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热加热装置及具有该即热加热装置的智能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7706发布日期:2018-10-23 16:3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即热加热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即热加热装置的智能马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舒适的生活需求越来越重视,智能马桶也有着更加广泛的使用。智能马桶能够对水进行加热,以保证使用时的舒适度。现有的马桶在加热时,一种是连接水箱的储水式加热器结构,另一种是采用即热加热器。

就即热加热器而言,现有技术中,通常分为金属加热管与非金属加热器两种,金属加热管中的金属在水中长期使用时容易腐蚀生锈,造成电热管漏电或损坏,不适合在酸碱度大的环境中使用,另外金属电热管通常需要配合镁棒使用,以降低结水垢的概率,延长电热管的使用寿命,使用比较复杂。非金属加热管通常使用陶瓷材料作为主体制作,其在使用时韧性差,容易在受到冲击时破损,不适用于冷热冲击大的加热环境,且制造成本较金属加热器高,此外,陶瓷加热管在使用过程中气泡不易排出,需要特定的安装角度来排出气泡,因此在安装时占用空间较大,不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安装环境。

综上所述,如何对现有即热加热装置进行改进,以提高即热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减小装置安装空间,并促使水路中的气泡快速排出,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热加热装置,以提高即热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减小装置安装空间,并促使水路中的气泡快速排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即热加热装置的智能马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即热加热装置,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散热接头和密封盖,所述主体靠近所述密封盖的第一端上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温度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主体下方并与所述主体水路连接的进水连接管,所述进水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密封盖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散热接头水路连接;

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陶瓷加热管,所述陶瓷加热管的外周设置有弹簧,所述陶瓷加热管、所述主体的主水腔壁及所述弹簧三者形成螺旋水路;

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方与所述散热接头连接的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处设置有进水温度传感器和水流量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散热接头上的主控电路板,且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可控硅。

优选的,所述主体第一端上部设置有腔体,且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将所述腔体分隔为混水腔和出水腔的主体分隔板。

优选的,所述混水腔上方设置有导热片,且所述导热片上方设置有温控器。

优选的,所述散热接头的上端腔体内设置有散热分隔板,所述散热分隔板的一侧为进水腔,另一侧与下水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水连接管与所述密封盖及所述散热接头之间通过弯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弯头上设置有卡扣,通过卡接的形式与所述进水连接连接,所述弯头的一端设置有螺纹,与所述散热接头及所述密封盖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接头的上方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上设置有散热块,且所述可控硅设置在所述散热块上。

优选的,所述水流量传感器为直通式水流量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进水连接管与所述主体为一体注塑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水流自进水接头进入,在进水温度传感器的作用下测得初始温度,并在水流量传感器的作用下得出水流情况,之后流至散热接头,再进入进水连接管并流动至主体内腔,在主体内腔中,陶瓷加热管能够对水流进行加热;之后流动至陶瓷加热管、弹簧及主水腔壁形成的螺旋水路中。在内腔及螺旋水路中加热后,水流自出水口排出,并在排出时通过出水温度传感器测得最终温度,在结合初始温度、最终温度及水流量情况等参数下,主控电路板能够对其进行计算分析,从而控制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使最终温度满足预设需求。

在使用过程中,主体与进水连接管配合使用,使装置的承压能力增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螺旋水路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水流进行再次加热,另一方面也延长了加热水路,使水流快速升温,同时该设置还能够使水路中的气泡快速排出,避免了安装时部件的倾斜,减小了安装空间。因此,本申请中的即热加热装置在使用时大大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减小了装置的安装空间,并能够促使水路中的气泡快速排出。

一种智能马桶,包括马桶主体、清洁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即热加热装置。

由于该智能马桶具有上述即热加热装置,因此该智能马桶直接或间接的具有上述即热加热装置所具有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中主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中主体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中主体的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中陶瓷加热管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中陶瓷加热管的轴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中弯头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中弯头的轴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中散热接头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中散热接头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中散热接头的轴测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中水流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13中:

1为主体、101为上水口、2为散热接头、201为进水腔、202为散热分隔板、203为下水口、3为陶瓷加热管内水路、4为进水连接管、401为扣位、5为陶瓷加热管、6为导热片、7为可控硅、8为进水温度传感器、9为出水温度传感器、10为水流量传感器、11为进水接头、12为散热块、13为弯头、131为卡扣、132为螺纹、14为密封盖、15为弹簧、16为出水口、17为温控器、18为密封圈、19为主体分隔板、191为混水腔、192为出水腔、20为主控电路板、21为主控电路板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包括主体1、进水连接管4、陶瓷加热管5、进水接头11及主控电路板20。上述主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散热接头2和密封盖14,主体1靠近密封盖14的第一端上部设置有出水口16,出水口16处设置有出水温度传感器9,能够测得水流在加热后的最终温度。进水连接管4与主体1水路连接,并设置在主体1的下方,进水连接管4的第一端与密封盖14连接,第二端与散热接头2水路连接。在连接时,为了确保密封性,防止漏水情况的发生,可以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18,具体的为O型密封圈。当然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可以在装置中所有水路连接处均设置密封圈18。

