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能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7012发布日期:2018-12-25 20:29阅读:3019来源:国知局
空气能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能取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取暖器大多为暖气片集中供暖装置、空调、电取暖器以及空气能取暖器。暖气片集中供暖装置需要消耗大量燃煤,粉煤灰污染环境,这是我国北国冬季雾霾频发的主要原因,空调、电取暖器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加大了用电负担。现有空气能取暖器存在设备发热严重、散热效果差,且低温条件热效率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空气能取暖器,节能环保,热效率高,即使在气温严寒的北方地区也可正常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能取暖器,包括冷水箱、保温水箱、循环水泵、空气能加热装置、太阳能加热装置、散热器、控制器、电源模块;所述冷水箱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保温水箱一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口,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散热器一端设有第三进水口,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出水口;所述冷水箱上还设有补水口,所述冷水箱内设有第一液位感应器,所述保温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第二液位感应器;

其中,所述冷水箱内第一液位感应器用于实时感应监测冷水箱内储水量是否满足供暖面积需求,并将相应感应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所述保温水箱内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感应监测保温水箱内水温是否满足供暖温度需求,所述第二液位感应器用于实时感应监测保温水箱内热水出水量是否满足供暖面积需求,并将相应感应信号输送至控制器;

所述空气能加热装置包括蒸发器、压缩机、翅片换热器、节流装置、风机、驱动电机,所述蒸发器、压缩机、翅片换热器、节流装置依次顺序连接构成回路,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蒸发器前方,所述风机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翅片换热器一端上方设有第四出水口,所述翅片换热器另一端下方设有第四进水口;

所述太阳能加热装置包括真空集热管、板式换热器、循环管路,所述真空集热管内填充有换热介质,所述板式换热器一端上方依次设有太阳能传热介质进口、第五出水口,所述板式换热器另一端下方依次设有第五进水口、太阳能传热介质出口,所述循环管路包括介质进液管路和介质出液管路,所述介质进液管路两端分别与真空集热管上端、板式换热器上的太阳能传热介质进口相连,所述介质出液管路两端分别与真空集热管下端、板式换热器上的太阳能传热介质出口相连;

所述冷水箱上的第一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翅片换热器上的第四进水口连接,所述翅片换热器上的第四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板式换热器上的第五进水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上的第五出水口通过水管与保温水箱上的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保温水箱上的第二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散热器上的第三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器上的第三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冷水箱上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器上的第三出水口与冷水箱上的第一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循环水泵;所述冷水箱上的补水口通过水管与冷水水源连接,所述冷水箱上的补水口与冷水水源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

所述控制器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液位感应器、第二液位感应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分别与蒸发器、压缩机、节流装置、驱动电机、电磁阀、循环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第一液位感应器、第二液位感应器、温度传感器、蒸发器、压缩机、节流装置、驱动电机、电磁阀、循环水泵连接为其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换热介质为导热油或熔融盐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用于连接外接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集热管固定于倾斜支架上,所述倾斜支架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空气能加热装置、太阳能加热装置分别将空气能、太阳能与管路中的水进行换热升温,实现了空气能太阳能互补供热取暖大大降低了用电负担,即使在气温严寒的北方地区也可正常使用,且供热取暖过程无环境污染物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各标记与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1、冷水箱;101、第一进水口;102、第一出水口;103、补水口;104、第一液位感应器;2、保温水箱;201、第二进水口;202、第二出水口;203、温度传感器;204、第二液位感应器;3、循环水泵;4、空气能加热装置;401、蒸发器;402、压缩机;403、翅片换热器;404、节流装置;405、风机;406、驱动电机;407、第四出水口;408、第四进水口;5、太阳能加热装置;501、真空集热管;502、板式换热器;503、循环管路;504、换热介质;505、太阳能传热介质进口;506、第五出水口;507、第五进水口;508、太阳能传热介质出口;509、介质进液管路;510、介质出液管路;511、倾斜支架;6、散热器;601、第三进水口;602、第三出水口;7、控制器;8、电源模块;9、水管;10、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空气能取暖器,包括冷水箱1、保温水箱2、循环水泵3、空气能加热装置4、太阳能加热装置5、散热器6、控制器7、电源模块8;所述冷水箱1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水口101,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出水口102,所述保温水箱2一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口201,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水口202,所述散热器6一端设有第三进水口601,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出水口602;所述冷水箱1上还设有补水口103,所述冷水箱1内设有第一液位感应器104,所述保温水箱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203、第二液位感应器204;

