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4023发布日期:2018-10-26 19:43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中央空调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具体涉及中央空调冷却塔。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中的冷却塔多以水作为循环冷却剂,按照冷却方式分为闭式冷却塔和开式冷却塔,其中闭式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盘管接触,通过管壁热传递换热带走盘管内冷却工质的热量达到冷却目的,开式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通过蒸发作用来散去工业废热的一种设备。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318877Y公开了一种喷淋式冷却塔,冷却塔本体的顶部装置有轴流风机,喷淋装置设在轴流风机的下端,冷却塔本体的中部充填有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细丝阻尼填料,冷却塔本体的下半部塔壁上开有空气流通百叶窗,底部为集水槽,其上设有排水口和热水回水口。冷却塔本体的上部装有轴流风机,空气由下部流入,水由上方淋下,冷却塔本体中的低压使水迅速汽化降温,将系统降温,在此过程中,空气流动会带走系统中的一部分水体,长期使用会使系统内水体的总量下降,需额外补偿,补偿水体时,需停机或额外借助其他设备,成本较高。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冷却塔进行改进,减少因空气流动对水体的损耗,使之可长时间运行而不需要额外补充水体,进而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冷却塔所存在的因空气流动造成的系统内水体损耗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冷却塔,包括呈筒状的塔体,

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排风装置,内部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空腔、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除雾装置,所述第一环形腔内设有喷雾装置,所述第二环形腔内设有热交换介质,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环形腔的进水管,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分别与所述空腔、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连通,所述集水池通过喷淋管道连通所述喷雾装置,所述集水池上设有用于将其内的水导入空调系统的出水管。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喷雾装置为多个,并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一环形腔的顶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水管上位于所述塔体内的一端连接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腔的顶部,且所述环形管的下部均匀布置有多个出水口。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环形腔内沿周向设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二环形腔分隔为多个腔室,每一个所述腔室正对一个或多个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内设有喷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塔体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环形腔的导气孔,所述导气孔内设有单向导气阀,所述单向导气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所述塔体外侧指向所述第二环形腔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环形腔之间、所述第一环形腔与所述第二环形腔之间分别设有防水导气板,所述防水导气板上设有多组导气通道,每一组所述导气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防水导气板内侧的一个第一气孔和设置在所述防水导气板外侧的一个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二气孔通过弯折的气体通道连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喷淋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环形腔与空调系统的水进行热交换,同时,通过第一环形腔内的喷雾装置和空腔内的除雾装置吸收外界空气,对空气加热或冷却并加湿后排出,通过防水导气板和除雾装置可先后吸收空气中携带的水分,并使水分回落到集水池内,使之重新参与系统水体的循环,由此减少系统水体的损耗,可使系统长时间运行而无需补充水体,有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中央空调冷却塔,可充分利用冷却塔内的冷量,排出冷风或热风,且能够对排出风的湿度进行调节,满足不同需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中央空调冷却塔,包括呈筒状的塔体,塔体的顶部设有排风装置10。塔体的内部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空腔20、第一环形腔30和第二环形腔40,空腔20内设有除雾装置21,第一环形腔30内设有喷雾装置31,第二环形腔40内设有热交换介质41,塔体的顶部设有于使空调系统中的水进入第二环形腔40内进行热交换的进水管50。

塔体的底部设有集水池60,集水池60分别与空腔20、第一环形腔30和第二环形腔40连通,集水池60通过喷淋管道61连通喷雾装置31,用于为喷雾装置31提供水源,集水池60上设有出水管62,用于将第二环形腔40内完成热交换的水导入空调系统,使之参与空调系统的循环。

本实用新型中,空腔20与第一环形腔30之间、第一环形腔30与第二环形腔40之间分别设有防水导气板70,防水导气板70呈筒状,使第一环形腔30分别空腔20和第二环形腔40相隔离。防水导气板70上设有多组导气通道,每一组导气通道包括设置在防水导气板70内侧的一个第一气孔和设置在防水导气板70外侧的一个第二气孔,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通过弯折的气体通道连通。通过该气体通道,一方面可以使气体在空腔20、第一环形腔30和第二环形腔40之间自由流通,另一方面可以使由进水管50引入第二环形腔40的水和第一环形腔30内喷雾装置31喷出的水相互隔离,避免相互混合,对排出冷风、热风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还可避免第一环形腔30内喷雾装置31喷出的水进入空腔20,保护除雾装置21,使其在适宜的条件下工作。塔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连通第二环形腔40的导气孔,且导气孔内设有单向导气阀,该单向导气阀的导通方向为由塔体外侧指向第二环形腔40内,由此,可使外界的气体依次穿过第二环形腔40、第一环形腔30和空腔20单向进入塔体内,最终通过排风装置10排出塔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空调系统中完成热交换的水通过进水管50进入第二环形腔40内,通过其内的热交换介质41重新获得冷量或热量,获得了冷量或热量的水,进入到集水池60内,集水池60内的水通过出水管62将其输送至空调系统,用以制冷或制热,同时,通过喷淋管道61,集水池60中的一部分水被输送至喷雾装置31内,并通过喷雾装置31在第一环形腔30形成水雾;

通过排风装置10抽取空腔20内空气,由此使塔体外侧的空气不断进入到空腔20内,外界空气进入空腔20的过程中依次穿过第二环形腔40、第一环形腔30,第二环形腔40内的热交换介质41和第一环形腔30内的水雾对进入的空气发生热交换,使进入空腔20内的空气达到目标温度,另外,第一环形腔30内的水雾可对经过其的空气加湿,由此获得适宜湿度的空气,最终,将达到目标温度和具有适宜湿度的空气排出,以供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喷雾装置31为多个,并均匀排布在第一环形腔30的顶部,也可沿竖直方向设置多组,每组设置为多个,喷雾装置31朝向下方喷出水雾,使第一环形腔30内充满水雾,以加湿流经的空气。

进水管50上位于塔体内的一端连接有环形管51,环形管51设置在第二环形腔40的顶部,且该环形管51的下部均匀布置有多个出水口,通过该出水口可使环形管51内的水均匀通过第二环形腔40,由此可充分利用热交换介质41,优选的,第二环形腔40内沿周向设有多个隔板,该隔板将第二环形腔40分隔为多个独立的腔室,且每一个腔室正对一个或多个出水口,且出水口设有喷头,用于将水喷入该腔室内,加强热交换效果。

喷淋管道61上设有第一水泵63,出水管62上设有第二水泵64,用于为喷淋管道61和出水管62内水的传输提供动力。

排风装置10,包括排风腔,排风腔内设有排风扇或抽气泵,用于排出空腔20内的气体,排风腔内设有空气净化器,用于提升出气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环形腔40与空调系统的水进行热交换,同时,通过第一环形腔30内的喷雾装置31和空腔20内的除雾装置21吸收外界空气,对空气加热或冷却并加湿后排出,通过防水导气板70和除雾装置21可先后吸收空气中携带的水分,并使水分回落到集水池60内,使之重新参与系统水体的循环,由此减少系统水体的损耗,可使系统长时间运行而无需补充水体,有效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