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804发布日期:2018-11-09 20:1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一般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内都设置有风道,风道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现有结构的空调器室内机在进风时容易产生涡流,从而产生工作噪音,降低用户体验效果。且由于出风口朝下,出风口可调节角度不大,便会出现制冷时冷风直吹人体、制热时热风无法及时下落等若干不舒适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以减少噪音、提高出风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出具有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在所述机壳内;室内风机,所述室内风机设在所述风道件内;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风向调节组件,所述风向调节组件包括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二导风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二导风件之间限定出从所述室内风机导向所述出风口的导向风道;隔风板,所述隔风板连接所述机壳且位于所述机壳的外侧,所述隔风板隔挡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风向调节组件的设置,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可调节,从而出风方向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模式的变化调节,提高使用舒适性;通过隔风板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对出风口处的空气气流进行导向,防止出风口处的气流直接流向进风口,避免进风时产生不必要的涡流,而且保证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调温效率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设在所述机壳的前侧下方,所述出风口设在所述机壳的前侧上方,所述隔风板设在所述机壳的前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件和所述第二导风件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均流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件和所述第二导风件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均流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件和所述第二导风件的朝向所述室内风机的一端均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件具有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连通外部的一端构成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件和所述第二导风件分别设在所述出风风道的相对两侧,所述出风风道在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上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内具有连通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风道,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内并将所述进风风道分隔为至少两个子风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风机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方设有接水盘,所述分隔结构连接在所述接水盘上且延伸至所述进风口。

具体地,所述至少两个子风道沿竖直方向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因此该空调器在室内的出风方向可调节,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发生气流循环的问题,使空调器的温度调节效果更好,降低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朝向下侧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朝向上侧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设置均流孔的局部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设置均流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

机壳110,

风道件120,出风风道121,进风风道122,出风口123,分隔结构124,进风口125,

室内风机130,

室内换热器140,

风向调节组件150,第一导风件151,第二导风件152,导向风道153,均流孔154,均流筋155,

隔风板1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顶”、“底”、“上”、“下”、“前”、“后”、“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10、风道件120、室内风机130、室内换热器140、风向调节组件150和隔风板160。

其中,机壳110具有进风口125和出风口123,空气可以从进风口125进入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中,经过换热后的空气可以从出风口123排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风道件120设置在机壳110内,室内风机130设在风道件120内,室内换热器140设在机壳110内。

风向调节组件150包括可活动地设在出风口123处的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第一导风件151与第二导风件152相对设置,第一导风件151与第二导风件152之间限定出室内风机130导向出风口123的导向风道153。隔风板160连接机壳110且位于机壳110的外侧,隔风板160隔挡在进风口125和出风口123之间。

机壳110构成了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壳体,用于支撑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中的其他零件,同时还可以保护机壳110内的零件。在机壳110上形成的进风口125和出风口123可以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气流流动顺畅,气流从进风口125进入机壳110内,再从出风口123流出机壳110。

风道件120设置在机壳110内,可以为进入到机壳110内的空气气流进行导向,使空气气流按照预设的流动方向流动;在风道件120中设置有室内风机130,室内风机130可以为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室内风机130为贯流风扇,当然室内风机130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风机。室内换热器140也设置在机壳110内,在空气气流流经室内换热器140时,空气气流与室内换热器140进行热交换,以使室内换热器140对空气进行加热或降温。

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可以设置在出风口123的两侧,当气流从室内风机130吹出时,通过调整第一导风件151与第二导风件152的角度,可以使气流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以便于对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风向进行调节。

由于风向调节组件的设置150的设置使出风风向可以调节,从而出风方向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模式的变化调节,提高使用舒适性。由于出风方向可以调节,因此室内机的出风范围增大了。

但是当室内机朝向进风的方向出风时,则可能会导致从出风口123流出的气流直接进入到进风口125中,使气流的流动方向形成闭环,导致了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调节空气温度的功能减弱。而且进风、出风混杂后,进风时容易产生涡流,从而产生工作噪音,降低用户体验效果。

