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9747发布日期:2018-12-28 19:0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离心风机送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多将离心风机设置在柜机上部,不仅出风面积小,而且对应于人体头部及头部以上的空间位置,当柜机处于制热状态时,热气流向上运动,很难到达用户的脚部,上方温度高,下方温度低,用户舒适度较低。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一种送风范围大并可分区送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较大送风范围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多种工作模式,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开设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

至少一个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环境空气向所述机壳出风口流动;以及

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之间的气体流路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其中所述蜗壳形成有上出风风道和位于所述上出风风道下方的下出风风道;且

所述机壳出风口包括分别开设于所述机壳的两个横向侧壁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上出风风道和下出风风道分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送风。

可选地,所述上出风风道和下出风风道设置为关于所述叶轮的转动轴线中心对称,以使所述上出风风道和下出风风道的出风量相等。

可选地,所述离心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且

两个所述离心风机沿纵向方向分布于所述机壳内,以使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具有适宜的出风量。

可选地,所述两个离心风机设置为关于一假想水平面镜像对称,以提高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稳定性。

可选地,位于上侧的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为其上出风风道倾斜向下延伸,其下出风风道倾斜向上延伸,以扩大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角度。

可选地,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包括高效模式,在高效模式下所述两个离心风机配置为同步工作。

可选地,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包括省电模式,在省电模式下所述两个离心风机配置为:

在环境温度首次等于设定温度之前,同步工作;

在环境温度首次等于设定温度之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仅位于下侧的离心风机工作;若所述室内换热器处于制冷状态,仅位于上侧的离心风机工作。

可选地,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还包括静音模式,在静音模式下所述两个离心风机配置为在所述省电模式的基础上,将叶轮的转速降低20~40%。

可选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进风口和所述至少一个离心风机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使环境空气在所述机壳进风口处更好地整合流体状态,提高气流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多个结构支撑件,所述至少一个离心风机和室内换热器设置为通过所述多个结构支撑件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由于每个离心风机具有两个出风风道,并设置成分别向机壳的横向两侧送风,可实现180°大角度送风,提高了室内环境的温度均匀性,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具有两个离心风机,并设置成关于一假想水平面镜像对称,使叶轮横向两侧的重心等高,提高了柜机的稳定性,避免其不期望地倾倒。特别地,位于上侧的离心风机设置为其上出风风道倾斜向下延伸,其下出风风道倾斜向上延伸,位于下侧的离心风机设置为其上出风风道倾斜向上延伸,其下出风风道倾斜向下延伸,可使自上侧离心风机的上出风风道和下侧离心风机的下出风风道吹出的气流在其邻近的机壳出风口外侧混风,自上侧离心风机的下出风风道和下离心风机的上出风风道吹出的气流分别向上、下方向流动,进而使柜式空调室内机在其横向两侧形成的风感相同,提高了舒适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包括高效模式、省电模式和静音模式,用户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提高了用户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爆炸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参见图1和图2,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可包括机壳110、设置于机壳110内的至少一个离心风机以及室内换热器130。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一个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更多个。具体地,机壳110可由前罩壳111、后盖板112及底座113围成。且机壳110开设有机壳进风口114和机壳出风口115。至少一个离心风机配置为从机壳进风口114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环境空气向机壳出风口115流动。室内换热器130设置于机壳进风口114和机壳出风口115之间的气体流路上。柜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可包括多个结构支撑件140。至少一个离心风机和室内换热器130可设置为通过多个结构支撑件140与机壳110固定连接。

特别地,每个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蜗壳内的叶轮。蜗壳可形成有上出风风道和位于上出风风道下方的下出风风道。相应地,机壳出风口115可包括分别开设于机壳110的两个横向侧壁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离心风机的上出风风道和下出风风道可分别配置为向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送风。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由于每个离心风机具有两个出风风道,并设置成分别向机壳110的横向两侧送风,可实现180°大角度送风,提高了室内环境的温度均匀性,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每个离心风机的上出风风道和下出风风道可设置为关于该离心风机的叶轮的转动轴线中心对称,以使上出风风道和下出风风道的出风量相等,进而使机壳110横向两侧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量相等。机壳进风口114可开设于机壳110的前向侧壁,无障碍物遮挡,减小了吸风风阻,提高了离心风机的吸风量,并使离心风机的出风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室内换热器130可设置于机壳进风口114和至少一个离心风机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使环境空气在机壳进风口114处更好地整合流体状态,提高气流的稳定性。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数量可为多个(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更多个),并设置为沿纵向方向分布在机壳110内。每相邻两个离心风机可设置为关于一假想水平面镜像对称,使叶轮横向两侧的重心等高,以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稳定性。在一些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位于上侧的离心风机121设置为其上出风风道倾斜向下延伸,其下出风风道倾斜向上延伸,位于下侧的离心风机122设置为其上出风风道倾斜向上延伸,其下出风风道倾斜向下延伸,可使自上侧离心风机121的上出风风道和下侧离心风机122的下出风风道吹出的气流在其邻近的机壳出风口115外侧混风,自上侧离心风机121的下出风风道和下离心风机122的上出风风道吹出的气流分别向上、下方向流动,不仅增大了离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角度,还使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在其横向两侧形成的风感相同,提高了舒适度。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3,在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数量可为多个(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更多个),并以相同姿态沿纵向方向分布在机壳110内,以避免多个离心风机的出风风路交叉,提高离心风机的送风距离。每个离心风机的上出风风道可设置为倾斜向下延伸,下出风风道可设置为倾斜向上延伸,以提高多个离心风机的稳定性,并减小每个离心风机的上出风风道和下出风风道的出风口的高度差,平均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在其横向两侧形成的风感,提高了舒适度。上出风风道和下出风风道的延伸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优选为5°~10°,例如5°、7°、8°或10°,以进一步提高多个离心风机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离心风机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以使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具有适宜的出风量。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模式可包括高效模式、省电模式和静音模式。在高效模式下,两个离心风机可配置为按一设定转速同步工作。在省电模式下,两个离心风机可配置为在自开始运行工作至环境温度首次达到设定温度之间,按设定转速同步工作;在环境温度首次达到设定温度后,利用热气流向上流动的特点、冷气流向下流动的特点,使位于上侧的离心风机121仅在室内换热器130处于制冷状态时工作,位于下侧的离心风机122仅在室内换热器130处于制热状态时工作。在静音模式下,两个离心风机配置为在省电模式的基础上,将叶轮的转速降低20~40%,例如20%、30%或40%,降低离心风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用户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提高了用户体验。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