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6181发布日期:2019-02-01 19:5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光催化净化技术是基于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使挥发性有机物发生氧化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CO2和H2O,发挥高效物理吸附和光催化分解的协同效应,消除了物理吸附饱和及二次污染的缺陷,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环境友好型环境净化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装修越来越普及,室内装修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各种装修材料及家具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与居民相关的空气污染包括:甲醛、苯、甲苯、氨气等挥发性有机物,悬浮颗粒物,病菌或病毒等等。目前,空气净化装置虽然形式多样,但大都功能单一。主要是仅能过滤部分颗粒物的单纯过滤型,对以分子大小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氨气之类的有害物作用甚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它包括壳体、开设于所述壳体侧壁上的多个进风口、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与多个所述进风口相对应的过滤网、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延伸至其内部的至少一根紫外灯、绕设在每根所述紫外灯外壁上的玻璃风管以及填充在所述玻璃风管内且附着有光催化剂的玻璃纤维;所述玻璃风管中延伸至所述壳体外的一端形成出风口,所述玻璃风管上安装有与其相连通的风机。

优化地,所述玻璃风管内还安装有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玻璃纤维之间的活性炭过滤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在壳体内安装填充玻璃纤维的玻璃风管,在壳体侧壁上开设多个进风口并设置过滤网,这样待净化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滤网去除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杂质,再经玻璃风管在紫外灯作用下,挥发性有机物分子键被打断形成自由基以与光催化剂接触被氧化为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小分子,实现空气的净化,最后由出风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空气净化装置,它包括壳体1、进风口2、过滤网3、玻璃风管4、紫外灯5、风机6和出风口7等。

其中,进风口2有多个,它们开设在壳体1的任一侧壁上;过滤网3安装在壳体1内,它与多个进风口2相对应;紫外灯5至少有一根,它/它们安装在壳体1上且由壳体1的外部延伸至其内部(紫外灯5的波长为254nm或185nm);玻璃风管4的数量与紫外灯5的数量一致,它们对应绕设在每根紫外灯5的外壁上而呈螺旋状或环形等;玻璃纤维41则填充在每根玻璃风管4内,并且其上附着有光催化剂(光催化剂为纳米TiO2,锐钛矿晶型或者为锐钛矿型与金红石型的混合物)。在本实施例中,玻璃风管4中延伸至壳体1外的一端形成出风口7,玻璃风管4上安装有与其相连通的风机6。玻璃风管4内还安装有位于风机6和玻璃纤维41之间的活性炭过滤层42。在本实施例中,玻璃风管4为石英玻璃管,而玻璃纤维为直径在100μm以下的高透光型玻璃纤维。通过在壳体1内安装填充玻璃纤维41的玻璃风管4,在壳体1侧壁上开设多个进风口2并设置过滤网3,这样待净化空气在风机6的作用下,经过滤网3去除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杂质,再经玻璃风管4在紫外灯作用下,挥发性有机物分子键被打断形成自由基以与光催化剂接触被氧化为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小分子,实现空气的净化,最后由出风口7排出。

工作原理为:待净化的空气在风机6的作用下,从进风口2进入壳体1内,经过过滤网3(过滤网3由粗过滤网和HEPA过滤网由左向右层叠而成)去除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杂质;然后进入玻璃风管4,在紫外灯作用下,挥发性有机物分子键被打断形成自由基,随后与光催化剂接触使得被氧化为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小分子,实现空气的净化,最后由排风口7排出净化后的空气。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