为避免上述现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隔风板160设置在机壳110上,隔风板160位于机壳110的外侧,隔风板160将出风口123与进风口125间隔开,对出风口123处的空气进行导向,可以有效地避免从出风口123排出的气流进入到进风口125中,保证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对空气的调节功能高效,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风向调节组件150的设置,使第一导风件151与第二导风件152的角度可以调节,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方向可调节,从而出风方向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模式的变化调节,提高使用舒适性;通过隔风板160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对出风口123处的空气气流进行导向,防止出风口123处的气流直接流向进风口125,避免进风时产生不必要的涡流,保证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调温效率稳定。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进风口125设在机壳110的前侧下方,出风口123设在机壳110的前侧上方,隔风板160设在机壳110的前侧壁上。这样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适于安装在墙壁低处。室内机从下方进风,从上方出风。对无法安装在墙壁高处的环境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风板160可伸缩或者可转动地设置在机壳110上。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隔风板160保持在机壳110的外侧,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不工作时,隔风板160可以收回到机壳110内,或者隔风板160贴在机壳110表面,可以提高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美观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隔风板160可转动地设置在机壳110的外侧,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不工作时,隔风板160可以紧贴在机壳110的外侧壁上,提高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美观度,有效地保护隔风板160,防止隔风板160发生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用于驱动隔风板160伸缩的驱动件,驱动件为电机或电磁阀。

具体地,当驱动件为电机时,电机可以是转动电机,转动电机通过齿轮-齿条结构连接隔风板160。当驱动件为电机时,电机可以是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电机轴直接与隔风板160相连。

在采用电磁阀作为驱动件时,电磁阀包括电磁铁和活动顶杆,隔风板160可以与活动顶杆连接,电磁铁可选择地对活动顶杆产生磁力,以使活动顶杆远离或靠近电磁铁。例如,当电磁铁通电时,活动顶杆朝向电磁铁移动并带动隔风板160,以使隔风板160收回到机壳110内部;当电磁铁的电流断开时,电磁铁对活动顶杆的吸引力消失,活动顶杆向外伸出,以使隔风板160伸出机壳110。

当然,驱动件不局限于上述的电机以及电磁阀,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动力源作为驱动件。或者,隔风板160可手动活动,例如通过手机抽拉或者转动隔风板16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向调节组件150可以设置在机壳1的内部,如图1所示,此时出风口123设在机壳1上,出风口123的面积较大,从而可方便风向调节组件150较大范围内调节出风方向。风向调节组件150也可以伸出机壳1(图未示出),此时风向调节组件150相当于伸出机壳1的调向管,导向风道153的朝向外部的一端构成上述出风口123。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风件151可以转动设置在机壳110上,但是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风件151也可以通过滑动等形式设置在机壳110上。同样,第二导风件152可以转动设置在机壳110上,第二导风件152也可以通过滑动等形式设置在机壳110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无论是哪种运动形式,二者都可以手动调节,二者也都可以采用驱动器(如电机)来调节。这是因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墙壁的高处,也可以安装在墙壁低处。当安装在墙壁低处时,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上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能够选择驱动器调节。当安装在墙壁低处时,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上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能够选择驱动器调节,也能够选择手动调节,用户手动调节会非常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的至少一个,在朝向出风风道121的一侧设有均流筋155。均流筋155可以构造为朝向出风风道121延伸的筋条,均流筋155可以为多个且依次间隔设置在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上,均流筋155可以对气流产生导向作用,使从出风风道121流出的气流更加均匀,气流由于经过室内换热器140的换热后,气流中空气的温度不均匀,均流筋155对空气气流产生扰流,使得不同温度的气流相互摩擦并充分混合,以使从出风风道121吹出的气流的温度更加均匀,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例如在图5的示例中,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0为横向设置的长板,长板上沿横向间隔设置多条均流筋155。其中,不同区域处的均流筋155的形状可不同。长板邻近横向两端处的均流筋155,形成为在向外吹风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的弧形。长板中间区域的均流筋155形成直条形。这样设置均流筋155,可以扩大横向出风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均流孔154,空气气流可以通过均流孔154穿过第一导风件151或第二导风件152。由于空气气流中的不同区域处气团的温度会有不均匀的现象,在大量气流通过均流孔154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气团相互挤压并进行热交换,使得气流在各区域的温度趋于均匀,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出风温度更加均匀,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具体地,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表面均可设置均流孔154,均流孔154是微孔,微孔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圆形。通过设置微孔,可解决风直吹人体的不舒适性,达到无风感效果,拥有更好的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的朝向室内风机130的一端均可转动地设在机壳110上。

