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点火式智能阀体系统及采用该阀体系统的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7216发布日期:2018-11-16 21:48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体结构,属于安全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脉冲点火式智能阀体系统及采用该阀体系统的炉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以燃气为能源的灶具或炉具上,旋塞阀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阀体结构。这类旋塞阀的一般结构为包括有旋塞阀杆和旋塞阀芯,旋塞阀芯的内气腔壁不同位置上设置有若干大小不一的气孔,而且小孔直径一般与喷嘴直径小,大孔直径比喷嘴直径大,通过手动旋动旋塞阀杆可以带动旋塞阀芯转动,从而可以调节不同的气孔与喷嘴相通,进而使得灶具或炉具在小火和大火之间进行调节切换,实现火力调节。

但是,这种结构方式属于手动调节结构,每一种火力的调节都需要人手操控才行,达不到智能化要求,而且调节操控有时不够准确和及时,容易造成燃气资源的浪费,也容易造成一些火灾事故。虽然,现有市面上也有一些智能操控火力大小的燃气灶具或炉具,但是相应的这些阀体结构都比较复杂,集成化程度不高,产品组装连接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脉冲点火式智能阀体系统及采用该阀体系统的炉具,该阀体系统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化智能化程度高,体积小巧,组装方便,操控便利。

为了能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脉冲点火式智能阀体系统,包括有阀本体及脉冲点火组件,所述阀本体包括有集成一整体结构的旋塞阀、电磁阀和喷嘴,其中:该旋塞阀包括有联动配合的旋塞阀杆和旋塞阀芯,旋塞阀芯内气腔与外部燃气源相通,旋塞阀芯内气腔壁设置有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第一气孔在工作状态中通过集成在阀本体上的第一过气通道与喷嘴相通;该电磁阀包括有活动式电磁阀气门及由活动式电磁阀气门间隔成的电磁阀内气腔和外气腔,电磁阀内气腔在工作状态中通过集成在阀本体上的第二过气通道与旋塞阀芯第二气孔相通,电磁阀外气腔通过集成在阀本体上的第三过气通道与第一过气通道汇合相通。

进一步,所述旋塞阀芯的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的轴心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及所述第一气孔的直径尺寸小于喷嘴的直径尺寸,喷嘴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二气孔的直径尺寸。

进一步,所述阀本体还包括有热电偶安全阀,该热电偶安全阀通过连接头组装在旋塞阀上,其安全阀气门与旋塞阀芯的顶针离合接触配合,其安全阀内气腔通过安全阀气门与旋塞阀内气腔保持相通或隔断。

进一步,所述阀本体于旋塞阀下方还设置有进气端口,进气端口通过集成在阀本体上的进气通道与热电偶安全阀内气腔相通。

进一步,所述电磁阀为比例电磁阀,其配套设置有一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脉冲点火组件包括有按压驱动结构和脉冲微动开关结构,其中:该按压驱动结构包括有组装用支架及按压弹板,上述组装用支架通过连接件组装固定在阀本体上,其侧面板中部开设有供旋塞阀杆穿过的槽孔,槽孔上沿位置向外侧延伸形成一导向杆,上述按压弹板截面呈阶梯形状,其连接端部通过开设圆孔活动穿套在旋塞阀杆上且通过卡簧定位在旋塞阀杆外壁,其自由端部通过开设导孔与导向杆插接导向配合;该脉冲微动开关结构包括有微动开关、脉冲点火器及脉冲点火针,上述微动开关固定在组装用支架顶面板位置,其开关触点面向按压弹板的自由端部且与该自由端部顶抵接触配合,上述脉冲点火器和脉冲点火针分别与微动开关连接。

一种采用上述脉冲点火式智能阀体系统的炉具,包括有炉具壳体、设置于炉具壳体中的炉头及脉冲点火式智能阀体系统,所述脉冲点火式智能阀体系统的喷嘴与炉头气路连接,脉冲点火式智能阀体系统的热电偶安全阀的热电偶和脉冲微动开关结构的脉冲点火针临近炉头外围布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阀体结构进行改进,将旋塞阀和电磁阀与安全阀集成一整体,利用电磁阀的智能控制,可以实现炉具在小火和大火之间进行电动智能调节,无需手动控制,方便准确;而且结构紧凑小巧,与炉具的组装连接和气路连接都比较容易,安全实用可靠。

