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4155发布日期:2018-10-26 19:4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换热设备的管路或线缆均直接压在室内机的背侧,即管路或线缆位于墙壁与室内机之间。然而,一旦管路或线缆由于其自身回弹性起翘或拱起时,室内机会被管路或线缆顶起,导致室内机与墙壁之间的间隙增大,影响了室内机安装后的整体美观性和运行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完成后的换热设备易被管路或线缆拱起,影响整体美观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具有用于容纳管路和/或线缆的容纳腔,管路和/或线缆穿设在容纳腔内且能够从容纳腔穿出,以通过固定结构对管路和/或线缆进行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子固定结构,且多个子固定结构之间围成容纳腔。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子固定结构,且两个子固定结构分别为第一子固定结构和第二子固定结构,第一子固定结构与第二子固定结构卡接。

进一步地,第一子固定结构和/或第二子固定结构为U形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子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本体;用于与第二子固定结构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部,设置在第一本体上且朝向远离第一本体的方向延伸;用于与第二子固定结构卡接的第一卡接件,设置在第一本体上且朝向远离第一本体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件具有卡孔,第二子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导向部,设置在第二本体上,第一导向部伸入至第二导向部内且与第二导向部限位止挡;第二卡接件,设置在第二本体上,第二卡接件伸入至卡孔内。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件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接件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均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卡接件沿第一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卡接件与多个第二卡接件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部具有折弯段,第二导向部具有与折弯段相适配的限位段,折弯段伸入限位段后与限位段止挡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子固定结构和/或第二子固定结构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紧固件穿过通孔以将第一子固定结构和/或第二子固定结构固定在预定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固定机构。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压接件,设置在空调器的电机座上,压接件具有通过间隙,管路和/或线缆从通过间隙穿出后穿入固定机构的固定结构内。

进一步地,压接件与电机座卡接。

进一步地,压接件为U形结构。

进一步地,压接件包括:压接本体,具有通过间隙;用于与电机座卡接的多个卡接部,设置在压接本体上且朝向远离压接本体的方向延伸;顶扣,设置在压接本体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卡接部之间,顶扣与设置在电机座上的卡台止挡配合;插片,设置在压接本体上,插片插入至设置在电机座上的插孔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结构。其中,固定结构具有用于容纳管路和/或线缆的容纳腔,管路和/或线缆穿设在容纳腔内且能够从容纳腔穿出,以通过固定结构对管路和/或线缆进行限位固定。这样,换热设备的管路和线缆穿设在固定结构的容纳腔内且能够从容纳腔内穿出,固定结构对管路和线缆进行固定,进而防止管路和线缆由于其自身回弹性起翘或拱起而影响换热设备与墙壁之间的安装间隙,保证换热设备的整体美观性和运行性能。

与现有技术中未对换热设备的管路和线缆进行固定相比,本申请中的固定机构能够防止换热设备的管路和线缆拱起换热设备而影响换热设备的整体美观性,且能够对管路和线缆进行保护,保证换热设备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结构的实施例应用于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器与壁挂板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固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固定结构进行装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固定结构的第一子固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固定结构的第一子固定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4中的固定结构的第二子固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4中的固定结构的第二子固定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器的压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的压接件与电机座装配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电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器的壁挂板与固定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以及

图13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器的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固定结构;11、容纳腔;12、第一子固定结构;121、第一本体;122、第一导向部;123、第一卡接件;13、第二子固定结构;131、第二本体;132、第二导向部;133、第二卡接件;21、管路;30、通孔;40、压接件;41、通过间隙;42、压接本体;43、卡接部;44、顶扣;45、插片;50、电机座;51、卡台;52、插孔;53、卡轨;54、电机座卡孔;55、第一卡槽;56、第二卡槽;60、卡钩;70、壁挂板;80、护板结构;90、膨胀螺钉;100、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完成后的换热设备易被管路或线缆拱起,影响整体美观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如图1至图3所示,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结构10。其中,固定结构10具有用于容纳管路21的容纳腔11,管路21穿设在容纳腔11内且能够从容纳腔11穿出,以通过固定结构10对管路21进行限位固定。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换热设备的管路21穿设在固定结构10的容纳腔11内且能够从容纳腔11内穿出,固定结构10对管路21进行固定,进而防止管路21由于其自身回弹性起翘或拱起而影响换热设备与墙壁之间的安装间隙,保证换热设备的整体美观性和运行性能。