具体地,第一导风件151可以与第一马达连接,第一马达固定在机壳110上,通过控制第一马达的转动可以调节第一导风件151角度;第二导风件152可以与第二马达连接,第二马达固定在机壳110上,通过控制第二马达的转动可以调节第二导风件152的角度。在对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的角度进行调节时,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可以联动,以使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联动调整。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也可以不联动,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的转动都是各自独立调节,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道件120具有出风风道121,出风风道121连通外部的一端构成出风口123,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分别设在出风风道121的相对两侧,出风风道121在朝向出风口123的方向上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出风风道121在朝向出风口123的方向上,形成扩张风道。

出风风道121在朝向出风口123的方向上面积增大使出风口123的辐射范围更广泛,提高了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对室内空气的影响面积,为第一导风件151和第二导风件152的角度调整提供了充分的空间,第一导风件151与第二导风件152可以对风向具有更大的调节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风道件120内具有连通进风口125的进风风道122,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分隔结构124,分隔结构124设置在进风风道122内并将进风风道122分隔为至少两个子风道。

空调器的进风风道122通过分隔结构124被分割为多个子风道,进而使得气流在通过进风风道122时流动更加的流畅,减小由于气流直接与室内风机130的摩擦,减小涡流产生的噪音。

具体地,多个子风道沿竖直方向排布,由此可扩大竖向进风面积。而且由于隔风板160的设置,可以使进风口125尽可能地大,扩大进风面积。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分隔结构124构造为楔形块,分隔结构124的竖向截面形状大体为梯形。分隔结构124在朝进风口125的一头较窄,方便进风;分隔结构124在朝内的一头较宽,这样能起到分化进风的作用,利于气流的流动。

在图2-图3的示例中,室内换热器140形成为V形结构,室内换热器140的底端设置有接水盘,分隔结构124连接接水盘,这样接水盘与分隔结构124组合来分隔气流,避免气流在分隔结构124与接水盘之间形成乱流。

分隔结构124并不限于楔形块结构,分隔结构124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分隔板、分隔块等。室内换热器140可以是两折结构,如图1所示的V形换热器。室内换热器140也可以是三折式,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两折式换热器,一个子风道对应一折换热器,另一个子风道对应另一折换热器,这样可使得换热更佳均匀,换热效率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风口125位于机壳110的下侧,室内换热器140位于室内风机130和进风口125之间。

将进风口125设置在机壳110的下侧,此时出风口123可以设置在机壳110的上侧,能够防止冷风直吹室内地板,从而防止室内的灰尘被吹起。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实现“制冷上出风,制热下出风”的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出风舒适度,可以更迅速地调节室内整体的温度。

将进风口125设置在机壳110的下侧,便于进风风道122的设计。将室内换热器140设置在室内风机130和进风口125之间,可以保证进入到机壳110内的空气可以充分进行换热,保证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换热效果良好。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风口125和出风口123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挂在墙上的一侧作为背面,其出风口123可以设置在机壳110的与背面相对的正面上,出风口123也可以设置在机壳110的左右两侧面上,出风口123还可以从顶面延伸到正面上。进风口125可以设置在机壳110的正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底面上,还可以设置在左右两侧面上。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包括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因此该空调器在制冷出风时实现上出风、制热出风时可以下出风,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出风口123与进风口125之间发生气流循环的问题,使空调器的温度调节效果更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