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3573发布日期:2019-03-30 08:1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挤出联动生产线又称压出线,主要用于轮胎胎面、胎侧、三角胶等半成品部件的生产,通常挤出联动生产线中半成品需要经过水槽冷却,然后收取,但收取前需将制品表面残留水珠吹干,但当前轮胎企业吹风冷却装置结构形式多样,而吹干效果却并不理想,这给轮胎企业的生产过程造成很大压力,残留于制品表面的水分将严重影响最终轮胎成型后产品的质量。而影响制品吹干的效果因素主要有:(1)风源,如鼓风机、旋涡气泵、罗茨风机等,由于其构造与原理不同,提供的风压、风量等参数不同;(2)吹干装置结构;不同吹干装置结构由于风道结构影响出口速度均匀性(3)吹干装置位置布局。不同轮胎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的工艺生产情况,将吹风冷却装置布置位置不同。而当前轮胎企业更多通过改变风源设备来增强吹干效果,但效果仍旧不够理想,而且投入成本较高。而轮胎装备制造企业对吹干装置结构研究较少,而吹干装置的结构特点影响流体的流场分布,直接影响吹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以满足对胶条携带的水珠、水膜吹干作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包括辊道输送线、上吹风单元及下吹风单元,满足:

上吹风单元包括支撑架及该支撑架上设置的上吹风管,上吹风管位于辊道输送线上方,且和辊道输送线的托辊平行设置,该上吹风管管壁底端并列设有多个出风口;

下吹风单元包括设置在辊道输送线下方的下吹风管,下吹风管和辊道输送线位置相对固定,该下吹风管和辊道输送线的托辊平行设置,该下吹风管管壁顶端并列设有多个出风口,且该下吹风管出风口设置在辊道输送线中和该下吹风管对应的两个相邻托辊间。

进一步的,该吹干装置还包括防堵胶单元,该防堵胶单元包括监控机构和调节机构;

所述监控机构设置在辊道输送线进料端上方,包括用于检测胶条鼓起的检测结构;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推送元件,该推送元件推杆竖直设置,该推送元件推送端连接有框架,所述上吹风管安装在该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连接板、转轴和自由辊,转轴、自由辊分别和辊道输送线的托辊平行设置,自由辊和辊道输送线间间隙和胶条厚度对应上设置,自由辊转动安装在连杆底端,连杆顶端和转轴固接,转轴转动安装在连接板上,连接板安装在支撑架上,连接板设置有接近开关,转轴端部设有和接近开关对应的感应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吹风管通过角度可调结构安装在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吹风管通过竖直、水平位置可调结构安装在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辊道输送线上方还设有压辊,所述压辊设置在上吹风管和辊道输送线进料端之间,该压辊平行上吹风管设置,该压辊和辊道输送线间间隙和胶条厚度对应,该压辊外圆周面包裹有吸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上吹风单元及下吹风单元对应设置在辊道输送线上下两侧,所述辊道输送线在和下吹风单元对应处的托辊为梳型尼龙托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经过上序清洗过后的胶条通过辊道输送线向前输送,输送过程中,分设在辊道输送线上、下两侧的上吹风管及下吹风管直吹胶条,由此将胶条携带的水珠吹走,将其水膜吹干,该吹干作业在胶条输送过程层中进行,且对胶条上、下端同时吹风,减少了工艺设置路线,在保证胶条吹干效果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左视图;

图3为图2的A-A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立体图;

图5为本实施所述的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中角度可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中防堵胶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中上吹风管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辊道输送线; 11-托辊;

2-上吹风单元; 21-推送元件;

22-上吹风管; 23-压辊;

24-连接支架; 25-固定板部;

251-弧形孔; 26-立板部;

27-框架; 28-支架;

29-直线转轴承; 3-下吹风单元;

31-固定架; 32-下吹风管;

4-监控机构; 41-转轴;

42-自由辊; 43-胀套;

44-连杆; 45-感应板;

46-接近开关; 47-连接板;

5-胶条; 221-端板;

222-固定孔; 223-上吹风管的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轮胎半成品干燥装置,包括辊道输送线1、上吹风单元2及下吹风单元3,辊道输送线1包括并列设置的托辊11及驱动托辊 11转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结构为常见驱动模式,例如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各个托辊间通过链传动或齿轮传动,在此不做详细介绍,只要实现将上序经过水洗槽清洗的胶条5经过托辊持续向前输送即可,也就是通过该辊道输送线1实现胶条5的清洗、吹干及后加工工序间的输送,上吹风单元2设置在辊道输送线1上方,下吹风单元3设置在辊道输送线1下方,其中,上吹风单元2包括支撑架28和上吹风管22,上吹风管22安装在支撑架28上,上吹风管22长度和辊道输送线的托辊长度对应,上吹风管22和辊道输送线 1的托辊平行设置,上吹风管22设有进风口,风源通过该进风口向上吹风管 22送风,该上吹风管22还在其管壁底端设有出风口223,进入上吹风管内的风源通过出风口输出,对辊道输送线1上的胶条5进行吹风作业,去除胶条5水珠、水膜,实现对其顶面吹干效果;下吹风单元3包括固定架31及下吹风管32,下吹风管32固定安装在固定架31上,固定架31安装在辊道输送线1上,固定架31和支撑架28位置相对固定,下吹风管32和辊道输送线1的托辊平行设置,下吹风管3长度和辊道输送线1的托辊长度对应设置,下吹风管32设有进风口,通过该进风口外接风源,在该下吹风管32管壁顶端设有出风口,且该下吹风管32出风口设置在辊道输送线1中和该下吹风管32对应的两个相邻托辊间,高压风源由下吹风管进风口进入下吹风管32内,然后由下吹风管出风口输出,进而对辊道输送线1输送的胶条5 进行吹风作业,去除胶条5底面携带的水珠、水膜,实现对其底面吹干效果。本实施例中,上吹风管22和下吹风管32数量可以为多个,并沿辊道输送线 1输送方向布置,在胶条移送过程中,通过该多个上吹风管22及多个下吹风管32对胶条持续吹干,提高胶条的吹干效果。

