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回程烘干滚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5545发布日期:2019-01-22 23:12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三回程烘干滚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筒干燥机械应用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颗粒物干燥的三回程烘干滚筒装置。



背景技术:

三回程烘干滚筒,利用相嵌式的三个滚筒——内筒、中筒以及外筒形成一个自保温结构体,相比单筒具有热交换效率高、节能效果佳、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是矿渣粉、干粉砂浆生产线等各种烘干工程首选产品。

现有的三回程烘干滚筒装置参见图1所示,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套设的内筒(5)、中筒(6)以及外筒(7),设置在滚筒一端的进料口(1)和燃烧室(3),设置在滚筒另一端的出料口(2)和旋风除尘装置(4)。三个筒体——内筒(5)、中筒(6)以及外筒(7)在工作时的受热温度不一致,导致变形量也不一致,内筒(5)温度最高、变形量最大,中筒(6)次之,外筒(7)最少。由于三个筒体受热变形沿轴向热膨胀不一致,如果三个筒体之间全部焊接固定,可能导致钢板支撑发生焊缝撕裂,造成严重质量事故。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390828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滑动支撑三筒烘干机”,内筒与中筒之间、中筒与外筒之间通过连接钢板与开滑槽孔的支座的配套,补偿轴向热膨胀距离的差别。上述结构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针对大型烘干滚筒装置,筒体两端除了具有轴向伸缩,还具有周向扭转,而连接钢板与滑槽之间的缝隙较小,当周向扭转距离较大时,连接钢板与滑槽卡死,无法相对滑动,起不到补偿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连接钢板和滑槽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卡死的情况,导致筒体的轴向热膨胀距离无法补偿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回程烘干滚筒装置,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套设的内筒、中筒以及外筒,至少内筒的出风口位置与中筒之间、中筒的出风口位置与外筒之间的一处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和弧形限位块;所述滑块固定在一个筒体上,弧形限位块固定在另一个筒体上;所述滑块呈长条状,所述弧形限位块成对布置在所述滑块的两侧,且两个弧形限位块的弧形朝向所述滑块。

优选的,每个滑动机构包括沿着筒体的轴向方向布置的两对所述弧形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弧形限位块呈圆柱体状。

优选的,所述弧形限位块包括主体部以及固定在主体部上的弧形接触部。

优选的,所述弧形接触部呈瓦片状。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为均匀环绕筒体设置的三个以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滑动机构采用弧形限位块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滑槽,能够大幅降低与滑块之间的摩擦系数,在受到同等压力的情况下,该滑动机构的摩擦阻力将显著小于现有技术,因而能够保证滑动机构一直有效,避免了卡死的情况,筒体的轴向热膨胀距离始终能够得到补偿,避免了钢板支撑发生焊缝撕裂引起的生产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三回程烘干滚筒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回程烘干滚筒装置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滑动机构放大图。

图中所示:1、进料口;2、出料口;3、燃烧室;4、旋风除尘装置;5、内筒;6、中筒;7、外筒;8、滑动机构;81、滑块;82、弧形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阐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回程烘干滚筒装置,整体结构与现有技术大致相同,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套设的内筒5、中筒6以及外筒7,设置在滚筒一端的进料口1和燃烧室3,设置在滚筒另一端的出料口2和旋风除尘装置4。所述燃烧室3与风机连接,用于将高温气体自左向右吹入内筒5,接着,高温气体自右向左从内筒5和中筒6之间的空间折回,之后,气体自左向右从中筒6和外筒7之间的空间吹至旋风除尘装置4。燃烧室3吹出的高温气体温度可达700℃左右,随着迂回折返不断降温,旋风除尘装置4处的气体温度降至60℃左右,可以采用普通设备进行处理。物料随着高温气体的运动,从进料口1向右、向左再向右运动至出料口2并得到充分烘干。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内筒5的进风口位置与支架固定设置,内筒5的出风口位置与中筒6之间设置滑动机构;中筒6的进风口位置与外筒7固定设置,中筒6的出风口位置与外筒7之间设置有滑动机构;外筒7的两端均与支架固定设置。现有技术中的滑动机构为配套的钢板和滑槽,当筒体的周向扭转距离较大时,钢板相对滑槽发生扭转和偏移,钢板与滑槽之间的压力急剧增加,导致摩擦阻力随之增大,因此容易发生卡死的情况。

参见图2、图3,本实施例提出的滑动机构8,设置在两个相对的筒体之间,包括滑块81和弧形限位块82,所述滑块81固定在一个筒体上,弧形限位块82固定在另一个筒体上。所述滑块81呈长条状,所述弧形限位块82成对布置在滑块81的两侧,且两个弧形限位块82的弧形朝向所述滑块81。该滑动机构8采用弧形限位块82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滑槽,能够大幅降低与滑块81之间的摩擦系数,在受到同等压力的情况下,该滑动机构8的摩擦阻力将显著小于现有技术,因而能够保证滑动机构8一直有效,避免了卡死的情况,筒体的轴向热膨胀距离始终能够得到补偿,避免了钢板支撑发生焊缝撕裂引起的生产事故。

一种较为优化的方案是,沿着筒体的轴向方向布置两对所述弧形限位块82,这样,滑块81上的受力较为均衡,也不会引起摩擦阻力的显著增加。

所述弧形限位块82并非由一种材质构成,而是包括主体部821以及焊接固定在该主体部821上的弧形接触部822,所述弧形接触部822的硬度大于主体部821。该弧形限位块82整体呈圆柱体,弧形接触部822呈瓦片状。

该滑动机构8应当为均匀环绕筒体设置的三个以上,因此具有更均匀的支撑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