与现有技术中未对换热设备的管路和线缆进行固定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机构能够防止换热设备的管路21拱起换热设备而影响换热设备的整体美观性,且能够对管路21进行保护,保证换热设备正常运行。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结构。其中,固定结构具有用于容纳线缆的容纳腔,线缆穿设在容纳腔内且能够从容纳腔穿出,以通过固定结构对线缆进行限位固定。换热设备的线缆穿设在固定结构的容纳腔内且能够从容纳腔内穿出,固定结构对线缆进行固定,进而防止线缆由于其自身回弹性起翘或拱起而影响换热设备与墙壁之间的安装间隙,保证换热设备的整体美观性和运行性能。同时,固定结构能够对线缆进行保护,保证换热设备正常运行。

可选地,固定结构10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子固定结构,且多个子固定结构之间围成容纳腔11。如图3至图8所示,固定结构10包括两个子固定结构,且两个子固定结构分别为第一子固定结构12和第二子固定结构13,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卡接,且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围成容纳腔11。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固定机构对管路21的安装或拆卸更加容易、方便,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装配或拆卸耗时。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或装配。

具体地,当需要对换热设备的管路21进行固定时,将第二子固定结构13固定在墙壁上,将管路21放入第二子固定结构13内,之后再将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卡接,以形成容纳腔11,保证管路21被收纳在容纳腔11中。当需要将管路21从固定结构10内取出时,先将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分开,之后再将管路21从容纳腔11内取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结构10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将第一子固定结构12固定在墙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固定结构12和第二子固定结构13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子固定结构12和第二子固定结构13通过紧固件连接。

如图3至图8所示,第一子固定结构12和第二子固定结构13为U形结构。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容纳腔11的容积增大,保证换热设备的全部管路21均被容纳在固定结构10中。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降低了固定机构的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固定结构12和第二子固定结构13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为板状结构,第二子固定结构13为U形结构,或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为U形状结构,第二子固定结构13为板状结构。

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子固定结构12包括第一本体121、第一导向部122及第一卡接件123。其中,第一导向部122用于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导向配合,设置在第一本体121上且朝向远离第一本体121的方向延伸。第一卡接件123用于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卡接,设置在第一本体121上且朝向远离第一本体121的方向延伸。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可选地,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第一导向部122为两个。

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卡接件123具有卡孔,第二子固定结构13包括第二本体131、第二导向部132及第二卡接件133。其中,第二导向部132设置在第二本体131上,第一导向部122伸入至第二导向部132内且与第二导向部132限位止挡。第二卡接件133设置在第二本体131上,第二卡接件133伸入至卡孔内。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具体地,将管路21装入第二子固定结构13内,第一子固定结构12的第一导向部122伸入第二子固定结构13的第二导向部132内且与第二导向部132限位止挡,以保证第一卡接件123与第二卡接件133的位置相对应,保证第一卡接件123能够与第二卡接件133卡接,且使得固定结构10的外观更加美观、整洁。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子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导向部及第二卡接件。其中,第二导向部设置在第二本体上,第一导向部伸入至第二导向部内且与第二导向部限位止挡。第二卡接件设置在第二本体上,第二卡接件具有卡孔,第一卡接件伸入至卡孔内。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可选地,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的长度一致。这样,上述设置保证连接后的第一子固定结构12和第二子固定结构13的左右两端对齐,进而使得固定结构10更加美观、齐整。

