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9279发布日期:2018-11-27 21:3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挂机安装在室内壁面的高处,一般只有一个出风口,出风方向被限制。即使在出风口处设置导风板,出风方向的调节范围也有限,无法满足舒适性要求。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出风方向可调的空调室内机,出风方向在设置成可调结构后空调器面临其他诸多问题,例如积灰问题、噪音问题等,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积灰、噪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出具有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侧风口和下风口,所述侧风口设在所述机壳的水平一侧,所述下风口设在所述机壳的底部;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在所述机壳内;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设在所述风道件内,所述贯流风轮可正转和反转,所述贯流风轮正转时驱动气流从所述侧风口进风、从所述下风口出风,所述贯流风轮反转时驱动气流从所述下风口进风、从所述侧风口出风;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滤网,所述调节滤网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所述调节滤网具有侧配合位和下配合位,在侧配合位时所述调节滤网遮挡所述侧风口且避开所述下风口,在下配合位时所述调节滤网避开所述侧风口且遮挡所述下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调节装置,可根据需要在进风的风口处设置滤网,以避免内部积灰,在出风的出口处撤掉滤网,减少风阻。从而可以兼顾清洁和减噪的双重目的。

具体地,在制热模式下,所述贯流风轮正转,所述调节滤网遮挡所述侧风口且避开所述下风口;在制冷模式下,所述贯流风轮反转,所述调节滤网避开所述侧风口且遮挡所述下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滤网为柔性网,所述调节滤网可在所述机壳的不同内壁之间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轮,所述调节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所述调节轮与所述调节滤网相配合以在转动时带动所述调节滤网滑动。

具体地,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调节滤网上的调节齿条,所述调节轮为与所述调节齿条相啮合的调节齿轮。

更具体地,所述调节齿条为可弯曲的铰接带或者柔性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包括:蜗壳部、侧风道部和下风道部,所述贯流风轮设在所述蜗壳部内,所述蜗壳部具有侧蜗舌和下蜗舌,所述蜗壳部从所述侧蜗舌通过所述侧风道部连通所述侧风口,所述蜗壳部从所述下蜗舌通过所述下风道部连通所述下风口。

具体地,所述蜗壳部的朝向所述侧风道部且与所述侧蜗舌相对的导风边缘形成为渐开轮廓,所述蜗壳部的朝向所述下风道部且与所述下蜗舌相对的导风边缘也形成为渐开轮廓,所述贯流风轮位于两条所述渐开轮廓之间。

更具体地,两条所述渐开轮廓的中心角α满足25°≤α≤85°,所述蜗壳部内所述下蜗舌和其相对的内壁之间的距离m满足40mm≤m≤15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因此可根据需要在进风的风口处设置滤网,以避免内部积灰,在出风的出口处撤掉滤网,减少风阻,可以兼顾清洁和减噪的双重目的。因此该空调器在室内的出风方向可调节,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发生气流循环的问题,使空调器的温度调节效果更好,降低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贯流风轮反转时的室内风向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贯流风轮正转时的室内风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室内机在调节滤网配合在侧风口处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关键参数标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室内机在调节滤网配合在侧风口处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室内机在调节滤网配合在下风口处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

机壳10,侧风口11,下风口12,接水盘15,

风道件20,蜗壳部21,侧风道部22,下风道部23,侧蜗舌24,下蜗舌25,渐开轮廓26,

贯流风轮30,

室内换热器40,

调节装置50,调节滤网501,调节齿轮502,调节齿条5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顶”、“底”、“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风道件20、贯流风轮30和调节装置50,机壳10具有侧风口11和下风口12,侧风口11设在机壳10的水平一侧,下风口12设在机壳10的底部。

风道件20设在机壳10内,贯流风轮30设在风道件20内。贯流风轮30可正转和反转,贯流风轮30正转时驱动气流从侧风口11进风、从下风口12出风,贯流风轮30反转时驱动气流从下风口12进风、从侧风口11出风。

风道件20用于将进入到机壳10内的空气气流进行导向,使空气气流按照预设的流动方向流动。贯流风轮30用于为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采用贯流风轮30作室内风机的风轮,是因为它可以在合理的结构设计下,保证其正转和反转都能有较大风量。室内换热器40也设置在机壳10内,在空气气流流经室内换热器40时,空气气流与室内换热器40进行热交换,以使室内换热器40对空气进行加热或降温。

