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离线酸洗除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5405发布日期:2018-10-30 22:3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器离线酸洗除垢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换热清器清洗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离线酸洗除垢系统。



背景技术:

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大多是以水为载热体。水中的某些盐类在温度升高及浓度较高时就会从水中析出,附着于换热管表面,形成水垢,导致换热效果差、管道堵塞甚至管壁破损。

换热器常用的除垢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是利用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热学的原理,依靠外来能量的作用,如机械摩擦、超声波、负压、高压冲击、紫外线、蒸汽等去除物体表面污垢。化学法是依靠化学反应的作用,利用化学药品或其它溶剂清除物体表面污垢,如用各种无机或有机酸去除物体表面的水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离线酸洗除垢系统及工艺,采用稀酸液结合缓蚀剂对换热器的结垢进行离线自动清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换热器离线酸洗除垢系统,包括一级储液罐、二级储液罐和废液池,一级储液罐上装有搅拌器和第一液位计,一级储液罐通过第一管路与清水管路相连并通过第二管路与二级储液罐相连,第一管路上装有第一阀门,第二管路上装有第二阀门和上液泵。

二级储液罐上装有第二液位计,二级储液罐通过上液管路和回液管路与换热器的两端相连,上液管路上沿上液管路内的液体输送方向依次装有循环泵和第三阀门,回液管路上沿回液管路内的液体输送方向依次装有第四阀门和PH计。

废液池通过第三管路和第一三通与回液管路相连,第三管路上安装有第五阀门,第一三通位于PH计和二级储液罐之间,第一三通和二级储液罐之间还安装有第六阀门。

清水管路通过第四管路和第二三通与上液管路相连,第四管路上装有第七阀门,第二三通位于第三阀门和循环泵之间,第二三通和循环泵之间还装有第八阀门。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第一至第八阀门、搅拌器、上液泵、循环泵、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PH计均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根据PH计、液位计的探测值控制阀门和泵动作。

进一步的,控制器为PLC,第一至第八阀门为电磁阀。

进一步的,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为超声波液位计。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第三过滤装置,其中,第一过滤装置装在第二管路上,第二过滤装置装在循环泵和二级储液罐之间的上液管路上,第三过滤装置装在回液管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酸液自动配制:在一级储液罐内自动完成上水、搅拌功能,形成标准浓度酸液;

2、自动循环清洗:由换热器出来的清洗液经过滤装置过滤后重新回到二级储液罐内反复循环使用;

3、自动加液:控制器根据清洗液的PH值,排出废液并自动加液;

4、自动冲洗:酸洗完毕后,系统会自动将酸洗残液打入废液池并使用清水冲洗换热器

5、采用氨基磺酸,清洗干净,对人皮肤无伤害,对换热器管损伤小;

6、自动化程度高,可远程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中的一种换热器离线酸洗除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一级储液罐;2-二级储液罐;3-废液池;4-换热器;5-清水管路;6-回液管路;7-上液管路;8-第一电磁阀;9-第一超声波液位计;10-第二电磁阀;11-第二超声波液位计;12-第三电磁阀;13-第四电磁阀;14-第五电磁阀;15-第六电磁阀;16-第七电磁阀;17-第八电磁阀;18-PH计;19-第一过滤装置;20-第二过滤装置;21-第三过滤装置;22-第一三通;23-第二三通;24-搅拌器;25-上液泵;26-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换热器离线酸洗除垢系统,包括一级储液罐1、二级储液罐2和废液池3,一级储液罐1上装有搅拌器24和第一超声波液位计9。一级储液罐1通过第一管路与清水管路5相连并通过第二管路与二级储液罐2相连,第一管路上装有第一电磁阀8,第二管路上装有第二电磁阀10和上液泵25。

二级储液罐2上装有第二超声波液位计11,二级储液罐2通过上液管路7和回液管路6与换热器4的两端相连。上液管路7上沿其内液体输送方向依次装有循环泵26和第三电磁阀12,回液管路6上沿其内液体输送方向依次装有第四电磁阀13和PH计18。

废液池3通过第三管路和第一三通22与回液管路6相连,第三管路上安装有第五电磁阀14,第一三通22位于PH计18和二级储液罐2之间,第一三通22和二级储液罐2之间还安装有第六电磁阀15。

清水管路6通过第四管路和第二三通23与上液管路7相连,第四管路上装有第七电磁阀16,第二三通23位于第三电磁阀12和循环泵26之间,第二三通23和循环泵26之间还装有第八电磁阀17。

第一至第八电磁阀(8、10、12、13、14、15、16、17)、搅拌器24、上液泵25、循环泵26、第一超声波液位计9、第二超声波液位计11、PH计18均与PLC相连,PLC根据PH计18、超声波液位计(9、11)的探测值控制电磁阀(8、10、12、13、14、15、16、17)和泵(25、26)动作。

此外还可在管路上装上过滤装置对清洗出的污垢进行过滤,其中,第一过滤装置19装在第二管路上,第二过滤装置20装在循环泵26和二级储液罐2之间的上液管路7上,第三过滤装置21装在回液管路6上。

需要除垢时,依次进行如下步骤:

S1:将换热器4与原系统断开并排尽换热器中的水;

S2:在一级储液罐1加入氨基磺酸和缓蚀剂,其中,氨基磺酸和缓蚀剂与水的配比为每立方米水配50kg氨基磺酸和3kg缓蚀剂,打开第一电磁阀8,通过第一超声波液位计9探测液位。

S3:当液位到达预定值时关闭第一电磁阀8,启动搅拌机24,当氨基磺酸和缓蚀剂完全溶于水后关闭搅拌机24,此时一级储液罐1内的溶液浓度为5%,对应的PH值为0.63。

S4:启动上液泵25将一级储液罐1中的清洗液加入二级储液罐2,并通过第二超声波液位计11控制二级储液罐2加液量;当第二液位计11检测到二级储液罐2水位到达第一预定值时关闭上液泵25;当二级储液罐2水位低于第二预定值时,重新开启上液泵25对二级储液罐2进行补液直至二级储液罐2的水位重新回到第一预定值。

S5:保持第五电磁阀14和第七电磁阀16关闭,开启第三电磁阀12、第四电磁阀13、第六电磁阀15和第八电磁阀17,启动循环泵26对换热器4进行清洗;当PH计18的探测值到达1.19时,酸液浓度为1%,说明氨基磺酸已经耗尽。关闭第六电磁阀15,打开第五电磁阀14,回液管路6内的废液流入废液池3,当废液都流进废液池3后,关闭第五电磁阀14打开第六电磁阀15。

S6:第二超声波液位计11检测到二级储液罐2水位低于第二预定值,开启上液泵25对二级储液罐2进行补液。

S7:重复步骤S1至S6,至PH计18的探测值为0.63后,停止循环清洗。

S8:关闭第六电磁阀15和第八电磁阀17,打开第七电磁阀16和第五电磁阀14,使用清水管路5的清水对换热器4进行冲洗,冲洗液经回液管路6流入废液池4;当PH计18的探测值与清水相同时,关闭第七电磁阀16和第五电磁阀14,除垢完毕,将换热器4接回原系统。

对于废液池3中的废液,可以向废液池3中加入钙基颗粒如石灰石、熟石灰、生石灰均等和漂白液,至无色澄清即可直接排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