可选地,第二导向部132为两个。

可选地,第一卡接件123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接件133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一卡接件123和第二卡接件133均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卡接件123沿第一本体1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卡接件123与多个第二卡接件133一一对应设置。如图3至图8所示,第一卡接件123为两个,第二卡接件133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卡接件123沿第一本体1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卡接件123与两多个第二卡接件133一一对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的连接更加稳固,防止二者在使用过程中脱开,保证固定机构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3至图7所示,第一导向部122具有折弯段,第二导向部132具有与折弯段相适配的限位段,折弯段伸入限位段后与限位段止挡配合。具体地,在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装配过程中,折弯段伸入至限位段内,以使第一导向部122与第二导向部132的装配更加容易、简便。

可选地,第二子固定结构13具有至少一个通孔30,紧固件穿过通孔30以将第二子固定结构13固定在预定位置处。如图8所示,第二子固定结构13具有两个通孔30,且两个通孔30的中心连线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样,上述设置保证第二子固定结构13与墙壁的连接更加稳固,且使得换热设备的管路21的排列更加整洁、齐整,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固定结构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紧固件穿过通孔以将第一子固定结构固定在预定位置处。具体地,第一子固定结构具有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的中心连线与第一子固定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样,上述设置保证第一子固定结构与墙壁的连接更加稳固,且使得换热设备的管路和线缆的排列更加整洁、齐整,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固定结构和第二子固定结构均具有通孔,紧固件穿过通孔以将第一子固定结构和第二子固定结构固定在预定位置处。具体地,第一子固定结构和第二子固定结构分别具有两个通孔,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子固定结构的通孔及第二子固定结构的通孔后拧紧在墙壁上。这样,上述设置保证固定结构与墙壁的连接更加稳固,且使得换热设备的管路和线缆的排列更加整洁、齐整,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如图1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固定机构。这样,通过固定机构对空调器的管路21进行固定,不仅能够对管路21起到保护作用,保证空调器能够正常运行,还能够防止管路21将空调器顶起而影响空调器的整体美观性。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压接件40。其中,压接件40设置在空调器的电机座50上,压接件40具有通过间隙41,管路21从通过间隙41穿出后穿入固定机构的固定结构10内。这样,压接件40对空调器的管路21进行进一步限位,保证管路21被引导至固定结构10处,进而使得管路21的排列更加齐整、美观。

具体地,蒸发器管路从正面走管到整机背后区域后由压接件40和固定结构10共同固定蒸发器管路,防止蒸发器管路拱起并顶住室内机,且保护蒸发器管路不受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压接件40具有以下优点:

(1)压接件40约束管路21的变形,方便后面进行外观件的装配;

(2)压接件40可以防止管路21顶住前侧的出风框和侧板等外观件,进而避免外观凸起变形,影响到整机外观;

(3)运输中极易由于颠簸震荡等外因造成周围零部件对管体的碰撞和挤压损伤,压接件40能够对管路21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压接件40与电机座50卡接。这样,压接件40与电机座50的上述连接方式使得二者的装配或拆卸更加容易、方便,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压接件40与电机座5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压接件40与电机座50通过紧固件连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压接件40为U形结构。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降低了空调器的加工成本。

如图9和图10所示,压接件40包括压接本体42、多个卡接部43、顶扣44及插片45。其中,压接本体42具有通过间隙41。多个卡接部43用于与电机座50卡接,设置在压接本体42上且朝向远离压接本体42的方向延伸。顶扣44设置在压接本体42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卡接部43之间,顶扣44与设置在电机座50上的卡台51止挡配合。插片45设置在压接本体42上,插片45插入至设置在电机座50上的插孔52内。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

如图10和图11所示,压接件40装配侧的顶部具有两个卡接部43(卡爪),中间设计有插片45和顶扣44,下部具有两个卡接部43(卡扣)。在装配时,首先将压接件40的两个卡接部43(卡爪)分别插入电机座50的卡轨53和电机座卡孔54内,然后用力下压压接件40且将插片45插入电机座50的中间部位的插孔52中,同时压接件40的顶扣44顶住电机座50的卡台51,此时,压接件40的下部的两个卡接部43(卡扣)分别与电机座50下部的第一卡槽55和第二卡槽56配合。当工作人员听到咔嚓声后,证明卡接部43已经紧紧咬合在电机座50上。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安装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加工生产空调器时将压接件40装配在空调器整机上,此零件的装配无需用户售后装配,此时固定结构10是随机打包的配件;

