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冷暖分输出的城市基础市政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9588发布日期:2018-11-27 21:3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用基础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冷暖分输出的城市基础市政设施。



背景技术:

公共站亭尤其是公交站或停靠站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一定便利,目前针对雾霾情况设计除霾公交站亭,将空气过滤器安装于亭体上然后将过滤后的空气进行输出,但是现有直接输出很容易使得过滤的空气和未过滤的空气混合在一起,不能达到呼吸洁净空气的理想结果,因为周围空气可以快速与过滤后的空气混合并被人们吸入,加之春夏秋冬气温相差较大,冬天吹冷风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夏天吹热风会让人感到不适。

因此,发明一种具有冷暖分输出的城市基础市政设施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冷暖分输出的城市基础市政设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达到过滤过的空气与未过滤的空气相对隔离实现人们呼吸都是洁净空气和夏天吹冷风,冬天吹热风,达到让人们体验效果更佳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冷暖分输出的城市基础市政设施,包括亭体,所述亭体上设置顶棚;

所述顶棚上设置多出口空气过滤器;所述顶棚上设置环形风道,所述环形风道内侧设置至少两个对称的并与多出口空气过滤器出风口连通的进风口;

所述多出口空气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热交换通道与环形风道连通;所述热交换通道一侧设置第一半导体制冷器,另一侧设置第二半导体制冷器;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面嵌合于所述热交换通道内;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面嵌合于所述热交换通道内;

所述环形风道为双出风口;所述亭体上还设有电子控制器,所述电子控制器分别连接多出口空气过滤器、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第二半导体制冷器;该电子控制器用于控制多出口空气过滤器、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第二半导体制冷器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风道包括腔体及与其腔体下部固定的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两排平行的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风道内一侧设置第三半导体制冷器,另一侧设置第四半导体制冷器;所述第三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面嵌合于所述环形风道内;所述第四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面嵌合于所述环形风道内;所述第三半导体制冷器、第四半导体制冷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通道内设置与电子控制器连接的电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通道内设置与电子控制器连接的紫外线消毒灯。

进一步地,所述顶棚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子控制器内置有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A/D转换器及与A/D转换器连接的对比模块、中央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控制单元连接空气过滤器和安装在所述热交换通道内的第一半导体制冷器或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工作,多出口空气过滤器开始过滤空气、第一半导体制冷器或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均开始工作,过滤后的空气进入风道再通过平行的两个风道排出形成两个平行的风墙,该两个平行的风墙均是过滤后的空气形成;解决了现有站亭只是单一过滤空气没有对空气进行相对隔离的问题,由于是双风墙结构,绝对性的将过滤后的空气和未过滤的空气进行隔离;

2:由于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器,夏天时控制第一半导体开始工作使得出风口可以输出凉爽的风;冬天时启动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开始工作,使得出风口可以输出热风,冷暖风的配合使得进入风幕的人们不会影响体验感或身体健康,整体结构科学,安装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基础公共设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顶棚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风道结构部分A-A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通道部分结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部分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亭体的实施例二整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亭体的实施例二顶棚内部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亭体的风幕风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参考图7-9所示的一种具有冷暖分输出的城市基础市政设施,包括亭体1,所述亭体上设置顶棚2;

所述顶棚2上设置多出口空气过滤器3;所述顶棚2上设置环形风道4,所述环形风道4内侧设置至少两个对称的并与多出口空气过滤器3出风口连通的进风口;

所述多出口空气过滤器3的出口通过热交换通道5与环形风道4连通;所述热交换通道5一侧设置第一半导体制冷器6,另一侧设置第二半导体制冷器7;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5的冷端面嵌合于所述热交换通道5内;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器7的热端面嵌合于所述热交换通道5内;