为便于描述,称贯流风轮30从侧风口11吸风、从下风口12吹风时的转动方向为正转方向,称贯流风轮30从侧风口11吹风、从下风口12吸风时的转动方向为反转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贯流风轮30正转时会驱动气流从侧风口11进风、从下风口12出风,贯流风轮30反转时会驱动气流从下风口12进风、从侧风口11出风,因此室内机具有两个吹风方向。当室内机吹风方向变化时,其进风方向也随之变化,使得进风与出风的气流间隔开,避免室内机吹出气流直接吸入室内机形成小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中,侧风口11可以用于输出冷风,如图1所示,这样可以实现冷空气在被吹出后缓缓下降,从而避免了冷风直吹用户,提高了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舒适度。而下风口12可以用于输出热风,如图2所示,这样实现了热空气在被吹出后可以缓缓上升,从而避免了热风直吹用户,提高了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调节装置50包括调节滤网501,调节滤网501可活动地设在机壳10上。调节滤网501具有侧配合位和下配合位,在侧配合位时调节滤网501遮挡侧风口11且避开下风口12,在下配合位时调节滤网501避开侧风口11且遮挡下风口12,从而设有调节滤网501的风口可以根据不同工况的需要选择是否要过滤。如果风口为进风状态,则可以设置过滤,避免灰尘吸入室内机中造成积灰。如果风口为出风状态,则可以撤销过滤,这样可以减少出风风阻,降低功耗和噪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滤网501的位置可设置成与贯流风轮30联动,一旦贯流风轮30的转动方向发生变换,调节滤网501的位置也会跟着改变。这样的设置方式,使调节装置50的控制形式变得简单。

具体地,在制热模式下,贯流风轮30正转,调节滤网501遮挡侧风口11且避开下风口12;在制冷模式下,贯流风轮30反转,调节滤网501避开侧风口11且遮挡下风口12。这样能够保证在室内机的这两种模式的长期运行下,可以有效控制噪声和积灰。

有的实施例中,空调器具有吹风模式,此时室内换热器40不工作。如果贯流风轮30正转,调节滤网501遮挡侧风口11且避开下风口12;如果贯流风轮30反转,调节滤网501避开侧风口11且遮挡下风口1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设置调节装置50,可根据需要在进风的风口处设置滤网,以避免内部积灰,在出风的出口处撤掉滤网,减少风阻。从而可以兼顾清洁和减噪的双重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调节滤网501活动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将调节滤网501设置成可滑动或者可转动,或者其他结构形式。

例如当调节滤网501可转动设置在机壳10上时,可将调节滤网501设置成在侧风口11和下风口12之间可翻转。当调节滤网501向上翻转时配合在侧风口11处,当调节滤网501向下翻转时配合在下风口12处。

例如当将调节滤网501设置成可拆卸地设置在机壳10上时,调节滤网501可由人工拆下,调换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滤网501可滑动地设置在机壳10上,这样可使调节滤网501在侧风口11和下风口12之间滑动。

具体地,调节滤网501为柔性网,调节滤网501可在机壳10的不同内壁之间滑动。这样调换的形式,调节滤网501不需要翻转,调换时占用空间小,容易实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调节装置50包括:调节轮,调节轮可转动地设在机壳10上,调节轮与调节滤网501相配合以在转动时带动调节滤网501活动。这里通过啮合传动的形式驱动调节滤网501活动,可保证调节滤网501的活动距离能够准确控制。具体地,调节装置50包括与调节轮相连的调节电机,调节电机可以为步进电机。这种通过调节轮的滚动来带动调节滤网501活动的结构形式,使调节滤网501的驱动结构占用体积非常小,在室内机内设置容易,不影响气流分布及外形美观。

具体地,调节装置50还包括:设在调节滤网501上的调节齿条503,调节轮为与调节齿条503相啮合的调节齿轮502。这里通过啮合传动的形式驱动调节滤网501活动,可保证运行距离能够准确控制。

更具体地,调节齿条503为可弯曲的铰接带或者柔性带。其中,调节齿条503的结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调节轮向调节齿条503的传动具有缓冲,避免卡死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使调节齿条503可以绕卷,这样为调节滤网501的收纳提供更多的结构形式。例如,调节齿条503的可弯曲设计可以让调节滤网501沿直线路径移动,也能沿弧形路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风道件20包括:蜗壳部21、侧风道部22和下风道部23,贯流风轮30设在蜗壳部21内,蜗壳部21具有侧蜗舌24和下蜗舌25,蜗壳部21从侧蜗舌24通过侧风道部22连通侧风口11,蜗壳部21从下蜗舌25通过下风道部23连通下风口12。普通的蜗壳只有一个蜗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风向可反置,因此蜗壳部21对应设置两个蜗舌,有利于减少出风风损。

具体地,蜗壳部21的朝向下风道部23且与下蜗舌25相对的导风边缘形成为渐开轮廓26,蜗壳部21的朝向下风道部23且与下蜗舌25相对的导风边缘也形成为渐开轮廓26,贯流风轮30位于两条渐开轮廓26之间。