进一步的,该吹干装置还包括防堵胶单元,该防堵胶单元包括监控机构 4和调节机构;所述监控机构设置在辊道输送线1进料端上方,包括用于检测胶条5鼓起的检测结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架28上的推送元件21,推送元件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结构,推送元件21和本装置的控制器电连接,该推送元件21推杆竖直设置,本实施例中,推送元件21推杆竖直向下设置,该推送元件21推送端连接有框架27,所述上吹风管 22安装在该框架27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连接板47、转轴41和自由辊42,转轴41、自由辊42分别和辊道输送线1的托辊平行设置,自由辊42和辊道输送线1间间隙和胶条5厚度对应上设置,自由辊 42转动安装在连杆44底端,连杆44顶端通过胀套43和转轴41固接,转轴 41转动安装在连接板47上,连接板47安装在支撑架28上,连接板47设置有接近开关46,转轴41端部设有和接近开关46对应的感应板45,接近开关46和本装置控制器电连接。由于胶条5在输送过程中持续不断进行,在胶条输送过程中,胶条因输送不畅或因输送速度不一致造成的前后胶条拥堵,同时因为胶条5为橡胶类制品,其具有一定的软度,因此拥堵后胶条会鼓起折叠,同时由于上吹风管22和辊道输送线1间间隙和胶条5厚度对应,自由辊42和辊道输送线1间间隙和胶条5厚度对应上设置,因此胶条起鼓位置往往会在上吹风管22前及自由辊42前产生,胶条5在自由辊42位置产生鼓起时,因胶条在托辊带动下具备向前移动趋势,该鼓起部位会推动自由辊42向辊道输送线1输送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转轴41转动,带动感应板 45转动,由此改变感应板45和接近开关46未知状态,接近开关46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推送元件21动作,推杆回缩,将框架27向上提起,上吹风管22一同被提升起,此时胶条5伸展开,在上出风管22位置处的鼓起回落,在辊道输送线1带动下向前输送,此时,位于自由辊4位置处胶条的鼓起也会回落,整条生产线恢复正常输送状态,自由辊42回至竖直位置,推送元件21推杆复位,吹风作业继续。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吹风管22通过角度可调结构安装在框架27上。角度可调结构可以设计为螺杆连接调整方式,也就是安装上吹风管22的连接轴两端各自设有外螺纹,连接轴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在框架27上,通过转动连接轴调整上吹风管22出风口位置,由此实现上吹风管22出风口223送风方向及角度的调整,角度可调结构也可以设计成如图5所示结构,上吹风管 22的连接轴转动安装在框架27上,框架7设有和上吹风管对应的圆弧形孔 251,圆弧形孔251以上吹风管22的连接轴轴心为圆弧圆心,如图7所示,上吹风管22每一端设置的端板221上设有固定孔222,且固定孔222和圆弧形孔251对应,然后在固定孔222和圆弧形孔251对应设有紧固螺栓,通过该紧固螺栓将上吹风管22和框架27锁紧固定,需要调节由上吹风管出风角度时,旋松紧固螺栓,转动上吹风管至合适角度,然后再将紧固螺栓旋入直至将上吹风管22和框架27固定好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吹风管22通过竖直、水平位置可调结构安装在框架27上。该竖直、水平位置可调结构可以通过在相应方向设定长条孔实现,例如,如图5所示,框架27包括本体部,及该本体部连接端立板部26,及立板部26连接的固定板部25,其中立板部26竖直方向设有和框架本体固定用长条孔,固定板部25水平方向设有和立板部6连接用长条孔,且该固定板部25的长条孔长边方向和辊道输送线1输送方向相同,上吹风管22安装在固定板部25上,通过调节固定板部25和立板部26水平方向相对位置实现上吹风管22水平沿辊道输送线1输送方向位置变化,通过调节立板部6 和框架17竖直方向位置关系调整上吹风管22竖直方向位置,进而实现上吹风管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的调整,满足不同厚度胶条的吹干作业。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胶条吹干效果,在吹风前,设置了对胶条顶面水珠或水膜擦拭的吸水结构,吸水结构设置在上吹风管22和辊道输送线1进料端之间,该吸水结构包括压辊23,压辊23转动安装在连接架24上,连接架24固装在框架27上,该压辊23平行上吹风管22设置,该压辊23 和辊道输送线1间间隙略小于胶条5厚度,该压辊23外圆周面包裹有吸水层,吸水层可以为海绵层、吸水树脂层及其他具有吸水特性的材料层即可,胶条 5移动时,压辊23外圆周面和胶条5顶面相贴,通过吸水层将胶条5携带的水珠吸走,并起到对胶条水膜擦拭作用,便于后序上吹风管22吹干;为方便针对不同厚度胶条5顶面的擦拭,连接架4通过上下位置可调结构安装在框架27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吹风单元2及下吹风单元3对应设置在辊道输送线 1上下两侧,所述辊道输送线1在和下吹风单元3对应处的托辊为梳型尼龙托辊。

本实施例中,上吹风管22设置的吹风口223为矩形,且该上吹风管的吹风口223宽度为1.5-2.5mm,该上吹风管的吹风口223长边所在方向相对于上吹风管轴线方向倾斜10-15°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