所述环形风道5为双出风口;还包括一电子控制器8,所述电子控制器8分别连接多出口空气过滤器3、第一半导体制冷器6、第二半导体制冷器7;该电子控制器8用于控制多出口空气过滤器3、第一半导体制冷器6、第二半导体制冷器7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将环形风道、多出口空气过滤器如图2、3所示,安装在亭体的顶棚上,再使多出空气过滤器出风口通过热交换通道与环形风道进风口连通;通过控制单元连接空气过滤器和安装在所述热交换通道内的第一半导体制冷器或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工作,多出口空气过滤器开始过滤空气、第一半导体制冷器或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均开始工作,过滤后的空气进入风道再通过平行的两个风道排出形成两个平行的风墙,该两个平行的风墙均是过滤后的空气形成;解决了现有站亭只是单一过滤空气没有对空气进行相对隔离的问题,由于是双风墙结构,绝对性的将过滤后的空气和未过滤的空气进行隔离,同时由于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器,夏天时控制第一半导体开始工作使得出风口可以输出凉爽的风;冬天时启动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开始工作,使得出风口可以输出热风,冷暖风的配合使得进入风幕的人们不会影响体验感或身体健康,整体结构科学,安装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基础公共设施.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风道4包括腔体41及与其腔体41下部固定的底板42;所述底板42设置两排平行的出风口43,间隔设置的两个平行出风口可以使得顶棚下部形成稳定的双风幕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风道4内一侧设置第三半导体制冷器44,另一侧设置第四半导体制冷器45;所述第三半导体制冷器44的冷端面嵌合于所述环形风道4内;所述第四半导体制冷器45的热端面嵌合于所述环形风道4内;所述第三半导体制冷器、第四半导体制冷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器连接,以便于进一步的优化了冷热风输出效果,当夏天时,电子控制器控制第三半导体制冷器开始工作使得出风口可以输出凉爽的风;冬天时启动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开始工作,使得出风口可以输出热风。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通道5内设置与电子控制器连接的电热管9,以便于进一步的提高热风出风量,可以启动电热管使得整个风道的风全部加热,保证了出风口形成风幕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通道5内设置与电子控制器8连接的紫外线消毒灯10,以便于进一步提高体验效果,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风口进行消毒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顶棚2上设置温度传感器11;所述电子控制器8内置有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A/D转换器81及与A/D转换器81连接的对比模块82、中央处理器83,所述中央处理器设置为MSP430F149处理器,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节能,可以在对比模块中设置工作温度范围,比较设置5摄氏度和30摄氏度,当温度传感器探测的温度信号通过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反馈给对比模块进行对比分析,当信号为5摄氏度及以下时,将信号传送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开始控制第二半导体制冷器或和第四半导体制冷器或和加热管开始工作,当高于30及以上温度时中央处理器控制第一半导体制冷器或和第三半导体制冷器开始工作,对出风口的温度进行降温处理。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7-9所示的一种增强型全风幕保护城市基础设施新风吧,包括亭体、顶棚、支撑柱、广告牌和广告牌支撑柱;

其中顶棚由设置在亭体左右两端的3根支撑柱连接固定,广告牌通过广告牌支撑柱连接固定,广告牌支撑柱与顶棚连接固定,各连接口结构设计为通风口式。

顶棚内部设置至少一台大气净化装置,至少两台空气净化风幕装置,大气净化装置设置在顶棚内部中心位置,固定在顶棚内部下表面,顶棚下表面均匀设置有孔状新风出风口,大气净化装置可将净化过的新风通过这些新风出风口徐徐排出,供给市民呼吸。

至少两台空气净化风幕装置,Ⅰ号空气净化风幕装置设置在顶棚内部前端位置,固定在顶棚内部下表面,顶棚内部前端设置有跟该空气净化风幕装置出风口连通的前置缓冲型风幕风道风口,这样,空气净化风幕装置可将净化过的大气,通过前置缓冲型风幕风道风口,进而在亭体前后两端形成风幕,抵挡来自站亭前后位置的浑浊空气。

Ⅱ号空气净化风幕装置设置在顶棚内部后端位置,固定在顶棚内部下表面,该装置的出风口通过单独的出风风道,分别跟支撑柱、广告牌支撑柱与顶棚的连接口相连,该出风风道设置为软管或PVC管,这样,Ⅱ号空气净化风幕装置可将净化过的大气,经由这些连接口分别送入到支撑柱内部、广告牌支撑柱内部,再进入到广告牌内部,通过设置在这些结构上的风幕出风口,按照设定方向形成风幕,进而抵挡来自站亭左右位置的浑浊空气。

亭体左端的3根支撑柱结构说明,Ⅰ号支撑柱内侧中线位置设置风幕出风口,出风风向正对Ⅱ号支撑柱的内侧中线位置,Ⅱ号支撑柱内侧中线位置设置风幕出风口,出风风向正对Ⅲ号支撑柱的内侧中线位置,Ⅲ号支撑柱内侧中线位置设置风幕出风口,出风风向正对Ⅰ号广告牌支撑柱内侧边沿线,当Ⅱ号空气净化风幕装置将干净空气通过连接口排入到支撑柱内部后,就会在亭体左端3根支撑柱之间、Ⅲ号号支撑柱与Ⅰ号广告牌之间形成水平方向上的风幕。