其中,渐开轮廓26可以保证贯流风轮30的出风效果。在蜗壳部21在与侧风道部22、下风道部23相连处设置渐开轮廓26,渐开轮廓26形成在与蜗舌相对的侧壁,可使贯流风轮30正反向转动时,空气沿着该渐开轮廓26的曲线流动,顺利从侧风口11、下风口12处实现出风。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两条渐开轮廓26的中心角α满足25°≤α≤85°,这里约束渐开轮廓26的中心角,是因为贯流风轮30可正反转。因此每条渐开轮廓26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进风时能够尽量约束进风,使气流全部导向贯流风轮30,避免进风从贯流风轮30旁边溢出导致送风无力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出风时能够在改变风向的同时减小风阻。

具体地,如图4所示,蜗壳部21内,下蜗舌25和其相对的内壁之间的距离m满足40mm≤m≤150mm。这里距离m指的是在垂直于贯流风轮30的轴线的截面内,下蜗舌25与其相对内壁之间的距离。其中,如果m过小,则会阻碍进风和出风,导致出风不利。如果m过大,则可能导致出风时风压急距下降。因此限制下蜗舌25和其相对的内壁之间的距离m,有利于在减小风阻的前提下,增加出风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40设置在侧风口11与贯流风轮30之间的气流路径上,这样室内换热器40正对侧风口11,室内换热器40的安装稳定性能够能到保证。其中,室内换热器40的类型可以有多种,例如室内换热器40可以是如图5和图6所示的单折型结构,室内换热器40也可以是如图3和图4所示的双折型结构,室内换热器40还可以是三折型结构。其中,室内换热器40的具体形状,可以是一字形,也可以是V型、U型或C型等,这里不作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室内机包括机壳10和贯流风轮30,机壳10包括开口朝向机壳10前侧的侧风口11和开口朝下的下风口12,贯流风轮30正向转动时,侧风口11进风,下风口12出风;贯流风轮30反向转动时,下风口12进风,侧风口11出风。可以通过调整贯流风轮30的转向的方式,使制热时从室内机向下出风,实现地毯式制热(如图2),制冷时从前侧出风,实现沐浴式制冷(如图1),提高空调的舒适性。

空调室内机包括设置在机壳10内的双蜗舌结构,贯流风轮30设置在双蜗舌结构和机壳10之间,双蜗舌结构的侧蜗舌24与机壳10形成连通至侧风口11的侧风道部22,双蜗舌结构的下蜗舌25与机壳10形成连通至下风口12的下风道部23。双蜗舌结构可以更好地保证贯流风轮30在正反转时均能有效出风。

机壳10包括双边型渐开轮廓,双边型渐开轮廓的其中一个渐开轮廓26设置在侧风道部22的导风边缘,双边型渐开轮廓26的另一渐开轮廓26设置在下风道部23的导风边缘,贯流风轮30位于两个渐开轮廓26与两个蜗舌之间。

由于双向出风的贯流风轮30同一般的贯流风轮设计上存在很大的区别,为保证机组的可靠运行,每条渐开轮廓26的中心角α应该满足25°≤α≤85°。两条渐开轮廓26的中心角α可以设计为相同,也可以根据正反转风量的不同而各自分别设计。

为保证机组反向转动的可靠性,机组喉部尺寸m较一般单向出风贯流风轮的喉部尺寸要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风口12的喉部宽度m需要满足40mm≤m≤150mm。

为了能保证贯流风轮30正、反转都能正常出风,风机叶片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案。

例如,风机叶片的结构可以做成S型,这样叶片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凹面,当贯流风轮30正转时,叶片上其中一面的凹面可兜风,当贯流风轮30反转时,叶片上另一面的凹面可兜风。由于凹面的存在,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对气流的做功,因此不管是正转还是反转,均能够有效地保证贯流风轮30工作时的风量,保证室内机的工作性能。

又例如,风机叶片的结构可以为平板型,平板型叶片的叶型简单,加工方便,成本较低,而且平板型叶片可以保证正转和反转效率相同。

再例如,贯流风轮30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叶片组,其中一组叶片组用于在贯流风轮30正转时做功,另一组叶片组用于在贯流风轮30反转时做功。

还例如,贯流风轮30中风机叶片可转动地设置在轮毂上,贯流风轮30可以根据其正转还是反转,调整风机叶片相对轮毂的角度位置。

还例如,贯流风轮30的风机叶片为柔性叶片,柔性叶片随贯流风轮30的不同转向而自动调整形状。

在该实施例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接水盘15,接水盘15设置在室内换热器40下方。接水盘15可以与双蜗舌结构一体成型,在接水盘15应该设置保温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由于空调器具有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从而能够避免室内机内产生过多积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例如压缩机和控制器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