通过发射的红外线识别安装在外滤网位的外滤网。

本实施例中,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接入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将从云端服务器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的方式切换到通过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获取室外空气质量数据的方式,向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发送检测指令;

接收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依据检测指令检测的室外空气质量数据。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向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发送预先设置的空气质量检测策略,以使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根据接收的空气质量检测策略,控制采集空气质量数据的工作时间以及空气质量数据上报的时机。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启闭指令,依据所述启闭指令控制空气净化器以及新风机的启动和关闭,以及,

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查询指令,将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及空气净化器和新风机运行状态输出至所述智能终端。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空气净化器以及新风机的运行状态信息,显示智能互联空气净化系统的室外空气质量数据、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及运行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在开启净化功能后,对滤网的使用时间进行累计,依据累计的使用时间,与所述滤网的额定使用时间进行对比,以判定所述滤网是否需要更换。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感应空气净化控制器开启和关闭时风道内负压变化值,依据感应的负压变化值是否更换或清洁滤网。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