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表冷器工艺结构的立管式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558发布日期:2019-01-22 23:01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利用表冷器工艺结构的立管式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空调领域的空气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利用表冷器工艺结构的立管式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表冷器是在暖通空调领域中常用的热质交换设备,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介质在各自的流道中连续流动完成热量传递任务,彼此不接触、不掺混,表冷器通常在换热管外设置翅片,来提高换热效率。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利用一次空气与喷淋水进行直接蒸发冷却降温,再通过空气-空气换热器来冷却二次空气,待处理的二次空气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实现等湿降温,目前常用的间接蒸发冷却器有板翅式、管式、热管式等,这种换热器具有两个互不连通的空气通道,让循环水与二次空气相接触,一次空气通过借助两个通道的间壁,进行冷却。通常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一次风阻力和二次风阻力都比较大,如何实现二次风与喷淋循环水的均匀接触,是提高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效率的主要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表冷器工艺结构的立管式换热装置,其工艺结构简单合理,结构灵活,组合形式方便,可以提高空气与空气换热之间的换热效率,实现表冷器的立管式换热功能,可以实现换热管内均匀布水,防止换热管被冻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表冷器工艺结构的立管式换热装置,在上、下支架上分别均布设置着通孔,上、下支架分别通过通孔安装着直立向下的换热管并形成密封连接,在换热管的外壁上设置着翅片,其中换热管的上端高出上支架,换热管的下端与下支架的通孔相连接,工艺风从换热管的下端口进入管内,从换热管的上端口排出,产出风从换热管的管外通过,产出风和工艺风进行管壁间换热。

本实用新型将表冷器的换热管立式布置,立式换热管内通过喷淋水或/和工艺风,换热管外与翅片之间通过产出风,工艺风与喷淋水在管内进行直接蒸发冷却降温,同时产出风被等湿冷却降温,实现了表冷器的立管式换热功能,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

优点:

1、将表冷器的换热管立式布置,用于实现产出风和工艺风之间的间接蒸发冷却换热,提高了空气与空气之间换热的换热效率;

2、通过在表冷器的换热管上部设置布水盘及布水孔,实现了换热管内均匀布水,工艺结构简单;

3、布水盘底部设置有供水管,水箱内的水通过循环泵供给布水盘,在冬季或停机不用时,布水盘内的水可以通过供水管排空,防止换热管被冻坏;

4、换热管的上部通过布水盘与固定支架相连接,换热管的下部与固定支架下部相连接;

5、由立管式换热装置所构成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灵活,组合形式方便。

本实用新型工艺结构简单合理,结构灵活,组合形式方便,提高了空气与空气之间换热的换热效率,实现了表冷器的立管式换热功能,实现了换热管内均匀布水,防止了换热管被冻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表冷器工艺结构的立管式换热装置,如图1所示,在上、下支架1、2上分别均布设置着通孔,上、下支架1、2分别通过通孔安装着直立向下的换热管3并形成密封连接,在换热管3的外壁上设置着翅片6,其中换热管3的上端高出上支架1,换热管3的下端与下支架2的通孔相连接,工艺风4从换热管3的下端口进入管内,从换热管3的上端口排出,产出风5从换热管3的管外通过,产出风5和工艺风4进行管壁间换热。将表冷器的换热管3立式设置,换热管3外壁上设置有翅片6,换热管3由上支架1和下支架2固定安装,构成立管式换热装置,管内通过工艺风4,管外通过产出风5,产出风5被管内工艺风4冷却。

如图2、图10所示,在上支架1的上部设置着布水盘10,布水盘10底面设置的通孔与换热管3相配合密封,换热管3的上端口高出布水盘10的液面,位于液面处的换热管壁上径向设置着布水孔7,位于下支架2的下方设置着下支撑板12,换热管3的下端口与下支撑板12的通孔相连接,下支撑板12的通孔高出下支撑板面并伸入换热管形成支撑密封连接,在下支撑板12的下方设置着水箱11,水箱11内的水通过循环泵8设置的供水管9供给布水盘10。上支架1上设置有布水盘10,布水盘10与换热管3密封连接,换热管3上设置有布水孔7,布水盘10液面不低于布水孔7的位置,下支架2下部设置有下支撑板12,下支撑板12与换热管3下部密封连接,水沿着布水孔7沿管内壁形成水膜,水膜通过管壁换热,冷却管外的产出风。工艺风4沿着换热管3内壁自下而上流动,水通过布水孔7沿着换热管3内壁自上而下流动,产出风5在管外被管内工艺风4和水等湿降温。