亭体右端的3根支撑柱结构说明:Ⅱ号广告牌的Ⅳ号广告牌支撑柱内侧中线位置设置风幕出风口,出风风向正对Ⅳ号支撑柱的外侧边沿线,Ⅳ号支撑柱内侧中线位置设置风幕出风口,出风风向正对Ⅴ号支撑柱的内侧中线位置,Ⅴ号支撑柱内侧中线位置设置风幕出风口,出风风向正对Ⅵ号支撑柱的内侧中线位置,当Ⅱ号空气净化风幕装置将干净空气通过连接口排入到支撑柱内部后,就会在亭体右端3根支撑柱之间、Ⅳ号支撑柱与Ⅱ号广告牌之间形成风幕,所形成“倒S型”风幕的走向一致,不会相互削弱抵消,基于此,可在亭体左右两端形成风幕,抵挡来自亭体左右两端的浑浊空气。

进一步的,Ⅱ号空气净化风幕装置还可将干净空气排入到广告牌支撑柱内部,再进入到广告牌内部,最后经由广告牌底部设置的风幕出风口,形成风幕,同时,进入到广告牌内部的新风还会为广告牌内部的电子器件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其“凝露现象”的出现概率,Ⅰ号广告牌的Ⅱ号广告牌支撑柱内侧中线位置设置风幕出风口,出风风向正对Ⅱ号广告牌的Ⅲ号广告牌支撑柱内侧中线位置,两个广告牌之间也形成风幕。

本实用新型的最终有益效果是:

1:亭体的前后边沿位置形成风幕,抵挡来自站亭前后位置的浑浊空气,亭体的左右端通过支撑柱与支撑柱之间、支撑柱与广告牌之间、广告牌与广告牌之间、广告牌底部形成风幕,抵挡来自站亭左右位置的浑浊空气,从而在亭体四周形成全风幕的效果,减轻干净空气和浑浊空气的交换,更好的保护新风,使市民呼吸到新鲜空气;

2:当城市街道安装很多本实用新型时,它所形成的“倒S型”型风幕会由于气流走向一致,有益于城市街道自然通风道的形成,而在雾霾天的静风效应下,它还会带动近地空气体流通,增益除霾效果。

其中图7中,1-亭体;2-顶棚;3-Ⅰ号支撑柱风幕出风口;31-Ⅱ号支撑柱风幕出风口;32-Ⅲ号支撑柱风幕出风口;33-Ⅳ号支撑柱风幕出风口;34-Ⅴ号支撑柱风幕出风口;35-Ⅵ号支撑柱风幕出风口;4-Ⅰ号广告牌支撑柱;41-Ⅱ号广告牌支撑柱;42-Ⅲ号广告牌支撑柱;43-Ⅳ号广告牌支撑柱;5-Ⅰ号广告牌;51-Ⅱ号广告牌;6-Ⅰ号广告牌风幕出风口;61-Ⅱ号广告牌风幕出风口;7-Ⅰ号支撑柱;71-Ⅱ号支撑柱;72-Ⅲ号支撑柱;73-Ⅳ号支撑柱;74-Ⅴ号支撑柱;75-Ⅵ号支撑柱;8-Ⅱ号广告牌支撑柱风幕出风口;81-Ⅳ号广告牌支撑柱风幕出风口。

其中图8中,2-顶棚;9-Ⅰ号空气净化风幕装置;91-Ⅱ号空气净化风幕装置;10-大气净化装置;11-Ⅰ号支撑柱连接口;111-Ⅱ号支撑柱连接口;112-Ⅲ号支撑柱连接口;113-Ⅳ号支撑柱连接口;114-Ⅴ号支撑柱连接口;115-Ⅵ号支撑柱连接口;12-Ⅰ号广告牌支撑柱连接口;121-Ⅱ号广告牌支撑柱连接口;122-Ⅲ号广告牌支撑柱连接口;123-Ⅳ号广告牌支撑柱连接口;13-前置缓冲型风幕风道风口;131-后置缓冲型风幕风道风口;14-新风出风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