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5557发布日期:2019-02-22 22:2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前侧下部开设有长条形出风口,出风口处设置有可绕一横向延伸的轴线转动的导风板。在空调停机时,导风板可封闭出风口。空调开启后,导风板打开出风口,并可通过转动至不同位置调节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但是,现有的导风板的转动角度较小,导致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很有限。并且,现有的导风板大都直接采用电机作为驱动动力实现转动,受制于空调室内机的狭小空间,只能采用体积较小的电机,相应地,其驱动力也有非常有限,甚至无法顺畅地驱动较大的导风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送风范围较大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利用现有的小电机有效地驱动导流板顺畅地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增大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量,提高其送风的柔和性。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机壳,具有用于向室内送风的出风口;

导流板,至少用于引导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以及

摆臂,其第一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机壳,第二端通过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导流板可转动地连接,以通过调节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摆臂的位置和/或所述摆臂相对于所述机壳的位置来调节所述出风口的开闭状态和出风方向;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多级减速齿轮组。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前侧底部,所述摆臂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且

所述摆臂配置成在所述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时使得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机壳的底部之间形成引流间隙,以允许室内未经换热的自然风在所述出风口处形成的负压作用下经所述引流间隙由后向前地流动,从而与经所述出风口流出的换热后的气流相混合后送往室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

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多级减速齿轮组中的第一级减速齿轮组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摆臂齿轮,与所述多级减速齿轮组中的最后一级减速齿轮组啮合;以及

连接轴,穿设于所述摆臂齿轮的轴心,并与所述摆臂齿轮形配连接;其中

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摆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以带动所述摆臂转动。

可选地,至少最后一级减速齿轮组的转动轴上穿设有限位弹簧和弹簧转子,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弹性抵接于该减速齿轮组的齿轮外端面,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弹簧转子中,所述弹簧转子与所述机壳相抵接,以在平行于所述转动轴的方向上对该减速齿轮组进行定位。

可选地,每级所述减速齿轮组均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一个高速小齿轮和一个低速大齿轮,第一级减速齿轮组的低速大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最后一级减速齿轮组的高速小齿轮与所述摆臂齿轮啮合,其余每级减速齿轮组的高速小齿轮均与相邻的下一级减速齿轮组的低速大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依次相啮合的五级减速齿轮组,其中,第一级减速齿轮组的转动轴与第三级减速齿轮组的转动轴重合,第二级减速齿轮组的转动轴与第四级减速齿轮组的转动轴重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摆臂上的第二电机和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且具有至少一个齿轮的齿轮传动组,所述齿轮传动组与所述导流板啮合,以带动所述导流板转动。

可选地,所述摆臂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摆杆,每个所述摆杆均与所述导流板可转动地连接;且

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摆杆上。

可选地,所述摆臂和所述导流板的转动轴均沿所述机壳的横向延伸,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摆臂相对于所述机壳沿上下方向摆动、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摆臂沿上下方向摆动。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为沿所述机壳的横向延伸的条形出风口,所述导流板为沿所述机壳横向延伸的条形板;且

所述摆臂与所述导流板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特别设计一摆臂,其一端与机壳可枢转地连接,另一端与导流板可转动地连接,因此,不但导流板相对于摆臂的位置可以调节,而且摆臂相对于机壳的位置也可以调节。也就是说,如果需要调节导流板相对于出风口的位置从而调节出风口的开闭状态或出风方向,可以直接调节导流板,也可以调节摆臂,还可以同时调节导流板和摆臂。导流板和摆臂这两个部件的调节范围相互叠加,可使得导流板的相对于出风口的转角范围大大增加(能达到180°以上),如此极大扩展了送风范围,满足了用户的风向调节需要,可代替传统空调室内机中的导风板。

进一步地,用于驱动摆臂相对于机壳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特别设计成包括第一电机和与第一电机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多级减速齿轮组,可通过降低齿轮转速达到增大转矩的目的。由此,可采用功率较小的第一电机驱动承受了导流板重量的摆臂顺畅地转动,从而确保导流板准确地转动至相应的位置,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摆臂特别设计成在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时使得导流板与机壳底部之间形成引流间隙,因此,室内的自然风可在负压作用下流向引流间隙,并与经出风口送出的换热气流混合后送往室内,不但增大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量,而且送出的混合风较为柔和,更加趋向于人体正常的体感指数,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5是图1中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包括机壳10、导流板20以及摆臂30。机壳10用于构成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的外壳,且具有用于向室内送风的出风口11(参见图2)。导流板20至少用于引导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摆臂3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0可枢转地连接于机壳10,第二端通过第二驱动装置50与导流板20可转动地连接,以通过调节导流板20相对于摆臂30的位置和/或摆臂30相对于机壳10的位置来调节出风口11的开闭状态和出风方向。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特别设计一摆臂,其一端与机壳10可枢转地连接,另一端与导流板20可转动地连接,因此,不但导流板20相对于摆臂30的位置可以调节,而且摆臂30相对于机壳10的位置也可以调节。也就是说,如果需要调节导流板20相对于出风口11的位置从而调节出风口11的开闭状态或出风方向,可以直接调节导流板20,也可以调节摆臂30,还可以同时调节导流板20和摆臂30。导流板20和摆臂30这两个部件的调节范围相互叠加,可使得导流板20相对于出风口11的转角范围大大增加(能达到180°以上),如此极大扩展了送风范围,满足了用户的风向调节需要,可代替传统空调室内机中的导风板。

