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装型柜式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020发布日期:2018-11-30 19:4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新风系统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新风机运用新风对流专利技术,通过自主送风和引风,使室内空气实现对流,从而最大程度化的进行室内空气置换,新风机内置多功能净化系统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健康。

新风系统因需要安装空气管道、过滤机等装置,一般需要在建筑物建筑或装修时即布置好相应装置,如果是已经装修好的房间想要安装新风系统,各管道只能为明管布置,严重影响屋内美观,而且,新风系统体积非常大,一般不适合家庭使用。我公司研发的柜式风机解决了新风设备体积大,旧房不适合安装的问题,该柜式风机仅需要在普通墙体上开一通风孔,安装柜式风机的通风管即可完成风机安装,柜式风机体积相对原新风系统也大减小,适合任何普通家庭或小空间使用,随时可购买、安装。我公司研发的这款柜式风机于2017年10月20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申请号为:zl201721373732.0,记载了一种柜式风机,其方案中为室内用于净化的空气、室内用于排放的空气分别设计了进风口;又分别设计了吸取室外空气的进风口和向室内排出空气的出风口,共四个风口。动力方面,在用于净化空气的风路上配置了主风机;在用于排放的空气风路上又配置了专用的辅电机。此结构的柜式风机采用的部件非常多,进风方向多,结构仍比较复杂,两电机应用运行功率较大。其室外空气进口设在柜机的下部,因此柜式新风机的结构还有待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新风机结构复杂、使用功率大、出风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内布局简洁,设备体积小且能保证出风力的便装型柜式新风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一种便装型柜式新风机,包括机壳,机壳顶为新风出口,新风出口内设有高效滤芯安装仓;高效滤芯安装仓下设有中效滤芯安装仓,中效滤芯安装仓下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间构成风路切换仓,风路切换仓后机壳壁上设有排风口;第二隔板底部固接有风机安装板,风机安装板将机壳下部分成风机仓和混风仓,第二隔板风机仓上部的部分开设有通风口二;第一隔板上与通风口二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口一;通风口一旁边设有出风切换阀,出风切换阀有风口位和仓位两个位态;混风仓底部机壳底板设有室内空气进口;混风仓底部机壳侧板设有室外空气进口;室内空气进口和室外空气进口夹角处设有进风切换阀,进风切换阀有室内风位、室外风位、中间位三个位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装型柜式新风机内部布局简洁,设备体积小。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直接设在风机后面,风机的吸取力距短,作用力大。本方案的结构仅采用了两个切换阀,实现四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逻辑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

优选的,第一隔板包括水平部和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倾斜部与水平部为一体结构,水平部固接在排风口上方,倾斜部固接在排风口相对的另一侧机壳上,通风口一设在倾斜部上。

优选的,出风切换阀是以通风口一旁边的连接轴为中心转动的阀板;第二隔板上设有突肋,突肋在出风切换阀处于仓位时与之配合。

优选的,突肋顶部至排风口为由内向外的斜坡结构。

优选的,混风仓内风机进风口位置设有初效滤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新风模式空气走向图;

图3为新风+净化模式空气走向图;

图4为净化模式空气走向图;

图5为排风模式空气走向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图。

图中,新风出口1、机壳2、高效滤安装仓3、中效滤安装仓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排风口7、混风仓8、初效滤芯9、室外空气进口10、室内空气进口11、进风切换阀12、通风口一13、出风切换阀14、突助15、风路切换仓16、通风口二17、机仓18、风机安装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装型柜式新风机较现有的新风系统安装更方便,本设计不需要在屋体内预装送风管道,可随时购置安装。该便装型柜式新风机内的布局结构设计为合并型风路。柜机体能达到更小。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内部布局及结构为:

如图1-6所示,一种便装型柜式新风机,包括机壳2,机壳2顶为新风出口1,新风出口1内设有高效滤芯安装仓3;高效滤芯安装仓3下设有中效滤芯安装仓4,中效滤芯安装仓4下设有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间构成风路切换仓16,风路切换仓16后机壳壁上设有排风口7;第二隔板6底部固接有风机安装板19,风机安装板19将机壳2下部划分成风机仓18和混风仓8,第二隔板6风机仓上部的部分开设有通风口二17;第一隔板5上与通风口二17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口一13;通风口一13旁边设有出风切换阀14,出风切换阀14有风口位和仓位两个位态;混风仓底部机壳2底板设有室内空气进口11;混风仓底部机壳2侧板设有室外空气进口10;室内空气进口11和室外空气进口10夹角处设有进风切换阀12,进风切换阀12有室内风位、室外风位、中间位三个位态。

因图2-6与图1所表现部件致,因此,在图1中已定义的部件标号后面不再标注。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转换阀实现机内空气流向的切换,一个切换阀实现进风形式的切换。此方案为综合功能的风路,机内布局简洁。风机的位置离进风口近,且风路很直接,风机的吸取力距短,作用力大,避免吸力的损耗,本方案仅使用一个风机运行,且能保障风力,本结构切换阀仅有两个,实现四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逻辑简单。

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之间是风路切换仓16,它们之间的范围即设有排风口7的大小限制范围,又是通风口一13和通风口二17的空气流动距离。通常排风口7大则不会限制通风量,排风口7若设置的小则有可能影响出风,便出风口上压强增加,而通风口一13与通风口二17的间距则应当设计的小一些,以减小风力损失。因此,第一隔板5设计成由排风口侧向下斜向设置,通风口一设在第一隔板的下部。这样设置即保护排风口的合理的大小,又缩短了通风口一、通风口二的间距。

所述出风切换阀14是以通风口一13旁边的连接轴为中心转动的阀板,第二隔板6上设有突肋15,突助15当出风切换阀处于仓位时与之配合,将风路切换仓16的空气流动截挡。突肋15能有效避免出风切换阀14摆动范围过度,同时保证了风路切换仓16截挡状态的严密。

第二隔板的突肋15至排风口7侧为由内向外的斜坡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减小排风阻力,降低排风风速,减少噪音。

优选的,混风仓8内风机进风口位置设有初效滤芯9。风机是室外风进入可能会附带一些杂质,可能对风机产生一些损害,加装初效滤芯可避免大颗粒物对风机的损伤。

下面结合附图2-5对本方案风路路径详细介绍,本新风机各工作模式气流路径为:

新风模式:在此工作模式下机体引入室外空气,经过滤进入室内。如图2所示,机体内进风切换阀为水平状态,处于室内风位,封堵住室内风进口,出风切换阀为仓位封堵住风路切换仓。风机运转,空气从室外风进口进入混风仓、风机仓,再经过通风口一、通风口二进入机体上部进行过滤。

新风+净化模式:在此工作模式下机体同时引入室外空气和室内污风,经过滤从顶部出风口再进入室内。如图3所示,机体内进风切换阀处在中间位,为45度角状态,出风切换阀为仓位,封堵风路切换仓。风机运转时,同时吸取室内污风和室外新风,然后混合空气如新风模式一样经过通风口一、通风口二,过滤后从顶部新风出口排出机外。

净化模式:在此工作模式下新风机是对室内污蚀空气进行过滤,如图4所示,进风切换阀为室外风位,呈竖直状态封堵室外空气进口,出风切换阀为仓位,室内污蚀空气通过风机的吸取在机体中过滤再回流到室内。

排风模式:如图5、6所示,在此式作模式下新风机是将室内空气排向室外,排风当然是不需要过滤的,控制逻辑打开室内空气进口,令出风切换阀转至风口位,风机将室内空气吸入,空气从风路切换仓流向排风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