上述陶瓷加热管5设置在主体1内,且陶瓷加热管5的外周设置有弹簧15,陶瓷加热管5、主体1的主水腔壁及弹簧15三者形成螺旋水路。水流在装置内流动时,一方面在经过主体1的内腔时会被加热,另一方面在经过螺旋水路时也能够被加热,且螺旋水路更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主体1内腔中的存水空间,使水流在同等加热功率的条件下温度升高的更高更快。此外,水流在经过螺旋水路时,能够更好更顺畅的将气泡排出,不需要倾斜陶瓷加热管5,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及安装空间。

进水接头11设置在主体1的上方并与散热接头2水路连接,且进水接头11处设置有进水温度传感器8和水流量传感器10,能够对水流的初始温度进行测量,并反馈水流的流量。

主控电路板20设置在散热接头2上,且主控电路板20上设置有可控硅7。在进水温度传感器8、出水温度传感器9及水流量传感器10的共同作用下,主控电路板20能够对各参数进行统计计算,同时控制可控硅7,使出水口16处流出水流的最终温度达到预设水温要求。具体的,主控电路板20安装在主控电路板支架21上,如图1所示。

主体1第一端上部设置有腔体,且腔体内设置有将腔体分隔为混水腔191和出水腔192的主体分隔板19,具体如图3所示。此外,混水腔191上方设置有导热片6,且导热片6上方设置有温控器17。在本申请中,主体分隔板19的高度要求略低于出水腔192的高度,混水腔191的上方与导热片6固定连接,导热片6上装有温控器17。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能将陶瓷加热管5中输出的分层温差的热水在混水腔191的空间中进行充分混合,达到稳定的水温,并在主体分隔板19的阻挡下,向上升高并与导热片6充分接触,将此水温真实准确的反馈给温控器17,避免温控器17出现由于测温不准产生误动作或异常时不动作的现象。上述导热片6可以使用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本申请中优选铜、不锈钢、铝合金等材质。

参见图10-12,散热接头2的上端腔体内设置有散热分隔板202,散热分隔板202的一侧为进水腔201,另一侧与下水口203连通。此处的散热分隔板202与主体分隔板19一样,其高度也是略低于进水腔201的高度。散热接头2的上方设置有导热片6,导热片6上设置有散热块12,且可控硅7设置在散热块12上。散热分隔板202的设置,能够使进入的冷水能够充分的与导热片6进行接触,从而将可控硅7工作产生的热量快速带走,保证可控硅7的正常工作。散热块12可以优选为铝合金或其他材质。

作为优选方案,进水连接管4与密封盖14及散热接头2之间通过弯头13连接。在与弯头13进行水路硬连接后,有效的避免了软管水路的使用,使整个装置的承压能力大幅度提升,并且降低了软管水路老化或水压过高而出现漏水的情况,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参见图3-5,本申请中的进水连接管4与主体1内腔的横截面呈8字型结构,优选的,可以将进水连接管4与主体1在设置时一体注塑成型,能够有效的提高装置的承压能力,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此外,可以减少一个弯头的使用,达到了简化装配工序、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漏水的风险。

弯头13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图8-9,本申请中,弯头13上设置有卡扣131,进水连接管4上设置有扣位401,如图5所示,两者通过卡接的形式连接。此外,弯头13的一端设置有螺纹132,用于与散热接头2及密封盖14螺纹连接。当然了,弯头13与进水连接管4、散热接头2及密封盖14的连接形式并不局限于本文中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余可行的结构。比如,还可以采用胶接、超声波焊接等工艺实现防水密封连接,相对于螺纹连接而言,该连接形式会更可靠,且在连接时无需使用密封件。

本申请优选方案中的水流量传感器10为直通式水流量传感器,其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具体的,直通式水流量传感器的水路直径为4mm~6mm,其水路空间远大于现在常用的叶轮式水流量传感器的1.5mm~2mm的水路口径,因此极大降低了水路堵塞的风险,保证了水流顺畅流动,且更加适应水质较差的环境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即热加热装置,水流自进水接头11进入,在进水温度传感器8的作用下测得初始温度,并在水流量传感器10的作用下得出水流情况,之后流至散热接头2,再进入进水连接管4并流动至主体1内腔,在主体1内腔中,陶瓷加热管5能够对水流进行加热;之后流动至陶瓷加热管5、弹簧15及主水腔壁形成的螺旋水路中。在内腔及螺旋水路中加热后,水流自出水口16排出,并在排出时通过出水温度传感器9测得最终温度,在结合初始温度、最终温度及水流量情况等参数下,主控电路板20能够对其进行计算分析,从而控制调节可控硅7的导通角,使最终温度满足预设需求。

在使用过程中,主体1与进水连接管4配合使用,使装置的承压能力增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螺旋水路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水流进行再次加热,另一方面也延长了加热水路,使水流快速升温,同时该设置还能够使水路中的气泡快速排出,避免了安装时部件的倾斜,减小了安装空间。因此,本申请中的即热加热装置在使用时大大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减小了装置的安装空间,并能够促使水路中的气泡快速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马桶,包括马桶主体、清洁装置及加热装置;且加热装置为上述即热加热装置。对于该智能马桶其余部分的具体结构,请参见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由于该智能马桶具有上述即热加热装置,因此该智能马桶在使用时,也能够对水流进行快速加热,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且占地空间小,水路中产生的气泡也能够快速排出。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采用递进的形式进行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均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