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阀体系统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阀体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阀体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3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3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2中组装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按压弹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阀体系统的使用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脉冲点火式智能阀体系统,包括有阀本体及脉冲点火组件。

如图1至8所示,上述阀本体包括有旋塞阀1、电磁阀2和喷嘴3、以及热电偶安全阀4,所述旋塞阀1和电磁阀2与喷嘴3集成一整体结构,所述热电偶安全阀4通过连接头组装在旋塞阀1上。

上述旋塞阀1包括有联动配合的旋塞阀杆11和旋塞阀芯12,旋塞阀芯内气腔13通过热电偶安全阀4与外部燃气源相通,旋塞阀芯内气腔13壁设置有轴心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气孔14和第二气孔15,第一气孔14在工作状态中通过集成在阀本体上的第一过气通道51与喷嘴3相通;上述电磁阀2(本实施例采用比例电磁阀,配套设置有一控制器24,如图11所示。)包括有活动式电磁阀气门21及由活动式电磁阀气门间隔成的电磁阀内气腔22和外气腔23,电磁阀内气腔22在工作状态中通过集成在阀本体上的第二过气通道52与旋塞阀芯第二气孔15相通,电磁阀外气腔23通过集成在阀本体上的第三过气通道53与第一过气通道51汇合相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气孔14的直径尺寸小于喷嘴3的直径尺寸,喷嘴3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二气孔15的直径尺寸。

上述热电偶安全阀4的安全阀气门41与旋塞阀芯的顶针16离合接触配合,热电偶安全阀4的安全阀内气腔42通过安全阀气门41与旋塞阀内气腔13保持相通或隔断。

上述阀本体于旋塞阀1下方还设置有进气端口6,进气端口6通过集成在阀本体上的进气通道54与热电偶安全阀内气腔42相通。

如图2、9和11所示,所述脉冲点火组件包括有按压驱动结构7和脉冲微动开关结构8,其中:该按压驱动结构7包括有组装用支架71及按压弹板72,上述组装用支架71通过连接件组装固定在阀本体上,其侧面板中部开设有供旋塞阀杆穿过的槽孔711,槽孔上沿位置向外侧延伸形成一导向杆712,上述按压弹板72截面呈阶梯形状,其连接端部721通过开设圆孔活动穿套在旋塞阀杆11上且通过卡簧定位在旋塞阀杆11外壁,其自由端部722通过开设导孔与导向杆712插接导向配合;该脉冲微动开关结构8包括有微动开关81、脉冲点火器82及脉冲点火针83,上述微动开关81固定在组装用支架71顶面板位置,其开关触点811面向按压弹板72的自由端部且与该自由端部顶抵接触配合,上述脉冲点火器82和脉冲点火针83分别与微动开关81连接。

如图11所示,采用上述阀体系统的炉具,包括有炉具壳体、设置于炉具壳体中的炉头9及脉冲点火式智能阀体系统,所述脉冲点火式智能阀体系统的喷嘴3与炉头9气路连接,脉冲点火式智能阀体系统的热电偶安全阀的热电偶43和脉冲微动开关结构的脉冲点火针83临近炉头9外围布置。

本实用新型阀本体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组装连接好后,燃气源与进气端口相通,喷嘴与炉头气路连接,非工作状态下热电偶安全阀处于断开状态,切断整个燃气供应,电磁阀在非通电状态下也处于关闭状态;

按压旋动旋塞阀杆后,按压弹板向前移动压迫微动开关的开关触点,微动开关导通,脉冲点火器通过高压电控制点火针放电点火;同步的,旋塞阀杆带动旋塞阀芯转动到位,使得旋塞阀芯的第一气孔与第一过气通道相通,第二气孔与第二过气通道相通,与此同时旋塞阀芯的顶针推开热电偶安全阀的气门,燃气通过热电偶安全阀进入旋塞阀芯内气腔中,然后通过第一气孔和第一过气通道直接到达喷嘴,同时通过第二气孔和第二过气通道进入电磁阀内气腔(电磁阀未通电),此时喷嘴的气体流量只有第一过气通道的气体流量,喷嘴处于最小火状态;

电磁阀通电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气门的打开,电磁阀内气腔中的气体进入电磁阀外气腔中,进而通过第三过气通道与第一过气通道汇合到达喷嘴,此时喷嘴的气体流量是第一过气通道和第三过气通道的气体流量叠加,通过控制器调节电磁阀气门的开度大小,可以实现炉头火力大小的精确控制。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