第二步:工作人员采用膨胀螺钉90将壁挂板70打在墙壁上,同时将固定结构10的第二子固定结构13安装在墙壁上,再将室内机挂在壁挂板70上进行气液管路的连接和其他安装操作,室内机的管路21放入第二子固定结构13内,之后将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卡接,完成管路21的固定,最后安装完成内外机的连接。其中,压接件40和固定结构10在一定程度上对管路21起到保护作用,还解决了售后安装室内机时由于管路21变形和拱起引起的室内机下部底面被顶起的问题,保证室内机与墙壁紧紧贴住。

其中,在第二步中,如图12所示,根据壁挂板70的位置,在壁挂板70下部的室内机的两个卡钩60之间偏右部的区域,用带帽销钉将第二子固定结构13横置着钉压在墙壁上(钉压时注意将销钉打在如图8所示的第二子固定结构13的通孔30内),固定时保证横置第二子固定结构13的上边沿与壁挂板70的下部卡钩的底面平齐。再将室内机挂在壁挂板70上,对接好内外机连接管路,采用海绵或者其他的保温材料将连接管路的接头包住并将其放在第二子固定结构13内(此位置在钉压第二子固定结构13时由于位置略微偏右部,已经考虑到接头对接后位置,此时连接管接头一定会落入第二子固定结构13内),最后将第一子固定结构12装配在第二子固定结构13上。

在进行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的装配时注意:首先将第一子固定结构12的第一导向部122按照图4所述的方式伸入第二子固定结构13的第二导向部132内,然后下压第一子固定结构12的右部,压至第二子固定结构13的第二卡接件133与第一子固定结构12的第一卡接件123的卡孔卡扣配合完成(此时可听到咔嚓声,表明卡扣配合到位),使得第一子固定结构12与第二子固定结构13紧密配合,防止第一子固定结构12被变形的管路21(连接管路)顶起,而且将保温材料紧紧的包裹在连接管接头外部。

具体地,固定结构10将管路21限制在基座100底部,避免底壳部件在拉出或装入的过程中碰撞到管路21,较大程度地方便了底壳部件的拆装操作,实现用户清洗底壳部件时的自由拆装。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整机具有如下优势:

(1)室内机与墙壁紧密贴合,安装缝隙小,外观效果好;

(2)由于室内机与墙壁间缝隙小,其运行时内机底部不会出现异常进风,提升空调器的运行性能及用户体验;

(3)连接管路的接头采用了保温材料包裹,并被固定结构10保护在内部,接头处的保温效果明显好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使得整机运行中换热损失更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机运行的性能。

由于固定结构10的高度小于图13中所示的基座100前沿抬起的护板结构80,因此可以完全将管路限制在基座100前沿下部的让位出管区域,进而起到限制连接管路拱起变形的作用,防止其顶住室内机。

可选地,管路21为蒸发器的管路和内外机连接管路。蒸发器的管路设计为向前侧上方抬起折弯,管路沿着电机座50顶部的走管槽走管,然后向下经过电机座50前方,之后穿设过设置在该处的压接件40,压接件40对蒸发器的管路进行约束,防止其发生变形并保护管路,再顺沿着基座100预留的走管让位缺口通过基座100前沿下部,之后折弯向左走管到基座100前沿突出护板的底部,穿过固定结构10,固定结构10对蒸发器的管路进行固定、限位,确保蒸发器的管路被牢固地限位在固定结构10的容纳腔11内,不会顶起室内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换热设备的管路和线缆穿设在固定结构的容纳腔内且能够从容纳腔内穿出,固定结构对管路和线缆进行固定,进而防止管路和线缆由于其自身回弹性起翘或拱起而影响换热设备与墙壁之间的安装间隙,保证换热设备的整体美观性和运行性能。

与现有技术中未对换热设备的管路和线缆进行固定相比,本申请中的固定机构能够防止换热设备的管路和线缆拱起换热设备而影响换热设备的整体美观性,且能够对管路和线缆进行保护,保证换热设备正常运行。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