如图3所示,在下支撑板12上均布设置着向下凹的圆锥台,在圆锥台的底面上设置着通孔,换热管3与通孔相配合,换热管3的下端口与圆锥台的底面密封连接。下支撑板12与换热管3下部密封连接。

如图4、图5所示,换热管3管壁上径向均布设置的布水孔7,布水孔7为大小相等的多排布水孔7,布水孔7的形状为圆形,相邻两排布水孔7为交错排列。

如图6所示,在下支架2上设置着高度依次递增的阶梯式通孔连接管,换热管3的下口与下支架2阶梯式通孔连接管相连接,使均布设置的换热管3的下口构成工艺风4进风面为倾斜面,沿产出风5运行方向均布的换热管3的长度由长到短依次递减。

如图7所示,在机壳13内设置着左、右两组立管式换热装置,对应每组立管式换热装置分别设置着工艺风进口16和产出风进口15及产出风机18,在换热管3上端的工艺风出风口上设置着导流匀风装置17,工艺风机14设置在两组立管式换热装置工艺风出风口的中部。

如图8所示,在机壳13内上、下设置着两组立管式换热装置,在机壳13上设置着产出风进口15和工艺风进口16,在两组立管式换热装置的工艺风出口处设置着工艺风机14,其中位于上部的一组立管式换热装置其工艺风进风面的下方设置着相对应的接水盘18,在接水盘18上均布设置的出水口通过导管19连接着位于下部的一组立管式换热装置的布水盘10。两组立管式换热装置上下设置,在下部立管式换热装置的下部设置有水箱11,水箱11内的水通过循环泵8和水管供给上部立管式换热装置的布水盘10,上部立管式换热装置布水盘10内的水沿着布水孔通过管内壁流下,进入下部立管式换热装置的布水盘10内,再沿着下部立管式换热装置的布水孔7流下,完成换热后回到水箱11,工艺风进口15和产出风进口16设置在机组同侧,产出风在管外被等湿降温后由产出风机18送出,工艺风的温湿度升高后由工艺风机14排出。

如图9所示,在机壳13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着由上、下两组立管式换热装置,对应每组立管式换热装置分别设置着产出风进口15和工艺风进口16及产出风机18,其中位于上部的一组立管式换热装置其工艺风进风面的下方设置着相对应的接水盘18,在接水盘18上均布设置的出水口通过导管19连接着位于下部的一组立管式换热装置的布水盘10,位于左、右两侧的两组立管式换热装置其设置的工艺风出口中部设置着工艺风机14,在换热管3上端的工艺风出风口上设置着导流匀风装置17。

如图11所示,供水管9与布水盘10连接处的上部设置有下弯弧形挡板21;或/和布水盘10具有坡度向下并坡向供水管9的坡度,或者在布水盘10的低点设置有排水管;或/和在水箱11的低点设置有排水口22,水箱11具有坡度向下并坡向排水口22的坡度,排水口上设置有排水阀23,排水阀23为自动排水阀或手动排水阀;或/和水箱11上设置有补水管24和溢水管25;或/和水箱11通过补水管24连接设置有浮球阀26。设置下弯弧形挡板21,使通过供水管9的水均匀的流入布水盘10,而不会产生水流的飞溅。布水盘10可以设置为具有坡度向下并坡向供水管9的坡度,当水泵停机时,布水盘内的水可以沿着供水管9回到水箱11,布水盘内的水也可以沿着低点设置的排水管排到水箱11,并通过水箱11的排水口排出,避免的水箱11和布水盘10在停机不用时的冻坏的风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