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加强板的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5761发布日期:2018-11-07 22:1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有加强板的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加强板的采暖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采暖炉,由于结构设计上的一些缺失,在注水加压后,使得采暖炉的箱体结构发生变形,进而使得箱体与顶盖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很容易造成漏水漏气现象的发生,因此势必增强箱体的抗压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提升水箱抗压强度的采暖炉。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置有加强板的采暖炉,包括水箱、与所述水箱相配合的顶盖、以及插设于所述水箱内与所述顶盖紧固的纳米加热体;所述水箱包括设置于所述水箱下底面且与所述水箱的腔体贯通连接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贯通连接的加热箱、以及与所述出水口贯通连接的出水箱,所述加热箱的相对两侧壁之间沿加热箱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提升水箱抗压强度的多个加强板,相邻所述加强板之间插设有所述纳米加热体;所述水箱的腔体通过隔水板分割形成所述加热箱和所述出水箱,所述加强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隔水板的上端面,所述隔水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水箱的端口的端面。

其中,所述顶盖的四周水平向外延伸有第一定位凸缘,所述第一定位凸缘与周向凸设于所述水箱的端口四周边缘的第二定位凸缘相配合。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凸缘与所述水箱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其中,所述水箱的箱体壁呈凹凸设置。

其中,所述多个加强板的顶部开设有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的相对两侧壁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

其中,所述水箱的下底面沿长度方向凹设有长槽,所述长槽的内底面向所述水箱的腔体方向凸设。

其中,所述纳米加热体包括玻璃管,以及包覆于所述玻璃管内周面的纳米电加热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水箱、与所述水箱相配合的顶盖、以及插设于所述水箱内与所述顶盖紧固的纳米加热体;所述水箱包括设置于所述水箱下底面且与所述水箱的腔体贯通连接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贯通连接的加热箱、以及与所述出水口贯通连接的出水箱,所述加热箱的相对两侧壁之间沿加热箱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提升水箱抗压强度的多个加强板,相邻所述加强板之间插设有所述纳米加热体;所述水箱的腔体通过隔水板分割形成所述加热箱和所述出水箱,所述加强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隔水板的上端面,所述隔水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水箱的端口的端面。以此结构设计的采暖炉,通过多个加强板的设置,能够使得水箱的相对两侧壁与加强板连为一体,继而有效提升水箱的抗压强度,此外通过隔水板的设置,也能够有效避免水箱干烧,极大的提升了水箱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提升水箱抗压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设置有加强板的采暖炉的分解图。

图2是图1中水箱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加强板的采暖炉,包括水箱1、与所述水箱1相配合的顶盖2、以及插设于所述水箱1内与所述顶盖2紧固的纳米加热体3;所述水箱1包括设置于所述水箱1下底面且与所述水箱1的腔体贯通连接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与所述进水口11贯通连接的加热箱、以及与所述出水口12贯通连接的出水箱,所述加热箱的相对两侧壁之间沿加热箱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提升水箱1抗压强度的多个加强板13,相邻所述加强板13之间插设有所述纳米加热体3;所述水箱1的腔体通过隔水板14分割形成所述加热箱和所述出水箱,所述加强板13的上端面低于所述隔水板14的上端面,所述隔水板14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水箱1的端口的端面,所述顶盖2的四周水平向外延伸有第一定位凸缘21,所述第一定位凸缘21与周向凸设于所述水箱1的端口四周边缘的第二定位凸缘15相配合,所述第二定位凸缘15与所述水箱1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6,所述水箱1的箱体壁呈凹凸设置,所述多个加强板13的顶部开设有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的相对两侧壁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所述水箱1的下底面沿长度方向凹设有长槽,所述长槽的内底面向所述水箱1的腔体方向凸设,所述纳米加热体3包括玻璃管,以及包覆于所述玻璃管内周面的纳米电加热层。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采暖炉,通过多个加强板的设置,能够使得水箱的相对两侧壁与加强板连为一体,有效提升水箱的抗压强度,进而能够有效防止水箱注水加压过程中变形,此外,多个加强板及隔水板的设置,能够使得水箱中始终有一定量的存水,防止采暖炉干烧,进而有效提升采暖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