特别地,第一驱动装置40包括一个第一电机41和与第一电机41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多级减速齿轮组42。本实用新型将用于驱动摆臂30相对于机壳10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0特别设计成包括第一电机41和与第一电机41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多级减速齿轮组42,可通过降低齿轮转速达到增大转矩的目的。可采用功率较小的第一电机41驱动承受了导流板20重量的摆臂30顺畅地转动,从而确保导流板20准确地转动至相应的位置,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中的虚线箭头表示气流的大致流向。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1形成在机壳10的前侧底部,摆臂30可枢转地连接于机壳10的底部,并位于出风口11的下方。相应地,第一驱动装置30设置于机壳10的底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设置于机壳10内的蒸发器71和贯流风机72,蒸发器71用于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温度较高(制热时)或温度较低(制冷时)的换热气流,贯流风机72用于促使换热后的气流经出风口11流向室内。由于气流在出风口11处向前下方吹出,因此在出风口11的附近会形成一定的负压。

进一步地,摆臂30配置成在出风口11处于打开状态时使得导流板20与机壳10的底部之间形成引流间隙60,以允许室内未经换热的自然风在出风口11处形成的负压作用下经引流间隙60由后向前地流动,从而与经出风口11流出的换热后的气流相混合后送往室内。由此,不但增大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量,而且送出的混合风较为柔和,更加趋向于人体正常的体感指数,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停机状态时,参见图3,第一驱动装置40和第二驱动装置50分别受控地驱动摆臂30和导流板20,使其转动至关闭出风口11的位置,从而使得导流板20不但具有引流混风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代替现有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实现覆盖出风口11的作用,导流板20的角度控制比较灵活和自如,使用方便。摆臂30和导流板20的转动可以通过遥控器智能控制。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示意性放大图,为了便于理解,图4中还示出了摆臂的部分结构。参见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装置40还包括主动齿轮43、摆臂齿轮44和连接轴45。主动齿轮43与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多级减速齿轮组42中的第一级减速齿轮组421与主动齿轮43啮合。摆臂齿轮44与多级减速齿轮组42中的最后一级减速齿轮组425啮合。连接轴45穿设于摆臂齿轮44的轴心,并与摆臂齿轮44形配连接。连接轴45与摆臂3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以带动摆臂30转动。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摆臂齿轮44、连接轴45和摆臂30还可以一体成型,以减少配合误差,保证转动过程的稳定性。

当第一电机41受控地转动时,带动主动齿轮43同步转动,主动齿轮43带动多级减速齿轮组42依次转动,从而带动摆臂齿轮44转动,摆臂齿轮44带动连接轴45转动,最终带动摆臂30随连接轴45转动。

进一步地,机壳10上可设有两个轴承12,连接轴45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两个轴承1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级减速齿轮组均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一个高速小齿轮和一个低速大齿轮,例如,第一级减速齿轮组421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低速大齿轮4211和高速小齿轮4212,最后一级减速齿轮组425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低速大齿轮4251和高速小齿轮4252。第一级减速齿轮组421的低速大齿轮4211与主动齿轮43啮合,最后一级减速齿轮组425的高速小齿轮4252与摆臂齿轮44啮合,其余每级减速齿轮组的高速小齿轮均与相邻的下一级减速齿轮组的低速大齿轮啮合。

具体地,第一驱动装置40可包括依次相啮合的五级减速齿轮组,分别为第一级减速齿轮组421、第二级减速齿轮组422、第三级减速齿轮组423、第四级减速齿轮组424和最后一级减速齿轮组425。第一级减速齿轮组421的转动轴与第三级减速齿轮组423的转动轴重合,第二级减速齿轮组422的转动轴与第四级减速齿轮组424的转动轴重合,以合理地布局各级减速齿轮组的位置,从而减少减速齿轮组占用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最后一级减速齿轮组425的转动轴上穿设有限位弹簧46和弹簧转子47,限位弹簧46的一端弹性抵接于该减速齿轮组的齿轮外端面,另一端设置于弹簧转子47中,弹簧转子47与机壳10相抵接,以在平行于最后一级减速齿轮组425的转动轴的方向上对该减速齿轮组进行定位,从而保证各个减速齿轮组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图5是图1中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参见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50包括设置于摆臂30上的第二电机51和与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相连且具有至少一个齿轮的齿轮传动组52,齿轮传动组52与导流板20啮合,以带动导流板20转动。齿轮传动组52的用于与导流板20啮合的齿轮可以为一半圆齿轮,该半圆齿轮能够转动的角度范围与导流板20的可转动角度范围相一致。

进一步地,摆臂30可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摆杆31,每个摆杆31均与导流板20可转动地连接的。具体地,导流板20上可伸出有两个转动轴21,每个摆杆31的第二端均设置一轴承,两个转动轴21分别可转动插入两个摆杆31第二端的轴承中。

更进一步地,第二电机51可设置于其中一个摆杆31上。也就是说,只需要在其中一个摆杆31上设置一个第二电机51即可有效地驱动导流板30稳定可靠地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摆臂30和导流板20的转动轴均沿机壳10的横向延伸,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0驱动摆臂30相对于机壳10沿上下方向摆动、通过第二驱动装置50驱动导流板20相对于摆臂30沿上下方向摆动,从而调节出风口11的送风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1可以为沿机壳10的横向延伸的条形出风口,导流板20为沿机壳10横向延伸的条形板。第一驱动装置40和摆臂30可位于机壳10底部在横向上的中部。摆臂30与导流板20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0和第二驱动装置50均衡地驱动导流板20沿上下方向摆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顶”、“底”、“横”、“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