其中,所述冷水箱1内第一液位感应器104用于实时感应监测冷水箱内储水量是否满足供暖面积需求,并将相应感应信号输送至控制器7;所述保温水箱2内温度传感器203用于实时感应监测保温水箱内水温是否满足供暖温度需求,所述第二液位感应器204用于实时感应监测保温水箱内热水出水量是否满足供暖面积需求,并将相应感应信号输送至控制器7;

所述空气能加热装置4包括蒸发器401、压缩机402、翅片换热器403、节流装置404、风机405、驱动电机406,所述蒸发器401、压缩机402、翅片换热器403、节流装置404依次顺序连接构成回路,所述风机405设于所述蒸发器401前方,所述风机405与驱动电机406连接,所述翅片换热器403一端上方设有第四出水口407,所述翅片换热器403另一端下方设有第四进水口408;

所述太阳能加热装置5包括真空集热管501、板式换热器502、循环管路503,所述真空集热管501内填充有换热介质504,所述板式换热器502一端上方依次设有太阳能传热介质进口505、第五出水口506,所述板式换热器502另一端下方依次设有第五进水口507、太阳能传热介质出口508,所述循环管路503包括介质进液管路509和介质出液管路510,所述介质进液管路509两端分别与真空集热管501上端、板式换热器502上的太阳能传热介质进口505相连,所述介质出液管路510两端分别与真空集热管501下端、板式换热器502上的太阳能传热介质出口508相连;

所述冷水箱1上的第一出水口101通过水管9与翅片换热器403上的第四进水口408连接,所述翅片换热器403上的第四出水口407通过水管9与板式换热器403上的第五进水口507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502上的第五出水口507通过水管9与保温水箱2上的第二进水口201连接,所述保温水箱2上的第二出水口202通403过水管9与散热器6上的第三进水口601连接,所述散热器6上的第三出水口602通过水管9与冷水箱1上的第一进水口101连接,所述散热器6上的第三出水口602与冷水箱1上的第一进水口101之间的管路9上还设有循环水泵3;所述冷水箱1上的补水口103通过水管9与冷水水源连接,所述冷水箱1上的补水口103与冷水水源之间的管路9上设有电磁阀10;

所述控制器7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液位感应器104、第二液位感应器204、温度传感器203连接,所述控制器7输出端分别与蒸发器401、压缩机402、节流装置403、驱动电机406、电磁阀10、循环水泵3连接;所述电源模块8分别与控制器7、第一液位感应器104、第二液位感应器204、温度传感器203、蒸发器401、压缩机402、节流装置403、驱动电机406、电磁阀10、循环水泵3连接。

其中,所述太阳能加热装置5中的太阳能换热介质为导热油或熔融盐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空气能加热装置4中的节流装置404为电子膨胀阀,所述控制器7通过控制电磁膨胀阀,调节供热温度。

其中,所述电源模块8用于连接外接电源。

其中,所述真空集热管501固定于倾斜支架511上,所述倾斜支架511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0°。

工作原理:冷水箱1内所储存的冷水通过冷水箱1上的第一出水口102通过水管9与翅片换热器403上的第四进水口408连接,利用空气能对冷水箱1内所储存的冷水进行加热;所述翅片换热器403上的第四出水口407通过水管9与板式换热器403上的第五进水口507连接,利用太阳能对翅片换热器403上的第四出水口407上的出水进行加热;所述板式换热器502上的第五出水口507通过水管9与保温水箱2上的第二进水口201连接,所述保温水箱2上的第二出水口202通403过水管9与散热器6上的第三进水口601连接,所述散热器6上的第三出水口602通过水管9与冷水箱1上的第一进水口101连接,保温水箱2内的热水通过散热器6上的第三进水口601进入散热器,并沿散热管道流动至散热器6上的第三出水口602处,热水通过在散热器6内流动提高室内温度,散热器6上的第三出水口602处的热水通过管路9、循环水泵3循环至冷水水箱内,重复利用;当冷水箱1内冷水储量不足以满足用户供暖需求时,控制器7控制打开电磁阀10,通过冷水箱1上的补水口103向冷水箱1内补充水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